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 刘雪梅
面对中国风力发电事业日新月异的发展,业内权威专家感叹,“真是越来越看不懂,越来越不敢随便判断了。”
新产品下线
近日在湘潭高新技术开发区现场演示的永磁直驱海上风力发电机成功下线,标志着我国海上风电技术进入世界最先进行列。这是湘电集团有限公司历时3年多,引用国外先进技术,自行设计自主研发制造的、目前国内最大的该项产品。
湘电集团董事长周健雄用“五大优点,六大特点和八个亮点”概括了本次下线的产品。5兆瓦永磁直驱海上风力发电机攻克了海上风力发电机组整机集成技术、专有单主轴承同步永磁发电机设计技术、海上风力发电机组冷却系统及防腐防潮设计技术、大功率高叶尖线速度的复合材料叶片等难关。湘电集团领导人认为,本机组与欧洲已在试运行的几种同功率等级的风力发电机组相比,具有结构简单、运行可靠、单位功率对应质量最轻、便于维护等显著的特点。专家认为,直驱技术在减少了齿轮箱等配件的情形下,显然其工作的可靠性及维修成本相较其他技术有所优化。
据专家介绍,海上风力发电是无争议的清洁、可再生能源之一,也是未来人类发展可以依重的新能源,具有十分广阔的前景。风力发电正在世界上形成一股热潮,因为风力发电没有燃料问题,也不会产生辐射或空气污染。有人测算,全球可用于风力发电的风能资源超过100亿千瓦,是现有水能总量的10倍。在欧美地区风力发电量平均应用率超过16%,风电应用最广泛的丹麦甚至接近30%,而我国仅占总量的1.5%。中国的风能资源丰富,可开发利用的风能储量约10亿千瓦,其中,陆地上风能储量约2.53亿千瓦(陆地上离地10m高度资料计算),海上可开发和利用的风能储量约7.5亿千瓦,意味着海上风力发电具有巨大的市场潜力。
本次湘电集团下线的两台产品,一台前往荷兰,一台在福建沿海地区使用。在那里,将依据海上风电技术要求标准,进行超过200小时以上的现场运行检验。湘电透露,2011年开始该产品可批量供应国内外市场。
实验室落户
湘电集团是最早进入风电的企业之一,现已能制造电机、轮毂、机舱等主要关键设备,具备提供成套设备制造的能力。从20世纪90年代中期起,湘电集团即开始进入风电设备制造领域,2007年我国首批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2兆瓦永磁同步电机就诞生在湘电集团。如今历经发展,湘电已具有风电整装制造能力,承担了国家多项重点科技攻关项目,成为我国风电制造企业的领头羊。2009年,湘电集团强化国际经营战略,加快全球先进技术领先步伐,成功收购了欧洲风电研发的前沿企业荷兰达尔文公司,先后成立了湘电风能公司、湘电新能源公司等。构成了以欧洲湘电达尔文公司、国家能源风力发电机研发(实验)中心、北京研发中心和湖南省风电技术工程中心等创新平台。
或许正是这些技术研发实力和技术成果,让湘电集团迎来了今秋的第二桩大喜事:经国家科技部组织专家论证,通过了在湘电集团建立国家惟一的海上风力发电技术与检测重点实验室。科技部副部长曹健林在授牌仪式上说,这个国家惟一实验室的建立,表明湘电集团在海上风力发电方面已走在了全国同行的前列,这是对专业技术与人才的一种肯定。同时,他也强调,这个实验室并不是永久性地设立,它是根据行业发展的情况,依各企业发展的先进性来确立的,4、5年以后会重新评估、测定并确立实验室的建设,因此希望湘电人能永远保持技术领先,保持行业的先进地位。
国家重点实验室设立在湘电,目的是充分发挥湘电在大型风力发电装备领域的领先优势,瞄准风力发电装备技术的发展前沿,重点研究解决风力发电共性关键技术难题,推进基础成果的转化和科研成果的产业化步伐。科技部同时要求,加强风力发电创新技术体系、人才队伍与实验条件等创新能力建设,最终建设成为风电装备领域研究解决共性关键技术、增强技术辐射能力、推动产学研相结合的重要平台,从而提高我国风力发电装备的技术水平,推动和促进中国民族装备工业的发展,满足国家大型风力发电场开发建设的需要。
据介绍,海上风力发电技术与检测国家重点实验室主要研究方向是,适合于陆地风场大型风力发电机组关键技术研究;适合于海上及近海风场的大型风力发电机组关键技术研究;大型直驱永磁风力发电机关键技术研究;大型双馈风力发电机关键技术研究;机组控制、变流、并网关键技术研究等。主要研究内容为:兆瓦级直驱型永磁风力发电机研究;兆瓦级双馈型风力发电机研究;风力发电机国家(行业)标准的制定;风电场的技术研究;整机系统集成技术及机组控制系统;变流器及其控制系统的研制;风电场安全运行技术研究;高性能复合材料叶片研制等。
湘电集团认为,新能源将是引领第四次产业革命的脉搏,为此,湘电集团将致力于研发大型风力发电机、太阳能发电成套装备、核能成套装备、城轨交通电机电控与轻轨整车、新能源汽车、大型电动轮自卸车、大中型高效节能电机等产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