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线工博会

中国医疗器械业七成亏损将抬价自救 8/3/2005
输液器和注射器的质量关乎生命安全。
最近从中国医疗器械行业协会获悉,全国300多家一次性医疗器械(主要是输液器和注射器)企业竟有70%是亏损的,原材料价格的飞涨和企业间价格战的此起彼伏,让整个行业正面临“灭顶之灾”。上周,行内的8家企业终于心平气和地坐在一起,以谋求产业生存为目的,开始集体抬价自救。
原料上涨成品价格难涨
参与此次集体自救的浙江某企业相关人士介绍,从2002年开始,全球石油价格不断攀升,导致塑料原料价格上涨,平均涨幅达到40%~80%。而塑料是一次性医疗器械产品生产的主要材料,因此,生产成本立马飙升。但是,本该水涨船高的一次性医疗器械产品的出厂价格却仅仅上涨了5%,不少企业都在亏本出售自己的产品。而出现这一现象的根源就在于整个行业的严重过剩局面。
据悉,目前市场容量仅30多亿元的一次性医疗器械市场,容纳了300多家企业,且大多数为中小型企业。早在1997年,国家发改委就将一次性医疗器械行业纳入限制性行业,不接受新的报批,但后来审批权下放后,不少企业就以生产新型自毁式产品为名获得批准。市场高密度集中,产能严重过剩,价格战势必在所难免。两年前,一支5ml的普通注射器的出厂价格大约为0.3元,而近两年,出厂价格降到0.2元,毛利率从原来的40%~50%下降到现在的亏本。据医疗器械行业协会统计的数据显示,今年的亏损企业数达到70%,盈利企业不超过10%。
不少企业在质量上玩“猫腻”
该人士还透露,由于一次性医疗器械是一个劳动密集型的行业,科技含量很低,准入门槛也不高,一旦在原材料和生产过程中降低标准就可以迅速拉低成本。因此为了在竞争中求生存,不少企业在产品质量上玩“猫腻”。如在主要原材料塑料上,每吨医用塑料要比普通塑料贵三四千元,不少企业就靠这些“优势”抢占市场。
同时,一次性医疗器械的招标是由各地方卫生部门或医院自己进行的,由于行业内没有一个规范的质量标准,因此有的招标单位仅仅是以价格作为衡量标准,哪家便宜买哪家,给不合格产品提供了市场。
行内首次联合抬价自救
上周,全国较大规模的8家一次性医疗器械生产企业在行业协会的牵头下,共同签订了医疗器械行业内的首份自救书,呼吁将5ml注射器的价格提高到0.25元,普通输液器价格提高到0.49元。
对自救行为能否走远,不少业内人士表示担心。南方医药经济研究所副所长陶剑虹表示,青霉素工业盐、大输液等医药行业都发起过类似的自救行动,但都因其中一些企业的违约而打破,最后不了了之。
陶剑虹称,目前一次性医疗器械企业的品牌意识普遍不强,这也是价格战不断的原因之一,企业必须注重品牌意识,加强科技研发,才能摆脱同质化和价格战的泥潭。

电脑版 客户端 关于我们
佳工机电网 - 机电行业首选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