在线工博会

三大要素造就德国工程机械强大竞争力 3/5/2012
阅读提示: 德国工程机械产业的发展与其他欧盟成员国关系紧密,它充分发挥了老牌工业强国的固有优势,再经德国制造商依托自有品牌声誉和技术研发、质量管理方面的优势进行整合,其产品的市场竞争力必然获得显著提升。从某种程度上讲,德国工程机械的品质更多是欧盟整体工程机械制造业实力的体现。
德国是世界第三大工程机械制造国,仅次于美国和日本。德国工程机械产品种类繁多,市场细分程度高,拥有各种规格的挖掘机、装载机、起重机、升降机、搅拌机、压路机以及工程技术和系统方案等,能胜任各种自然和地理条件的建筑和道路工程。德国企业在产品设计和生产过程中注重与用户沟通,精于细节,保证了产品的针对性和售后满意度。在德国工程机械的崛起过程中,有三大因素值得其他国家借鉴。
海外需求成行业增长最大动力
据德国统计局数据显示,2010年,德国工程机械制造业总销售额为102.1亿欧元,同比增长15.3%。其中,国内销售额为26.4亿欧元,占总销售额的25.9%;国外销售额中对欧元区市场销售额为22.2亿欧元,对欧元区以外的市场销售额为53.5亿欧元,分别占总销售额的21.7%和52.4%。另据欧盟委员会不完全统计,2010年,欧盟27国工程机械制造业产值约为250.7亿欧元,同比增长19.2%。其中,德国工程机械制造业产值82.6亿欧元,约占欧盟总产值的32.9%。
2011年1~8月,德国工程机械制造业销售额为81.2亿欧元,与上年同期相比累计增长26.3%。其中,国内销售额为20.3亿欧元,占总销售额的25%,国外销售额中对欧元区市场销售额为16.6亿欧元,对欧元区以外的市场销售额为44.3亿欧元,分别占总销售额的20.4%和54.6%。2011年前8个月,德国工程机械的外销比例与上年相比变化不大,该产业仍然更多依赖海外需求拉动增长。
2010年,德国工程机械销售额显著回升,产业呈现出明显复苏迹象。但2011年3月以后,德国工程机械制造业销售额同比增速出现持续下滑趋势,显然其复苏步伐还不够稳健。另从欧盟统计局2010年不完全统计数据看,德国工程机械制造业产值在欧盟27国中占比最高,对欧盟整体工程机械制造业的发展态势影响也最大。
2010年,德国工程机械订单总额指数逐月攀升,11月达到最高值153,国外订单额平均高于国内订单额25个点。2011年前8个月,订单总额指数仍保持在较高水平,特别是6、7两个月的订单总额指数都在170左右。国外订单额指数平均高于国内34个点,显然2011年的订单增长更多源于国外订单的贡献。
此外,据德国统计局数据显示,2010年,德国工程机械出口总额为81.22亿欧元,较上年增长15.5%。2011年前8个月,德国工程机械累计出口总额60.9亿欧元,同比增长29.1%。其中排名前5位的出口国是:俄罗斯、中国、美国、法国和荷兰,较上年同期分别增长71.0%、27.2%、43.8%、25.0%和35.7%,对俄罗斯和美国的出口增长速度大幅高于2010年的水平。
2010年,德国工程机械进口总额为29.30亿欧元,同比增长27.1%。2011年前8个月,德国工程机械进口总额为24.6亿欧元,同比增长48.2%,其中排名前5位的是:法国、比利时、意大利、英国和奥地利,较上年同期分别增长26.1%、114.6%、43.6%、50.9%和29.9%,特别是对比利时的进口出现急剧增长。
行业成本构成具备三大特征
德国统计局每年还对德国工程机械行业成本构成进行统计,2008年和2009年德国工程机械行业成本构成占该行业当年总产值的比例分别为:原材料52.1%和47.1%、外购配件6.5%和7.4%、人员工资14.9%和20.0%、社会福利2.6%和3.6%、能源消耗0.7%和0.8%、折旧1.3%和2.0%和其他相关费用(包括租金、利息、其他临时费用等)13.8%和15.0%。
德国工程机械行业的发展存在以下特点:(1)一方面更加注意原材料成本的节约,而这部分成本恰恰是工程机械行业成本构成中占比最大的部分,另一方面更注意提高外购配件的比例,这些都为降低成本起到了积极作用。(2)人员成本的比例增加较多,已增至1/4左右,这显然与工程机械是技术密集型产业的特征相关,该行业更加重视人力资本的投入,以便使产品保持技术上的领先,进而保持较高的市场占有率。(3)德国工程机械行业的折旧成本占比略有增加,可能会对德国工程机械行业的利润增长产生负面影响,而能源消耗的上升趋势会引起德国政府的能源管理部门对该行业的节能问题更加重视。
另据欧盟委员会发布的《2011年企业研发投入记分牌》报告显示,2010年涉及工程机械制造商的研发投入排名如下(共选入1000家上市企业):美国卡特比勒排名49位,研发投入14.2亿欧元,同比增长34.1%,研发投入占净销售额的比率为4.5%;美国约翰迪尔排名82位,研发投入7.84亿欧元,同比增长7.7%,占比4.0%;日本小松排名145位,研发投入4.27亿欧元,同比下降13.6%,占比3.2%;德国利勃海尔国际排名166位,研发投入3.63亿欧元,同比增长26.9%,占比4.8%。
挖掘机贸易竞争力强
根据欧盟统计局的产业分类将德国工程机械制造业分为17小类产品,对2010年德国统计局的进出口数据进行分析,德国工程机械制造业中出口金额排名前5位的产品分别是:挖掘机械零部件(含吊车零部件,下同)、其他挖掘机械(包括打桩、除雪、压实机等)、挖掘机、采矿采石掘进机和分拣研磨机零部件。2010年,德国工程机械制造业出口同比增长较快的产品还有:捣固压路机(62%)、推土机(49%)、自驱动前铲装载机(38%)。2011年1~8月,德国挖掘机械零部件、挖掘机、采矿采石掘进机出口金额分别为14.96亿欧元、8.98亿欧元和5.66亿欧元,比上年同期增长18.7%、49.1%和11.1%。
1.挖掘机整机出口以质取胜
挖掘机是德国工程机械制造业的主力产品,更是其对外出口最为重要的核心产品。2010年,德国挖掘机出口总金额为10.11亿欧元,进口总金额为4.63亿欧元。按贸易竞争力指数(TC)计算,德国挖掘机产业的贸易竞争力指数(TC)为0.372,表明其贸易竞争力较强。
2011年前8个月,德国共出口9103台挖掘机,同比增长18.5%,平均单价9.87万欧元/台,同比增长25.8%。显然德国挖掘机制造商更期望以质取胜,获取更多边际收益。尽管这样可能失去部分市场份额,但同时由于产品质量优异的特点突出,会为德国挖掘机的长久发展打下坚实基础,巩固其在国际市场上无法替代的地位。2011年前8个月,排名前5位的出口市场分别是:荷兰、澳大利亚、俄罗斯、法国和美国。
2.挖掘机零部件进出口“取长补短”
2010年,德国挖掘机械零部件出口总金额为19.3亿欧元,平均出口单价5.96千欧/吨,进口总金额为13.2亿欧元,平均进口单价3.05千欧/吨。德国挖掘机械零部件产业的TC指数为0.189,表明其贸易竞争力接近国际水平,且该TC指数更接近于零值,该产业更趋向于产业内贸易。
2011年前8个月,德国挖掘机械零部件出口金额居前5位的市场是中国、法国、美国、韩国和瑞典,分别占比为9.9%、8.9%、8.5%、7.3%和5.7%;进口金额居前5位的市场是意大利、捷克、法国、波兰和奥地利,占比分别为15.2%、10.9%、8.0%、7.4和5.6%,中韩美分列在第10、11和14位,占比均在4%~3%之间。
从产业内贸易理论的角度分析,在垂直一体化投资方面,特别是对中国的贸易,呈现出南北贸易的显著特征,即对中国出口高附加值产品赚取高额利润,同时进口低附加值产品或成熟技术产品以降低整机生产成本。2011年前8个月,德国挖掘机械零部件对中国的出口平均单价为11.5千欧元/吨,出口金额同比增长33.8%;进口平均单价为1.3千欧元/吨,进口金额同比增长48.3%。
在与发达国家的贸易方面,挖掘机械零部件的进口来源地主要是欧盟其他制造业实力较强的国家,出口市场除法国、瑞典等欧盟的工程机械制造业强国外,还包括美国和韩国等世界级工程机械制造业强国,这充分体现出水平一体化产业内贸易的特点,即发达国家间通过贸易进行差别产品交易,实现优势互补、强强联合。如2011年前8个月,德国进口意大利的挖掘机械零部件平均单价为3.1千欧元/吨,出口至该国的平均单价为2.7千欧元/吨;2010年,进口自美国的平均单价为5.4千欧元/吨,出口为5.6千欧/吨。

电脑版 客户端 关于我们
佳工机电网 - 机电行业首选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