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 杨雪
国家知识产权局日前批复了第三批知识产权质押融资试点名单。上海市浦东新区、天津市、江苏省镇江市和湖北省武汉市成为新确定的4个试点地区。全国知识产权质押融资试点始于2008年底,旨在引导企业采取知识产权质押等方式实现知识产权的市场价值,有效缓解拥有知识产权的创新型中小企业的融资瓶颈。
知识产权质押融资开展以来,取得了积极的成效。但由于知识产权价值认定的困难以及质押风险的存在,制约了其发展。此次第三批试点名单的确定,扩大了试点范围,有望进一步推动知识产权质押融资的发展。
近三年质押贷款额160亿元
2008年12月,国家知识产权局发布《全国知识产权质押融资工作试点方案》(以下简称《试点方案》),并明确了第一批6个试点单位。
《试点方案》明确了九项内容,包括鼓励试点地区运用知识产权质押贴息、扶持中介服务等手段降低企业运用知识产权融资的成本;在评估专业机构与银行间搭建知识产权融资服务平台,建立知识产权融资中心或设立知识产权融资平台;鼓励试点地区采用风险补偿在内的多种方式扶持商业银行开展知识产权质押融资,有效控制和分散风险等。
事实上,一些地区和城市早在国家出台方案以前,就开始试水知识产权质押融资。2007年初,上海浦东新区正式启动开展知识产权质押融资试点工作,并建立浦东知识产权融资服务中心。2008年发布的《浦东新区科技发展基金知识产权质押融资专项资金操作细则》中提出,“十一五”期间,浦东新区科技发展基金每年安排2000万元,设立专项资金,为实物抵押条件不足的科技型中小企业向银行短期借款提供信用担保,企业以自有知识产权质押和业主信用为反担保。重点支持软件、文化创意、集成电路设计、生物医药等领域拥有专利、版权、软件著作权、布图设计登记证书、新药证书等知识产权的科技型中小企业。
江苏南京市近年来积极探索以知识产权为质押获得银行贷款的融资模式,有效解决了拥有高新技术的中小型科技型企业无抵押物贷款难问题。据了解,南京道及天软件系统有限公司将企业拥有的5项软件产品著作权进行质押登记作为贷款担保,获得了南京银行200万元的贷款。这笔贷款是江苏省首例知识产权质押贷款,也是国内首笔无资产抵押、无第三方担保的知识产权质押贷款。
另外,杭州、温州、济南、成都等地也开始试水知识产权质押贷款,并取得了一定进展。
自知识产权质押融资试点工作开展以来,在各有关知识产权管理部门、金融机构和中介机构的积极参与下,相关工作稳步推进,既积累了经验,又带动了各地知识产权质押融资工作的广泛开展,取得了积极的成效。截至目前,全国已有24家商业银行和16家担保机构在国家知识产权局办理了专利权质押登记,累计申请项目约1400个,涉及质押金额约210亿元。自2007年以来,在不到3年的时间里,各类企业已通过知识产权质押获得贷款160亿元,为前11年总额的3.2倍。
建立权威价值评估机构
知识产权质押融资对于解决中小企业特别是高科技型、成长型中小企业的融资问题开辟了一条新路径。但是,从全国范围看,知识产权质押融资进展仍很缓慢,很多金融机构仍青睐于房地产等不动产质押贷款产品。
对此,国家知识产权局专利管理司司长马维野表示,知识产权价值认定是担保方和商业银行最头疼的问题之一。因为知识产权的价值难以评估,导致了很多商业银行至今无法推出专利质押贷款产品。
专家表示,知识产权质押融资关键是政府引入权威评估机构,因为银行需要对无形资产获取权威信息。但目前社会信用体系相对滞后,对于银行而言,目前更需要研究知识产权质押贷款在法律上的依据,以及合同和具体操作的可行性。
此外,除了一般意义上的信贷风险和小企业风险外,与一般信贷风险相比,知识产权质押融资还存在法律风险、估值风险、经营风险、处置风险。首当其冲便是法律风险,由于目前中国知识产权法律制度尚不健全,商标专用权和专利本身存在较大的权利不稳定性,权利人的权属与权益的不确定性,从而可能导致权属争议。这种确权风险直接决定了知识产权价值评估是否有意义,质押能否成立。
在政府层面,国家知识产权局副局长李玉光曾指出,目前知识产权质押融资缺乏有效的协同推进机制,未形成政策合力。同时缺少合理的风险保障机制,造成金融机构积极性不高。此外,没有成熟的市场交易机制,质押物处置困难。
李玉光表示,这需要财政、央行、银监、保监、知识产权等部门建立联合工作机制,相关政府部门要建立知识产权交易市场并给予政策支持。
专家指出,发展知识产权质押融资还需要进一步明确专利资产评估,确定评估值与质押金额之间数量关系。并尽快建立贷款风险控制及补偿机制,降低企业贷款成本。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