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当中国低碳经济建设高潮即将大规模启动之时,国内轮胎信息化设备制造的龙头企业软控股份(002073)却已开始收获低碳经济带来的成果。
日前,软控股份新近开发的科技成果RFID电子标签项目通过相关专家组的鉴定,这一成果将成为打造轮胎企业物联网的有效手段,并加快橡胶行业发展低碳经济的步伐。而公司在低碳经济领域的其他研发也已进入收获期:新型节能设备一次法密炼机、低温一次法炼胶机即将产生效益;轮胎工厂整体环保解决方案在试验中表现良好,有望成为“绿色轮胎”领域的拳头产品;凭借自主研发,公司成为国内为数不多的废旧轮胎翻新设备生产商之一。
“公司一直进行新技术的开发,为促进行业发展提供先进的技术和装备。因此,公司有信心在未来行业升级中做出更大的贡献。”面对未来,软控股份董事长袁仲雪信心满怀。
轮胎企业节能技术专家
“让中国橡胶装备制造技术进入世界先进行列”——怀着这样的理想,在软控股份董事长袁仲雪的领导下,软控人进行了一系列创新性技术研发,并成为低碳经济领域的先行者。
近年来,软控股份通过与青岛科技大学、赛轮股份共同承建国家轮胎工艺与控制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在低碳轮胎技术以及轮胎企业综合节能技术与装备制造等方面,已悄然先行一步。
为抢先进入低碳经济领域,软控股份专门设立了节能环保技术研究所,利用公司在橡胶轮胎行业多年的技术、经验积累,针对目前轮胎生产过程中普遍存在能源浪费的关键工序进行技术攻关,从节能诊断、解决措施到项目实施,形成了一套完整的橡胶轮胎企业节能方案。
上述轮胎企业节能方案引进了太阳能、空调、地热、照明、通风换气、电力、水资源的循环利用,以及建筑等行业的成熟技术与经验,可为轮胎生产企业实施气动节能、电力节能、轮胎硫化节能及其它自然资源利用等方面的节能方案,协助企业制定一套完善的节能管理和运行机制。并可对企业进行专业的信息化能源计量监测管理,对企业用气、水、电、蒸汽等各能耗数据进行实时监控、管理与分析,实现能源的科学管理、系统管理及目标管理,最大限度地降低能耗,提高企业综合竞争力。
掘金轮胎翻新业
据悉,即将出台的国家《再制造产业规划》中,轮胎翻新将被列为推动项目。目前我国翻新轮胎占比仅为5%,远低于世界平均水平,未来几年必将大幅度提高,而软控股份是国内少数轮胎翻新设备生产商之一。
目前,软控股份已经具备了国内外最为领先的废旧轮胎翻新技术。凭借自主研发的废旧轮胎成套检测设备,公司掌握了世界先进的旧轮胎环形胎面预硫化翻新与废轮胎制粉技术,并制造出相应的装备,尤其是研究出了活化改性技术,能有效解决废轮胎胶粉利用效果差的问题。
资料显示,软控股份的活化改性技术生产成本低、效率高,而改性后的胶粉可以直接用作翻新轮胎的胎面胶及各类橡胶制品,还可作为一种乳化沥青制作铺路材料、防水材料,用途非常广泛。
据袁仲雪介绍,如果这项废旧轮胎翻新技术在全国范围内推广,假设50%左右的旧轮胎用于翻新,即每年1亿条旧轮胎被翻新,可为国家节约68亿升石油、5万吨橡胶、21.5万吨帘布、46万吨碳黑、24.6万吨钢材,可增加效益7亿元。
另外,软控股份在日常经营管理中也坚守了节能降耗和绿色低碳的原则。位于胶州市的软控重工园区采用地源热泵技术,以地下160米的地热为冷热源,为冬季供暖、夏季供凉;软控科研装备(胶州)制造基地则利用土壤作为冷热源,使用地埋管地源热泵系统,满足园区供暖供凉需求,各生产车间还采用了燃气红外线辐射供暖。公司节省运行费用40%左右,同时污染物排放减少40%以上。
海外布局抢占先机
正当业内人士为软控股份的增长乏力担忧之时,软控股份给了市场一个大大的惊喜。6月下旬,公司发布公告称,与缅甸MEC公司签订了涉及约4.7亿人民币的轮胎设备合同。
“无论从合同金额还是从占营业收入的比重来看,均已大幅超出市场预期。”长江证券研究所马先文认为,该次合同的签订意味着软控股份在海外市场取得了实质性的突破。此前,公司海外销售额占营业收入的比重不到5%。
“公司产品目前主要出口到东南亚国家,与缅甸MEC的合作标志着公司在东南亚市场取得了新的进展。”软控股份董秘纪东介绍,东南亚多数国家高速公路建设处于发展期,道路水平的提升与低子午化率决定了该地区轮胎业大有空间。以印度为例,2010年初印度交通部长表示,预计今后每年将建设7000公里高速公路,同时印度载重车胎的子午化率只有2%,相当于中国上世纪八十年代中期水平。
目前,国际各大轮胎厂以及东南亚国家的本土轮胎企业都在积极建设子午胎生产线。软控股份充分发挥轮胎产品线最完整及性价比较高的优势,在东南亚地区不断开拓新客户。
开拓东南亚市场的同时,软控股份还开始布局欧洲市场,组建了欧洲研发中心。该中心将作为公司在欧洲的根据地,一方面及时获得欧洲市场的最新动态和客户需求信息,为抢占欧洲市场赢得先机;另一方面可以为客户提供便利和较低成本的服务,增加国际市场竞争力。
纪东表示,软控股份的海外战略是以印度市场为试点,通过建立办事处,探索海外市场销售管理模式,力争在东南亚市场实现更好的业绩。同时,推进欧洲研发中心的全面建设,探索本地化研发、制造、销售和服务模式,并开展面向欧洲、北美等市场的高端产品研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