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 张华甲
在近日召开的“2010中国物流与采购信息化推进大会暨物流企业CIO峰会”上,与会专家一致认为今年是全面落实《物流业调整和振兴规划》非常关键的一年。
物流业是融合运输、仓储、货代业和信息等的复合型服务产业。去年,为应对金融危机对国内物流业的影响,国务院出台了《物流业调整和振兴规划》,这极大地提升了物流业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为物流信息化建设提供了前所未有的机遇。
据悉,工业和信息化部正在拟定《国家物流信息化发展规划》,国务院八个部门联合印发了《全国物流标准专项规划》,中日韩三国商定共同组建“东北亚物流信息服务网络”,交通运输部和浙江省共同搭建“物流电子枢纽”,这将对建设一个公共、开放、统一、免费的物流信息交换和共享平台起到重要的推动作用。
40多项标准出台
交通运输作为物流产业链上的一个重要环节,在物流信息化领域占据着重要位置。据交通运输部科技司副司长洪晓枫介绍,交通运输部组织行业内及社会科研技术力量,组织制订了公路、港口、航道、道路运输、水路运输等13项交通信息基础数据元标准,行业基础信息资源元数据系列标准以及货物运输地理信息系统、电子收费、物流公共信息平台等40多项与物流信息化相关的国家和行业标准。
特别在物联网相关标准制订方面,由上海港组织起草的《集装箱-RFID货运标签系统》标准,近日已由国际标准化组织(ISO)正式发布。洪晓枫表示,这是在物流和物联网领域,首个由我国提出并推动制定、由ISO正式发布的规范性文件,也是我国交通运输领域在国际标准化工作中取得突破的重要标志。
“十一五”期间,交通运输部在综合枢纽智能管理与建设、多式联运与甩挂运输、智能化集装箱运输、港口集疏运体系、跨国运输、重点营运车辆和船舶实时监管、电子不停车收费、治理超限超载监控网络以及交通运输信息资源整合等方面,开展了一系列关键性技术的研究项目,从而加快了科技成果的推广与应用。
以港航EDI系统为基础,先后在青岛、上海、宁波、天津、大连、重庆、厦门等沿海、沿江港口组织开展了港口物流公共信息平台建设。
据了解,上海港承担的国家科技支撑项目“现代港口物流服务示范工程”目前已取得显著成效,建立了现代散杂货码头数字化生产管理系统,开通了中美集装箱电子标签航线,这也是全球第一条带有电子标签的民用国际集装箱航线,项目成果已经在上海到重庆、上海到威海等内贸航线以及中日、中新、中马、中俄等国际航线开始应用。
该项目和“天津港基于RFID的陆运作业流程改造项目”被确立为首批国家信息化试点项目。
“四个继续”规划“十二五”
未来五年,随着国民经济的快速发展,能否提高运输生产的可达性、经济性、时效性和安全性已成为衡量物流信息化建设成效的标准。洪晓枫表示,“十二五”期间,交通运输行业将在以下方面加强工作:
继续加强交通运输电子政务,提升物流公共信息服务的能力。为进一步提高交通运输行业的信息服务水平,“十二五”期间交通部一方面推动资源整合,促进道路和港航运输信息的集中和共享。另一方面利用整合的信息,推动建设公众出行信息服务系统、运输企业资质和信用查询系统等物流公共信息服务系统,积极为运输企业、营运车辆和船舶以及社会公众提供优质的交通信息服务,进一步促进物流基础信息网络的搭建和社会信用体系的建设。
继续加快推进物流公共信息平台的建设示范和应用,通过信息化重大工程建设引领物流信息化发展。物流公共信息平台建设是物流信息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建设水平也是衡量物流信息化发展水平的重要标志。“十二五”期间加快推进省际共建物流信息平台的建设,积极推动各省物流公共信息平台之间的信息交换和共享,加快推进长江航运物流公共信息平台的建设,推动沿江各管理部门和运输企业的信息交换和共享,提升内河航运信息化水平和现代物流水平。
加快启动多式联运信息系统示范工程,以海铁、公水以及江海直达运输为切入点,加强对运载装备和货物的信息跟踪和信息交换,推进综合运输体系的建设,启动甩挂运输管理与服务信息平台建设,支撑甩挂运输的发展。
继续加强物流信息化关键技术的科技研发,高度重视物联网技术的推广应用。物联网技术的引入和推广应用为智能交通和现代物流发展带来了重要的契机。交通运输部将在“十二五”期间遵循“试点引入,谨慎前行,统一标准,有序推进”的方针,明确信息应用需求,在路、港、桥、隧、航道等基础设施感知及监管、重点工程建设质量安全智能监管、内河航运综合信息服务、智能化城市公共交通运营管理及服务、集装箱和甩挂运输智能可视化管理、危化品及特殊物品运输跟踪监管、智能海事等重点应用方向开展关键技术研究和应用示范。
继续完善物流信息化的政策标准保障体系。目前交通运输部正在积极组织制订公路水路交通“十二五”发展规划以及科技发展规划、信息化发展规划等专项规划,并在今年启动了交通运输行业物流标准体系的研究工作,其中物流信息化标准也是重要的组成部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