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线工博会

造船业或将低迷三年 高端产品有机会 1/10/2012
截至目前,造船业的总体形势依然令人担忧。由于大型船舶建造周期需要三到四年,因此直到近两年,国际金融危机对造船业的影响才真正显现。
业界普遍认为,船舶业真正“寒冬”将在2012年前后集中爆发。未来三年整个国际船市将呈下降趋势,预计到2015年以后才会逐渐好转。
船舶市场持续低迷
中国船舶工业行业协会表示,2011年第四季度,我国船舶行业运行速度温和回落,但主要经济指标仍能保持两位数增长,新承接船舶订单继续低迷,手持船舶订单将加速下降。2011年全年造船完工量将超过6000万载重吨。
根据中国船舶工业协会日前发布的2011年前三季度的数据来看,船舶工业经济运行总体平稳,但受世界经济增速放缓、航运市场持续低迷的影响,新承接船舶订单大幅萎缩,手持订单持续下滑,企业利润增幅回落,行业发展面临严峻挑战。2011年1~9月,全国造船完工5101万载重吨,同比增长18.3%,9月当月完工786万载重吨,环比增长67.2%。新承接船舶订单2902万载重吨,同比下降42.8%。截至2011年9月底,手持船舶订单16886万载重吨,比2010年同期下降13.8%,比2010年底下降14.5%。
据统计,船舶工业协会监测范围内50%的企业2011年上半年没有接到订单,重点监测的43家船企也有10家没有接到订单。船舶企业亏损面和亏损额有所增加。截至2011年8月底,全行业亏损企业249个,亏损额26.6亿元,比上年增亏37.9%,其中造船企业的亏损额增幅较大,114个亏损企业的亏损额比上年增长1.1倍。
产能过剩成最大阻碍
有专家认为,“十二五”期间船舶市场前景并不乐观,世界经济复苏乏力,使欧美船舶融资银行对融资仍十分警惕;中国采取持续紧缩的货币政策;船价下降、船东付款比例下降等因素使船企多面受敌。航运运力和船舶建造能力的双过剩是制约“十二五”新造船市场的最大障碍。
早在2009年中期,工信部新闻发言人朱宏任就曾表示,我国船舶一年正常情况下有效需求5000万吨左右,但是船舶的生产能力已经达到6600万吨,也就是说船舶行业过剩产能在1600万吨左右,约占总产能的四分之一。
工信部装备工业司船舶处处长陈颖涛表示,目前影响中国造船业的主要因素来自六个方面:一是国内外经济发展不确定因素增多;二是国际市场需求不足的局面短期内无法改变;三是造船企业间的竞争白热化;四是国际造船新规则、新政策出台;五是原材料和劳动力成本不断上升;六是人民币升值,受通货膨胀的影响,价格波动反复无常,对企业影响较大。
特别2011年以来,受国内劳动力价格上升,原材料、汇率变动等因素影响,国内造船业成本压力不断增大,船舶行业亏损将进一步加剧。
高端市场出现一线生机
中国造船业产能单纯从数字上看确实存在过剩,但这种过剩更多的是落后产能的过剩。
现在中国造船产业集中度低、船厂实力水平相当、产品结构相似、资源互补性并不明显,整个产业则是面临着“落后产能过剩,高端产能不足”的产业困境。我国造船业在船型设计、制造效率、管理水平、产业配套等方面差距明显,落后产能相对过剩,高端产能严重不足,缺乏自主创新能力与高端产品制造能力成为中国造船业发展面临的困境。
尽管形势严峻,仍有国内知名船厂“斩获大单”——扬子江船业集团与加拿大Seaspan公司签订了25艘新一代节能环保型1万TEU(Twenty-footEquivalentUnit,20英尺标准集装箱,国际标准箱单位)集装箱船建造合同金额达25亿美元,创下了中国造船史上第一大单;熔盛重工2011年上半年来订单总额则超过13亿美元,同比增长超过30%。
据克拉克松对全球船舶行业统计,大部分船种的手持订单在减少,但集装箱船及LNG(液化天然气)船的手持订单却呈现增加趋势。2011年5月底全球新造船指数上升,主要是因为以LNG船、深海平台等高附加值船舶为主的订单量有所增加,而好望角型散货船的价格反而同比下降8.5%。高端船舶订单不降反增,为行业走出低迷提供了机遇。
多数专家认为,未来船舶市场需求结构将出现明显变化,LNG船、大型海工装备等市场将依然活跃,符合国际造船新标准、新规范要求的节能环保型船舶更让船东看好。新船价格,特别是散货船价格将持续低迷,油船价格也在低位徘徊。集装箱船订单成交将逐渐减缓。
多重政策支持船企高端化
“十二五”规划明确的提出了中国船舶业的发展目标。
一是保持中国造船产业规模稳居世界前列,2015年船舶工业收入超过万亿元,占世界份额的40%;二是自主创新能力增强,形成50个以上符合国际规范要求、引领国际市场需求的世界知名品牌;三是产业结构实现调整优化升级,前10家造船企业完工量占全国造船完工总量的比重达70%以上,进入世界造船前10强产业达6家;四是现代化制造水平迈上新台阶,配套能力和水平大幅提高;从而实现从成本优势向技术和产品优势的转变,实现从提高效率向引领创新的转变,实现从造船为主向造船、修船、配套项目协调发展的转变。
此外,船舶工业中长期发展规划(2006~2015年)也同样提出了“2015年成为世界最主要的造船大国和强国”。
国家发改委最新公布的《产业结构调整指导目录(2011年本)》,自2011年6月1日起正式实施。该目录专门对船舶工业的发展做了阐述,就鼓励类、限制类和淘汰类三个板块提出了要求。最新版本的产业结构调整指导目录中,通过对全球造船行业未来发展走向的综合考量,突出强调高端、低碳,着眼中国造船水平质的提升。
在船舶配套产品方面,船用中低速柴油机及其关键零部件、船舶通讯导航及自动化系统等关键船用配套设备,高强度船舶用宽厚板、海洋工程用钢、船舶涂料、船用可变桨齿轮传动系统、船舶海上溢油应急处置装备等产品,成为鼓励重点。而在海工配套方面,动力定位系统、大型海洋平台电站集成系统、主动力及传动系统、钻井平台升降系统、采油系统等通用和专用海洋工程配套设备,成为当前及未来产业发展的紧俏产品。
该目录还重点提出要应对国际海事组织不断出台的新标准、新规范,鼓励发展当前市场热点船型和船配产品。比如,散货船、油船、集装箱船要按绿色、环保、安全要求优化升级,开展满足国际造船新规范、新标准的船型开发、建造;增加了海洋工程专用作业船和海洋工程装备条目,一方面体现出国家对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的重视,另一方面体现出当前国民经济发展的新需求。新《目录》的相关阐述,对船舶企业优化产品结构,实现产业结构调整和转型升级有很强的指导作用。同时,根据我国未来科学考察和国防战略的需要,科学考察船、破冰船、海洋调查船、海洋监管船、高性能物探船,以及水下潜器、机器人及探测观测设备都属于鼓励发展项目。
新《目录》鼓励发展精度管理控制、数字化造船、单元组装、预舾装和模块化、先进涂装、高效焊接技术应用,这体现出国家和企业越来越重视造船技术的发展,有助于提升企业效率,缩短造船周期,增强竞争力,对当前绝大多数船厂提出了更高的技术要求。

电脑版 客户端 关于我们
佳工机电网 - 机电行业首选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