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后,一方面促进了国内市场与国际市场的逐步接轨,有利于我国水利机械业在公平的市场环境下参与国际竞争;另一方面,由于我国水利机械业受计划经济体制影响较深,市场起步晚,缺乏独立的竞争能力,入世后又将面临冲击。
对水利机械业的积极影响
近年来,随着国家对水利基础设施建设投入力度的加大,水利工程建设机械化程度不断提高。据典型工程调查,机械设备方面费用约占水利工程建设总费用的30%。各类水利工程建设不仅对水工金属结构与永久设备、混凝土施工机械等传统水利机械需求量不断增大,而且对大坝安全自动监测、水情自动化测报、水资源综合利用、自动化调度与监测系统等高新技术装备的需求日益增加,快速打桩机、新型防渗墙施工机械、深水型清淤机械、先进高效的地下工程设备等特殊机械的市场前景也被逐渐看好。随之而来的是水利机械企业的逐渐发展壮大。特别是改革开放后,水利机械制造企业的整体素质得以改善,一些骨干企业具有了一定的市场竞争能力。
在此基础上,加入WTO,对水利机械行业将产生一定的积极影响,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首先是有利于促进水利企业参与国际竞争。加入WTO,改善了我国机械产品的出口环境,有利于竞争力较强的水利制造企业发挥比较优势,参与国际交换与分工,扩大出口和对外投资,特别是有利于水利机械企业参与周边及亚太国家和欠发达国家的市场竞争,拓展业务。同时,可以利用WTO蹉商、调解机制,解决水利机械产品出口中遇到的贸易争端,减少不必要的贸易磨擦,维护自己的正当权益。
其次是有利于水利企业吸引外资、引进技术和提高产品质量。我国加入WTO后,将使国内投资环境得到进一步改善,有利于水利制造企业盘活存量资产,拓展融资渠道,通过合资、合作吸引外资和先进技术,提高水利机械产品技术水平,促进产品的升级换代,提高综合竞争实力,逐步进入国际市场。
再次是有利于加快水利机械产品结构的调整和优化。加入世贸组织后,将有更多的国外产品进入国内市场,更多的外商投资企业直接到国内投资设厂。激烈的竞争压力将成为水利机械行业结构调整的外部推动力,促使具有发展潜力和技术含量高的产品加快优化升级和研制开发步伐,赶超国际先进水平,提高国际竞争力。
水利机械业面临的冲击
随着外国产品不断进入中国市场,国外企业在国内水利机械产品市场上的竞争将愈加激烈,大部分水利机械产品和企业受到冲击在所难免。关键是我们要认识到我们存在的不足,积极应对。
企业管理体制与运营机制落后。我国水利机械行业受计划经济影响较深,建立现代企业制度的步伐缓慢。很多企业市场观念淡薄,缺乏改革的动力,竞争主动性不强。水利机械行业在企业的成本管理、质量控制、营销策略、战略谋划等方面与国外先进企业相比差距很大,很难适应激烈的市场竞争。
经营规模没有优势。机械制造业是规模效益特点显著的产业,但水利机械业普遍经营规模小,生产集中程度低,专业化协作水平差,未能形成专业化、规模化的格局。在这种状况下,即使具有劳动力成本低、本土化等相对优势,也难以转换为国际竞争优势。
产品质量亟待提高。发达国家已经普遍采用了优质高效低耗的制造工艺、装备和设计技术手段,产品精密加工程度高,而国内很多水利制造企业至今仍沿用几十年不变的传统工艺和设备。水利企业受自身经济实力限制,研究开发投入严重不足,致使技术创新能力低下,产品自主开发率低,产品开发周期长,更新换代慢。近年来,实施引进外资和重大技术装备国产化政策,在一定程度上带动了技术创新和产品升级换代,但水利机械产品普遍存在的质量差、寿命短、技术含量低等问题没有从根本上解决,与国外同类产品相比差距相当大。加入WTO后,在失去价格优势的情况下,竞争处于明显的劣势地位。
产品技术标准及规范差距明显。水利机械产品实施的技术标准和规范主要是国家及行业标准和规范,与国际惯用的技术标准和规范差异较大,加入WTO后,要开拓国际市场,就要适应规则,执行国际标准和规范,否则将给企业发展带来严重制约。目前水利机械企业现已获得ISO9000质量体系认证的不足5%,局面非常严峻。
销售与服务体系需要重大变革。目前,我国水利机械产品销售渠道不畅、售后服务跟不上,未能建立起国际销售和服务网络。加入WTO后,随着外资企业纷纷到国内设立企业、分销机构,水利企业的销售及售后服务体系将受到较大的冲击。
人才队伍匮乏。水利企业的管理人员多是在计划经济体制下培养起来的,虽然具有一定的实践经验,但在知识结构和管理水平上,尤其在开放式企业的管理方面,存在很多不足。同时,水利机械行业严重缺乏复合型人才,销售人员对外语、国际经济贸易、法律方面知之甚少,很多技术人员不能把专业技术与外贸业务知识很好地融于一体,对国外的技术、市场信息缺乏了解,致使商机难以把握。加入WTO后,水利机械业急需培养高素质的管理、销售、技术开发三类人才队伍,以适应国际、国内市场一体化新形势的需要。
面对加入WTO后的难得机遇和严峻挑战,水利机械行业必须加快企业改革和重组步伐,鼓励企业以资产为纽带进行联合,培育一批具有较强竞争力的骨干企业和"小而专"的专业化协作的配套企业;要突出重点,扶持高新技术产品,下决心淘汰一批缺乏市场竞争力的落后产品,加快产品结构调整和升级换代;加大培养和引进人才的力度,只有这样才能适应整个国家对外开放的需要,更好地把握加入世贸组织带来的发展机遇,迎接挑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