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放大)
记者日前获悉,由吉林大学教授、长春瑞光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长李明哲负责的科研团队所研发的发明专利——“板材无模多点成形装置”,近日在第12届中国专利奖颁发大会上,被授予中国专利金奖。值得一提的是,在所有获发明专利金奖的15个项目中,“板材无模多点成形装置”是惟一一个属于装备制造业的金奖。同时,这也是吉林省首次获得发明类的中国专利金奖。
中国专利奖是在专利领域由政府颁发的全国最高奖项,并由世界知识产权组织和国家知识产权局联合授予。该奖项的评奖标准不仅强调项目的专利技术水平和创新高度,更注重其市场转化,即该项发明专利是否已被应用和产业化。经过12届的评选,中国专利奖已在国内和国际上产生了重要影响,得到了世界知识产权组织的充分认可,我国发达省市均十分重视该奖项的参选工作,在广东省,获得金奖的项目,仅政府奖金就高达100万元。
据李明哲对中国工业报记者介绍,在现代制造业中,需要使用成千上万的各类模具生产形状各异的板类曲面零件,尤其是在飞机、轮船、各种车辆等产品的覆盖件制造中,必需的模具制造与调试往往需要几个甚至十几个月的加工周期与巨额资金,从而严重影响着众多产品的研发、生产效率、制造成本和更新换代。因此,实现板类件的无模成形或柔性加工,一直都是全球专业技术人员梦寐以求的夙愿。
通俗地说,无模多点成形是一种全新的板材曲面柔性成形技术,主要思路是将整体模具离散化,在一台设备上布置很多基本体单元,通过计算机控制这些基本体单元的高度,形成型面可变的柔性模具,达到对板材柔性成形的目的,而无需对每一种零件都制作相应的模具。采用无模多点成形技术后,可节约大量宝贵的时间与昂贵的模具费用,缩短新产品研制及生产周期,并对产品的更新换代做出快速反应。因此,可以毫不夸张的说,这是对传统加工制造业的一次革命。
李明哲及其科研团队从1993年就开始了“板材无模多点成形技术”的研发,在吉林大学组建了无模成形技术开发中心,随后又组建了产学研实体———长春瑞光科技有限公司,先后承担并完成了与无模多点成形技术相关的很多国家和省部级科研项目,其中国家重点科技攻关计划、863高技术计划、自然科学基金等国家级项目就有十多项,并曾获得欧盟第六框架协议的国际合作项目资助,从而取得了一系列具有自主知识产权和技术水平达到国际领先的成果,先后获得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1项,省部级科技进步一等奖3项,中国国际发明展览会金奖1项,上海国际工业博览会创新奖1项。带头人李明哲也在由国家科技部、中华全国总工会、国家知识产权局、共青团中央、全国妇联和中国科协主办的中国第五届“发明创业奖”评选中获得特等奖,并被授予“当代发明家”称号。目前,围绕本次获奖的基础专利和相关原始性创新,该课题组已申报国内专利20项,并已向美国、韩国、日本和欧洲申请了专利保护,形成了“专利池”,使相关技术得到了比较全面的保护,是我国在应用技术领域实施专利战略的成功范例。与此同时,在实用化方面,开发成功了具有独立知识产权的世界第一台商品化的板材多点成形压力机,并完成了产品的系列化,从而得到国内外同行专家的高度认可。
如今,国外与无模多点成形相关的研究主要集中在日本、美国和韩国,日本自20世纪70年代起,就曾有很多研究机构与企业投入巨资开发过相关技术,但现仍处于实验室研究阶段,距商品化及产业化还有一定的距离。韩国有一个国家级研究机构的项目负责人,在十多年前看到李明哲的研究成果后,就一直跟踪这一技术,并通过本国的政府部门与多家企业的资助投入了大笔经费,先后开发了两台实验装置,但至今没有获得成功。现在国内外只有李明哲和他的团队真正实现了无模多点成形装备的商品化与产业化,建立了完整的多点数字化成形技术体系。
如今他们成功开发出的十余种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无模多点成形装备,已经广泛应用于高速列车、飞机、船舶、建筑、医学等多个领域,并取得了显著的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其中就包括成功应用于北京奥运会主场馆鸟巢建筑工程的钢结构件成形,从而解决了建筑行业钢板结构件弯扭成形的世界性技术难题。同时还实现了中国制造的高技术装备出口到韩国等发达国家。
前不久,韩国就购买了一台YAM3-400型多点成形装置,用于首都首尔东大门标志性建筑的制造。该建筑要使用1万多张三维曲面板,如果采用模具成形将花费巨额费用,且生产周期漫长,根本无法满足工期。而采用基于多点数字化调形技术的无模成形装备进行加工,将可以极大降低成本,提高生产效率。目前,他们已使用该装备加工了很多用于这一标志性建筑的三维曲面板,成形效果良好,完全符合加工精度要求,从而获得了韩国用户的高度认可。更需要特别强调的是,该设备比先前生产的无模多点成形装备又增加了诸多创新点,为拼接组合式结构,既可以实现对压成形,又可以进行单模拉形,还可以实现拉压复合成形,能够同时满足用户的不同需求。为此,韩方认为这台设备在多点成形领域又创造了多个“世界第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