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哈尔滨工业大学市政环境工程学院姚杨教授为负责人的研究团队经过刻苦攻关,成功研制出了适用于寒冷地区冬季地铁车站的节能型通风系统。该系统通过哈尔滨地铁办组织的专家论证后,已在哈尔滨地铁一期工程中应用实施。
据介绍,该系统是“十一五”国家科技支撑计划项目“城市地下空间建设技术研究与工程示范”的子课题“城市地下空间环境质量保障技术研究”系列成果之一。该课题由哈尔滨工业大学牵头,参与单位有中国建筑科学研究院、清华大学、上海建筑科学研究院、上海大智科技发展有限公司、广州大学等高校、企业和科研院所。
有关专家指出,地铁建设投资巨大,建成后要运行几十年,而且地铁站台通风系统的设计是地铁环控系统的关键技术之一。一般来说,寒冷地区冬季地铁车站设有采暖系统,以满足乘客的舒适性要求。车站常用的通风方案是采用机械排风,风管布置在列车轨顶和轨底。根据站台热负荷的构成,人员与列车产热大约占到总负荷的80%,机械排风系统将站台轨顶、轨底风管收集的废热直接排出到地面,车站形成机械排风,通过出入口及活塞风道形成自然进风的气流组织形式。
据了解,哈尔滨是目前我国建设地铁纬度最高、气温最低的城市,其气象条件与其它已建或在建地铁城市不可比拟。以莫斯科为例,该地纬度虽高于哈尔滨,但气温年变化比较温和;北京、天津、上海、广州等城市纬度不太高(北京、天津地区约在北纬39°附近),夏季较热,冬季温度不是太低。特别是我国南方地区,控制地铁内部环境主要是控制夏季车站和区间温度,因此车站均设有空调制冷系统。哈尔滨冬季室外非常寒冷,环控系统主要在冬季。因此,在哈尔滨特定的地理位置和气象条件下,如何在确保地铁舒适性的前提下,最大限度地节约能量,保护环境,是摆在人们面前的一个崭新课题。
此外,基于哈尔滨特殊的气候条件,哈工大研究人员提出有别于目前已建地铁通风系统的创新方案。夏季和其它地铁一样,站厅和站台设独立的通风系统;冬季在分析哈尔滨地铁车站热负荷分布特点的基础上,站厅不设采暖系统,而是收集站台列车、人员、灯光及设备散热量,通过站台和站厅的通风系统将其导入车站站厅来提高站厅空气温度,达到合理利用能源,满足乘客舒适的要求。
研究表明,采用提出的新的通风方案,在冬季可以使站台温度非候车侧不低于7摄氏度,候车侧乘客周围最高温度达到12摄氏度;站厅的平均温度维持在11摄氏度。在室外寒冷的气候条件下,能使乘客产生温暖感觉,满足乘客的暂时舒适要求。该系统有效利用了地铁内部散发的热量,提高了能源利用效率,既节约能源,又保护环境,对我国其他高寒、高纬度地区城市地铁环控系统的方案研究有重要的参考价值。通讯员 商艳凯 记者 由庆祝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