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6年12月18日,巴斯夫化学建材(四川)有限公司成功收购了位于四川彭山的华西混凝土外加剂有限公司的资产,借此在中国西部化学建材市场上占据了强势地位。依托并购大举扩张在华业务,2006年,巴斯夫旗下的全资子公司已从15家变成33家。
“疯狂”并购
2006年巴斯夫的头等大事是并购,在这一年,巴斯夫平均每两个月就通过并购或投资方式新设立3家全资子公司,这家全球排名第二的化学公司正以惊人的速度,在中国的相关行业展开整合。
一系列频繁收购和投资让人们看到,巴斯夫加紧了在华布点,从长三角到珠三角,从东北到西南,其版图日渐清晰。2006年5月17日,巴斯夫位于广东佛山的泰可诺美生产厂正式投产,这是继1998年在广州南沙成立的巴斯夫聚氨酯(中国)有限公司之后,巴斯夫在华南开设的第二家工厂。凭借此,巴斯夫的华南业务进一步拓展。2006年9月,巴斯夫与中石化在南京牵手合作,进行了该公司历史上最大的单笔投资:29亿美元的南京一体化石化生产基地。2006年12月初,巴斯夫的化学建材公司在四川眉山设立的分公司巴斯夫化学建材四川有限公司获得商务部正式批准,总投资1400万美元,经营范围包括生产销售混凝土外加剂等化学建材以及用于混凝土水泥和砂浆建材的特殊修补材料。2006年12月11日,巴斯夫旗下的催化剂公司一举收购了桂林利凯特催化剂有限公司,以满足全球市场对排放控制技术日益增长的需求。
和很多有远见的跨国公司一样,巴斯夫认定中国经济的高速发展和繁荣能够为其带来可观的收益。从二基苯、苯乙烯、聚苯乙烯等原材料,到尼龙、染料、乳胶、维生素等系列加工产品,这些均为巴斯夫带来了相当可观的销售收入。2004年,巴斯夫在大中华区的销售收入为19亿欧元,而这个数字在2005年迅速跃升到了28亿欧元,近乎50%的增长幅度更加坚定了其在中国扩张的决心。巴斯夫媒体事业部负责人田丽君透露,2006年的业务收购将进一步加强巴斯夫的可盈利增长能力,销售额及息税前收益将分别增长28%和22%,预计全球销售收入将突破500亿欧元。
版图扩张
随着中国建材行业的复苏,市场对水泥及水泥混凝土添加剂的需求升温,为了进一步满足中国北方市场的需求,巴斯夫于2005年收购了北京辛庄汇强外加剂责任有限公司。该项目使得巴斯夫在中国市场上完成其战略性布局。随后,巴斯夫继续在全国范围内搜罗猎物。
2006年12月,为了进一步巩固西部疆域,在继重庆布点后,巴斯夫选择在四川彭山收购华西混凝土添加剂公司,以继续扩张版图。至此,巴斯夫的混凝土外加剂生产基地遍布在沿海、华北、华中和西部省份,在上海、北京、南京、重庆、湖州等地设有生产基地。而新近收购的桂林利凯特则是巴斯夫意欲在环保细分市场分得一杯羹的表现。
记者了解到,巴斯夫的在华发展带有明显的战略性———生产经营上,通过全资收购,设立旗下独资企业,选取成长性好的行业和企业,从摩托车、汽车尾气过滤装置到混凝土外加剂,无一不是经过了精心挑选。
田丽君告诉记者,巴斯夫在华的并购举动是为其全球业务服务的,选择收购标的的标准有两个:与巴斯夫的上下游产业有所关联,作为现有业务的有力补充;业务具有增长性,并且技术上有领先优势。
据了解,巴斯夫还决定在2009年之前在亚洲再投资10亿欧元,预计2009年巴斯夫在亚洲的总投资将达到65亿欧元。到2010年在中国的业务量将占到巴斯夫全球业务量的10%。届时,新收购业务与现有业务的整合将每年为巴斯夫带来2.9亿欧元的协同效应收入。
南京大学商学院郑江淮对跨国公司大举抢占中国市场的观点是:一方面中国现在的外商投资环境较之以前有了明显改善,无论是经济体制还是资本和商品流通条件,跨国公司在华发展都有了更为便利的条件。另一方面,产业向高端发展和中国巨大的市场都是跨国公司扩大在华业务的动机。郑江淮认为,跨国公司带来竞争压力的同时也给中国本土企业带来了快速成长、加强创新的机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