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发展大规模细胞培养及其生物反应器
借助于细胞培养进行各种产品生产已是我国生物技术产业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涉及医药、化工、轻工、食品、农业、海洋、环保等行业。培养的细胞不仅只是微生物,用于生物技术产品生产的动物细胞、植物细胞和藻类细胞大规模培养已引起了大家重视,显露出令人鼓舞的前景。而且随着生物技术的发展,在人类今后发现的一切具有生物活性的物质都可以借助于细胞培养方法得到。它们可以是细胞代谢产物、生物转化、酶或某基因表达产物。
此外,随着人类社会经济发展,如果没有基于科技进步的大力开发,能源和资源将难以支撑人类社会进一步发展的目标,人类社会的发展必须将基于碳氢化合物的经济转变为基于碳水化合物的经济。这种能源结构和资源结构的转变将直接关系到我国经济的可持续发展,社会的稳定、和国家安全。解决上述问题的最有效方法就是发展工业微生物,只有工业微生物才能将来源于太阳能的可再生资源碳水化合物转变为现代社会所需要的化工原料和能源。
显而易见,要进行这些产品的生产,无不涉及到细胞代谢与大规模培养研究。为了提高生产水平,除了获得高生产能力的细胞株外,生物反应器是重要的核心技术,必需提供有利于生物过程研究的装置技术和高效节能的生产装置。但是在生物技术产业化平台中,细胞大规模培养技术等中下游技术是我国最薄弱的技术环节之一,以我国生物医药等领域产业化来说,与先进国家的差距是全面的。滞后的一个重要原因之一就是缺乏相配套工艺的工业化放大技术研究和相应的装备技术支撑。例如以哺乳类细胞培养技术来看,西方国家基因工程抗体的开发已经进入大规模细胞反应阶段,细胞工程研究规模已经达到1000L以上,基因工程抗体的生产反应系统最大规模达到20000L以上。相形之下,我国多数药物开发单位的细胞反应规模仍停留在2-30L规模,100L的培养技术还不稳定,长期以来都是照抄照搬国外的技术和进口国外设备。国内只能生产一些低档装置, 仅靠科研成果模仿和基础科学的跟随。
与其他各行业的装备制造业一样,生物反应器为生物技术产业再生产和扩大再生产提供共性技术和关键技术,它的发展水平也反映了国家在科学技术、工艺设计、材料、加工制造等方面的综合配套能力。装备制造业和商品化的迫切性可以归纳为如下几点:
每年有大量的从摇瓶到不同大小的实验室生物反应器
进行生物技术的实验室研究或中试放大的项目,这些项目有的已购买设备,但需要维修,有的则需新添有关装置。
每年有相当数量的生物技术工程项目投入,需要大量的用于生产的生物反应器,传统生物技术的生物反应器一般体积较大(几十M3到上百M3),而现代生物技术所需的反应器装置体积较小,但技术要求高。
随着不同产品过程优化与放大技术研究的进展,迫切需要新设计原理的生物反应器发挥作用。由此,必需有不断更新技术的生物反应装置推向市场,或者对现有生物反应器生产装置进行新技术改造,这也是包括制药、食品、轻工在内的传统产业现代生物技术改造的主要内容之一。
随着生物技术的发展,需要性能更高的生物反应器,例如哺乳类动物细胞大规模培养是当前高附加值的糖基化活性蛋白医药产品的发展趋势,如何开发适应动物细胞特殊需要的生物反应器并商品化就成为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
生物反应器产业是集中各种高技术含量的机电一体化产品,不能简单的认为是一种机械加工与仪表的结合。随着计算机软硬件技术进展、以及传感技术、化学工程的流型研究技术及其他元器件等技术进步,最后通过生物反应器技术设计实现更新换代,才能形成对生物技术产业化的贡献。
由此可见,建设一个有多种技术支撑的,与生物技术产业化研究密切关联的商品化生物反应器生产,形成生物技术产业的支撑体系和产业链己经是我国发展生物技术产业必不可少的重要措施。
2、生物反应器产业的产品特点
(1) 产值不大作用大
生物反应器产业本身很难有每年达数十亿元的产值,但其在生物技术产业链中却起着再生产和扩大再生产的作用,达上百亿元以上。有时一个新的生物反应器技术的应用和推广,就可能促进某一生物技术产品的产业化形成,提高生产能力,或降低生产成本,可节约能耗达数十亿元之巨。
(2) 产品多样性
目前用于生产的细胞和生物材料有微生物、动植物细胞、藻类、各种酶类等。不同细胞或酶有不同特点,因而有不同生物反应器设计要求。
生物反应器种类有气升式反应器和机械搅拌反应器;常规反应器和光生物反应器;好氧和厌氧反应器;液体深层培养反应器和固体发酵反应器;根据不同机械结构划分的反应器;不同控制原理划分的反应器等。此外,生物反应的规模也可由几十毫升到上百M3不等。
由此可见,很难规定几个通用产品进行大批量生产,大多数用户根据自己的研究或生产特点,提出不同的定货要求,反应器研制厂家必需有足够的技术力量和经验进行非定型化设计,以满足用户要求。
(3) 生物过程优化与放大技术
具有先进的生物过程优化和放大能力是生物反应器设计的核心技术。由于在生物反应器中所发生的反应是在分子水平的遗传特性、细胞水平的代谢调节和反应器工程水平的混和传递等多尺度(水平)上发生的。因此,如何利用生物反应器中的多参数检测技术和在线计算机控制与数据处理技术,把细胞在反应器中各种表型数据与代谢调控有关的基因结构研究关联起来,是反应器过程优化与放大的重要内容,也是当前国内外竞相发展的具有原创性的知识产权技术,对促进生物技术产业化发展具有重要意义。由此可见,提供包含以上功能并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商品化生物反应器应是我国生物反应器产业的重点之一。
(4) 生物技术发展要求性能更高的生物反应器
为了适应各种生物技术的实验室成果向产业化转化的需要,对生物反应器的性能要求愈来愈高,目前主要表现为:
用于基因工程高密度高表达,符合GMP标准的生物反应器以及一些新技术的应用等。其中关于供氧问题,快速升温、SIP自动灭菌、CIP自动清洗、机械密封、排气处理、取样处理等问题以及培养液成份的流动注射分析(FIA)分析等都需很好解决。
哺乳类动物细胞大规模培养是当前生产高附加值的糖基化活性蛋白医药产品的重要发展趋势。根据动物细胞无细胞壁,对剪切极端敏感,在细胞生长控制上,要防止细胞分化和细胞凋亡,有时还要考虑对产品糖基化质量的要求。所以反应器要具备低剪切效应,混合性能好等特点,要提供细胞形态在线观察和活细胞数量的传感技术,严格控制反应器的操作条件以及有关防污染的灌注系统、取样系统等都需要研究解决。
用于细胞过程生理特性和过程传递特性研究的生物反应器研制,其中主要解决用于过程分析的各种传感器选型研制和数据处理软件包的研制。特别是近年来随着微生物基因组测序和系统生物学研究工作的深入展开,发酵过程检测与控测已经从基于参数传感技术的反馈控制发展为以信息处理为基础的生物过程检测与分析。各种谱分析与生物反应器实验数据关联起来,提供各种表型数据具有重要意义。因而对反应器设计提出了新的要求。
随着生物技术在各领域的推广应用,用于海洋藻类、微生物肥料、微生态饲料、环境污染处理等大规模细胞培养需要高强度低造价的生物反应器。特别是近年来利用生物质生产燃料乙醇等能源物质的战略部署,需要应用大型高效节能生物反应器降低生产成本。
(5) 产品型号更新换代与部件技术研究
生物反应器是多专业技术发展的综合体,由于反应器零部件技术的进步,必须及时更新产品设计,为用户提供性能更好且价格合理的反应器产品。这些零部件技术包括计算机软硬件技术、各种传感技术、反应器流型设计,新机械结构和材料等等。此外,随着信息处理技术的发展,如何实现大批量数据处理、贮存与通信,把生物信息学与过程信息结合起来实现复杂生物系统的分析与控制,也以软件包的形式逐渐从实验室研究走向商品化。
(6) 产品生产的标准化、规范化
作为商品化装置的市场化,建立生物反应器生产标准,实施IS09001管理是发展生物反应器产业的重要内容,只有这样才能提供合符用户要求及质量稳定的产品。主要内容有:
产品装置成套加工的工艺技术路线的确定与质量控制研究。在生物反应器制造过程中,如材料、焊接、表面处理、零部件机加工、外购件、易耗品…、直到安装流程工艺、器材仓库管理…等都要严格实施质量检验;
原材料、半成品、成品标准等的确立与实施。如有关传感器及一些如空气过滤器、阀件、质量流量计等关键部件的测试标准的建立与研究,整机性能测试标准的建立与研究;
产品质量过程控制程序的确立与实施等;整机性能测试标准的建立与研究。
(7) 高品质的售后技术支持
由于生物反应器中的反应是在基因、细胞和反应器工程水平上多尺度发生的,因而真正利用生物反应器实现过程优化是有难度的,从理论到实践的提高,并进一步在生物技术产品生产中发挥作用,需要有一个过程,应该把售前宣传和售后服务等与整体应用技术提高结合起来才能取得好的效果。
3、我国发展生物反应器产业的现状和今后发展
3.1 现状
我国生物反应器的研究一直受到国家有关部门的重视,在国家攻关“七五”、“八五”期间先后立题,并集中国内有关单位攻关,解决了在生物反应器研制中的几个关键技术问题,并形成了早期产品。但由于计划经济时代国家攻关计划与产品开发脱节,再由于当时国内配套基础差,以及各种体制和观念上的问题,严重影响产品质量,故长期来未能在我国形成规模化的产业。我国商品化生物反应器的市场相当大的一部分被几家国外公司占领。主要有德国B.Braun、美国NBS、瑞士Bio Engineering、日本丸菱以及韩国等,占据了我国市场的70%左右以上。
近年来,国内有关生物反应器产业发展较快,有关产品生产的公司企业已达十多家,在这些公司的努力下,一改过去基本由国外产品统治国内市场的局面,特别在低端产品上已基本由国内控制。但是这些公司大都主要从事中低档产品生产,企业技术力量以仿制为主,着重于以降低生产成本为目标的零部件替换研究,虽然产品的标准有所下降,但也能满足一般用户的需要,特别对生物技术产业刚起步的或优化放大要求不高的企业或教学单位,低价的产品己可以适应他们的要求。但是对一些性能要求高的商品化生物反应器,如SIP自动灭菌与CIP清洗的全自动生物反应器、生物反应器的自动取样与分析系统等,一些重要器件如耐高温灭菌的隔膜阀的抗疲劳、抗澎胀性以及器件加工工艺与标准都有差距,特别是一些符合GMP要求的高端生物技术产品所需的装备或成套设备主要还是由国外公司提供。由于这些国内公司缺乏生物过程技术的研究力量以及工艺、工程、装备一体化的研究体系,因而不能随着生物技术发展有同步生物反应器的开发能力,例如对于大规模动物细胞生物反应器,至今国内还没有符合要求的定型产品推出。此外,对与生物技术深度结合的高度自动化的实验室装置缺乏试制能力,因而只能是简单的外型仿制和跟踪,缺乏创新的自主知识产权产品。
由此可见,面临着生物技术的深入发展,如何解决提高生产能力为目标的行业技术改造,以及加入WTO后和国外高档产品的市场竞争,我们必须大力开发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性能优越的反应器技术并商品化,以适应推动生物技术产业化的进一步发展需要。
3.2国内生物反应器设计与制造发展趋势
3.2.1以代谢流分析为核心的生物反应器
长期来发酵过程优化与放大所依据的基本思想和方法是采用经典动力学为基础的最佳工艺控制点为依据的静态操作方法,实质上这只是化学工程宏观动力学概念在发酵工程上的延伸。例如,用氨水调节pH时,关心的是最佳pH值,却不注意氨水加量的动态变化及其与其他参数的关系。在溶解氧浓度(DO)测量与控制时,关心的是最佳DO值或临界值,不注意细胞代谢时的耗氧率。显而易见,用在以活细胞代谢为主体的发酵过程就有很大的局限性,应该重视细胞代谢流的存在。
作者在研究了生物反应器中的细胞过程特点后,提出了细胞过程的多尺度问题研究[ ],认为活细胞为主体的细胞大规模培养的生物反应过程,可以分为基因分子尺度、细胞尺度与生物反应器尺度的网络结构,是不同尺度的网络状态的输入输出关系,存在着信息流、物质流与能量流。发酵过程优化不能只是从单一尺度(基因、细胞、生物反应器)上去解决,要注意他们之间的关系和瓶颈问题,其中跨尺度观察与控制是微生物过程优化的关键,由此形成了一套基于参数相关的发酵过程多水平问题研究的优化技术和发酵过程多参数调整的放大技术。
随着过程传感技术和计算机技术的发展,国家生化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上海)设计了一种用于生物过程多尺度研究的新概念发酵装置(已由上海国强生化工程装备有限公司组织生产,定型为FUS-50L(A))[ ],该装置以生物反应器中物料流检测的观点,具有十四个以上在线参数检测或控制,并集中力量开发了一个适应多种反应器特点,融合多种过程理论和控制理论,便于发酵过程工艺分析和优化操作的软件包。在鸟苷发酵过程中,从反应器测量参数上发现了细胞代谢流迁移,由此实现了过程优化[ ]。该产品先后成功地在青霉素、红霉素、饲料金霉素、链霉素、黄霉素、泰乐霉素、棒酸、鸟苷、肌苷、基因工程白蛋白、基因工程疟疾疫苗、基因工程植酸酶、胰岛素原(PIP)、基因工程必特螺旋霉素等多种产品上发酵优化应用取得了大幅提高发酵单位能力,其优化结果一般可由几十升发酵罐直接放大到上百立方的工业生产发酵罐。
3.2.2动物细胞大规模培养生物反应器研制
由于细菌等原核细胞表达系统在转录及修饰方面的缺陷,许多重要价值的蛋白质,特别是基因工程药物、疫苗、抗体等糖基化的需要,使哺乳类动物细胞表达系统成了一个更合适的工具,因此,哺乳类动物细胞表达系统引起了大家重视。以哺乳动物大规模培养技术为基础的生物制药产业在美国等西方国家得到了迅速发展,数十种产品已进入市场,取得了巨大的经济和社会效益。
国外用于生产的动物细胞生物反应器已趋于大型化(最大到吨级规模)、多参数与高度自动化的计算机控制系统、以及适应动物细胞对大型环境因子高敏感性的反应器精巧设计制造,并形成商品化供应用户。我国自“七五”至“八五”攻关期间立题开展有关动物细胞生物反应器研究,取得了较大进展,但哺乳类细胞培养技术要求高,技术壁垒大,有关公司在未能掌握核心技术的情况下,单凭模拟很难开展工作。抗体等其他细胞表达产品,装药量大,我国科研单位已经掌握的早期生物药开发技术很难应用到新型药物生产工艺上,需要重新摸索;由于细胞株等上游配套技术的落后、反应器研制技术的差距、以及有关缺乏生化工程的研究等原因,因而缺乏必要的条件去掌握高表达细胞株构建和大规模细胞培养技术,难以突破技术瓶颈,我国有关动物细胞生物反应器产业仍近乎空白。
由于动物细胞无细胞壁,对营养要求严格,因此细胞是否附着于固体或半固体表面生长(贴壁培养)、培养基中血清的使用、抑制因子的积聚度、渗透压等等问题一直是动物细胞大规模培养的关键技术。此外,动物细胞对pH、溶氧、温度、剪切应力、抗污染等环境因子的高敏感性,实现动物细胞生化反应器的大型化、自动化和精巧化也成为大家关注的问题。
从当前发展趋势来看,悬浮细胞、无血清培养,是目前世界范围内各大生物公司产业化生产的发展方向。悬浮细胞、无血清培养在规模化生产提高单位产量、细胞的高密度培养、高密度表达、简化生产工艺、降低生产成本、保证大规模生产的产品质量等方面,都起到非常重要的作用。是高度生产化的最有效的途径。是目前世界各大生物公司竞相开发的前沿课题。也是美国FDA要求各生物公司建立的规模化生产技术平台。
从反应器类型来看,早期动物细胞反应器较多采用贴壁培养反应器,其中微载体的使用可使贴壁细胞的培养像悬浮培养那样进行,但近年来特别是血液、淋巴组织、许多肿瘤细胞(包括杂交瘤),以及一些其他转化细胞系都采用悬浮培养反应器,形成各种类型,其中推广较多的有美国NBS公司的填充床生物反应器,但大多只能在实验室规模应用,一些适合于生产规模的更新类型的悬浮培养反应器也正在开发,如瑞典的BIO公司和德国的B.Braun公司。
此外,从代谢流分析来看,动物细胞对营养的严格要求都是与胞内代谢有关,不同途径消耗的各种营养物的比例实质上是细胞代谢状态迁移的结果,特别是近年来细胞代谢工程的研究,有关代谢流的分布,基因水平和细胞水平的代谢调控研究文献大量报导。因此,以过程代谢物质流检测为目标研究动物细胞生物反应器的多参数传感技术,通过计算机的数据采集系统,实现过程参数相关的优化技术研究,有可能取得过程优化技术的重大突破。
我国有关商品化大规模动物细胞反应器产品还处于空白,必需迅速组织力量发展。可以首先对于动物细胞反应器的关键技术的有关部件和材料研制出发,加强装备制造工艺研究力量,然后结合动物细胞过程工艺特性,形成装备设计与工艺要求的统一。此外,在研制过程中要注意及时吸收最新的各领域技术进步,如计算机软硬件技术、新材料技术和生物技术等,形成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装备产品。
3.2.3带pH测量与补料控制的摇床 ── 摇床应用技术的发展
20世纪三十年代摇床问世以来,摇床就作为生物反应过程中必备的一种专用设备,用于微生物、动植物细胞菌种筛选、种子扩大培养等。由于摇床设备的特点,不能实时测量培养过程中的有关参数以及过程补料控制,因此长期以来一直以摇床的放瓶结果作为实验数据。当用来作为诸如菌种生理特性变化、培养基成分的作用以及温度、pH等环境条件变化等研究的依据时, 实际上是一种缺乏过程研究的静态分析方法。这种方法的局限性是很显然的,例如以这种方法作为菌种选育后技术时,传统摇瓶筛选方法往往缺乏补料或供氧不足,并不一定处于代谢流分配最合理的状态,由此将出现严重的高产菌株漏筛现象。因此,国内外有关公司己注意开发带pH测量的摇床,并形成产品。
如上海国强生化工程装备有限公司开发的系列摇床,就是根据菌种在FUS-50L(A)进行发酵操作时,可以很明显地观察到过程pH值与其他参数变化(如菌体生长、OUR、CER、RQ、各种补料操作…等)的相关性,这种随不同发酵时间的相关性变化可以反映菌体生理状态的变化,对发酵过程优化与放大研究具有极重要的意义。与过去把发酵pH值作为最佳条件的概念不同,可以通过该装置pH检测功能,根据发酵过程参数相关的原理观察到菌体生理特性的变化。带pH测量的摇床既克服摇瓶中多参数测量的困难,又不失为代谢流分析的基本原理。为了进一步实现对培养过程的控制,还精心设计用于摇瓶的微量补料技术,实现各种碳氮源的流加、pH控制或微量元素控制等。把pH实时测量与流加技术相结合,对实现以代谢流为核心的动态研究具有重要意义。
由于摇瓶的多瓶以及不同工艺的组合对照操作,可以大大缩短研究进度。由此可见,带pH测量与补料控制的摇床实质上不仅只是一个简易型生物反应器,而且特别适合于各种微生物和基因工程菌的菌种筛选和培养的早期大批量工作,高通量筛选能力明显优于常规的摇床和生物反应器。其装备制造的难点就是研制稳定的pH测量装置和精细的补料系统。由于耐高压灭菌锅的高温灭菌以及摇床振荡时的高阻抗输入特性的抗干扰要求,pH电极装置及导线仪表系统必需作精细设计;补料系统必需微量、有效、并可人工任意程序设定。
3.2.4生物反应器中试系统设计
对于生产量大的传统生物技术产品,为了对已经通过前期研究(实验室研究和市场分析)的产品进行过程优化研究,在中试规模上达到高生产水平或质量,并进而为车间生产提供工艺放大依据和设备设计依据,必要时还可进行小批量生产,提供应用试验样品、或供市场销售的部分产品。为此,近年来许多有关发酵产品生产的企业迫切需要建立一个多功能的中试发酵车间。
随着以”多尺度”观点的发酵研究技术的发展,中试车间的有关装备的软硬件技术和研究方法以上述内容为核心进行建设,以便有效地解决发酵过程的优化与放大问题。考虑到装置系统的通用性以及为生产用罐的设计提供数据,其中一些关键设计参数如搅拌功率及搅拌桨型式、发酵热及高效传热装置设计、通气流量设计等必需有足够的调节余量或选择。此外,参数检测必需配置较完整传感(约14个参数以上)与数据处理系统,发酵罐结构与制造技术(如罐体材料、焊接、抛光、夹套结构与制造、搅拌装置制造技术等)应先进,为今后的发酵过程优化与放大设计提供重要的工程设计数据。
在中试系统中,一个重要的设计目标就是生物反应器群控技术的过程控制与数据处理,这不是通常意义的下位计算机所能实现的。因此,如何根据不同情况选用计算机系统就成为一个重要问题。近年来,随着计算机技术的发展,在生物反应器系统中可以选用的计算机系统有单片计算机、PLC、工业控制计算机、现场总线计算机控制系统和DCS系统等,其中现场总线系统与大容量计算机相结合可以很好地适应发酵中试系统的控制与数据处理要求。可以采用将智能嵌入式计算机系列的智能模块技术、高性能网络通信技术、信息处理技术、综合自动化控制技术与生物反应控制有机结合。设计成每个罐使用一块现场总线模块独立控制,各个罐相互独立,用分散的虚拟控制站取代了集中的控制站,增加了系统的可靠性。同时多个罐的控制回路用以太网连到一个IPC组成的操作站,组成小型的局域网。采用常规控制系统软件包对所有发酵罐进行控制,具有高安全性和连续操作的特点。又以上位计算机进行数据通讯的集中显示系统,具有贮存量大、数据处理使用方便和直观的人机界面特点。
3.2.5大型生物反应器设计与制造技术研究
几十年来随着发酵工业的快速发展,发酵工程趋向设备大型化、高效和自动化。以传统生物技术产品来说,一些氨基酸、抗生素或发酵轻化工产品都在几十到几百M3以上发展,一些原来是小规模发酵罐的老厂搬迁新厂区,发酵罐的规模也普遍要求放大。基因工程产品一般附加值高,不需要大型生物反应器,但近年来随着基因工程酶生产技术的发展,如基因工程植酸酶的研究成功,又由于饲料添加剂的需求量大,用于基因工程高密度高表达的大型生物反应器研制已势在必行。特别是今后随着矿物质能源的耗竭,利用生物质生产燃料乙醇等已提到重要战略议事日程,高效节能的大型发酵装置的应用是降低生产成本的不可缺少的关键技术,如美国、巴西等国家已达2000M3以上发酵装置。
大型装置的利用也带来新的技术问题。目前国内发酵过程工业放大主要是根据经验放大,例如单位体积功率相等、单位体积通气比相同或选用相同的搅拌桨型式等,实际情况很难把握。后来又引进了化学工程的冷态试验方法,对罐内流型进行了充分研究,最后根据这些混和传递特点,进行大型生物反应器设计,但实际情况有时偏差也很大。
发酵过程放大困难的原因就在放大时不可能同时做到几何相似、流体运动学相似和流体动力学相似,当在小试研究时某一个对生产产生影响的重要因素没有被观察到,而这个因素恰恰在放大时成为关键因子时,就会造成整个发酵过程的失败。为此,我们在发酵过程放大研究时,提出了在以代谢流分析与控制为核心的发酵实验装置上进行研究,由此可得到用于过程放大的状态参数或生理参数,只要我们在放大的设备上得到完全相同的反映代谢流等生理数据变化曲线,就可以较好地克服上述放大过程中的问题,因而提出了发酵过程参数调整的放大技术。
但是以上工作还只是生理代谢参数相似的放大原则,并不能代表大型发酵罐的几何结构和动力结构等可设计参数的确定,也就是说在放大规模的状态参数转化为操作或设计参数又有一个研究过程,需要在积累性的工作基础上提升到理论和方法。例如根据OUR、KLa以及所选用的搅拌桨特性测算不同发酵罐规模所需的搅拌功率研究;根据OUR与菌体细胞剪切适应量选择不同规模发酵罐的搅拌器形式、转速或其他结构的研究;搅拌器的混和与剪切特性的冷态研究,计算流体力学的应用研究;大型发酵罐高功率搅拌器的加工与动平衡研究,以及传动装置技术和整体罐结构设计研究;根据耗氧率进行发热量估计及传热面积的研究:不同传热结构(夹套、蛇管、半圆管和激光焊接膨胀型蜂窝夹套)的传热效果、强度、无菌性能研究和造价;放大效应的计算机控制补偿的设计研究以及具有补偿控制能力的计算机数据采集与控制系统;以及上述研究的数据库建立与推广应用。
因此,如何在放大的罐体上实现达到相同代谢流参数的目标的设计,需要从生物学、化学工程、机械制造、传感技术到计算机控制技术的协同努力。
4. 后语 ── 细胞过程的系统生物学研究与生物反应器
长期来以微生物等为代表的过程研究,是基于经典的以动力学为基础的工程学概念和经典的以化学计量学和热力学研统为基础的生物学概念。随着过程工程技术和生物技术的进展,对过程系统的认识由宏观到微观,由还原论到综合论,必需引入现代的工程学和生物学基础,特别是在深入开展微生物过程研究中如何整体性看待遗传和生理就成为过程优化与放大的重要问题。在现有的生物反应过程研究中往往是先进行遗传育种,然后进行发酵条件优化,在过程中忽略遗传和蛋白信息流的改变,也就是说把菌种改造的基因特性与发酵过程优化研究分割开来。在研究过程中,我们还经常发现由单一生理调控机制出发做出的解释往往缺乏全局性的概念,只揭示了生理调控的局部和某一时段的特点,因此难于对整个过程控制和优化起决定性作用。
以上情况,实际上提出了发酵过程系统生物学研究的重要性问题。系统生物学不同于以往的仅关心个别的基因和蛋白质的实验生物学,它要研究所有的基因、蛋白质以及组分间的所有相互关系。显然,系统生物学是以整体性研究为特征的一种大科学。工业微生物过程的系统生物学研究的主要内容是:把生物反应器体系作为相对封闭的生态系统,用系统生物学的方法来研究微生物内在的生理活动、微生物之间的相互作用、微生物与外在环境相互作用关系。这种全域性研究可以发掘微生物生物合成调控基因,为代谢工程改造菌种、重构微生物基因组及表达调控系统提供理论基础;发掘发酵过程参数优化的分子机制,为进一步优化发酵过程参数提供理性依据。
在研究方法上,我们强调宏观的差异分析法。这种研究方法以系统生物学为背景,直接把代谢产物或途径与转录谱相关联建立高通量筛选平台,有可能产生跳越式而不是递增式改良,并且把菌种改良与发酵过程开发统一起来,提供的研究基础还可以用于其他工业生产菌株,可以加快菌种高效筛选与过程开发。
以上研究理论的深入和技术方法的进步,必定反映在生物反应器结构与功能的变化,特别是提出了从基于参数传感技术的反馈控制发展为以信息处理为基础的生物过程检测与分析[ ]。提供了大量的过程检测数据,但不是pH和DO电极那样只是提供了一个单变量的方法,而是以各种谱分析为主要内容的可以同时测量很多变量的多变量方法。这些谱分析有各种质谱仪(MS),其中包括用于发酵尾气成分分析的气体质谱仪和测定各种微生物系统的有机物的热裂解质谱仪(PyMS);各种红外谱分祈(IR),某中包括用于营养成分消耗和产物形成的的近红外(NIR)以及在红外指纹区应用的中红外(MIR);用于生物细胞或生物有机物分析的拉曼振动谱(Raman spectroscopy);研究生物系统电极极化性能的非线性双电极谱的双电报系统(Dielectric spectro.) 。 对这些谱图测量所得到的海量数据,在数据处理时必需有功能强而粗犷的高维快速分析功能,可以采用多元化学计量学方法。
此外,有关工业微生物过程的系统生物学的研究方法,在转录水平上可采用基因芯片分析转录组,在翻译水平上采用2D电泳、时间飞行质谱分析蛋白质组,在调控网络上采用染色体免疫沉降方法分析所有的转录调控位点等。由此可见,用于生命科学测定技术与分析仪器所得到信息已开始作为重要的发酵过程检测参数,如何解决生物过程的信息处理以及与控制系统之间的关系就成为一个值得关注的问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