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上,北京起重机运输机械研究所所长陆大明、国家工程机械质量监督检验中心副主任雷晓卫、中叉公司总经理赵已铭就目前叉车行业发展形势以及叉车行业存在的问题进行了分析。一拖集团公司总经理赵剡水在会上致辞说:“今天,叉车行业的精英汇聚一堂,畅谈叉车行业发展,理清叉车行业发展思路,预测叉车行业未来发展趋势。”
赵已铭:行业呈现理性增长
中联叉车公司总经理赵已铭对目前中国叉车行业发展形势进行了理性分析。他认为目前中国叉车行业呈现以下几个特点:
首先,中国叉车行业产销量连续几年持续增长,今年叉车行业保持了强势发展态势。根据叉车行业统计的数据显示,中国叉车行业发展平稳,呈现理性增长。中叉公司18家成员单位产量同比增长35.5%,其中安徽叉车集团公司同比增长31.5%,浙江杭叉工程机械股份有限公司同比增长46.4%。今年上半年,中国整个叉车行业产量同比增长达到25%,尽管今年下半年的增长略有放缓,但全年行业增长应保持在20%左右。赵已铭认为未来五年中国叉车行业增长不会缓慢,为了持续保持理性发展,叉车企业要重点更新0.5~16吨内燃平衡重叉车系列,继续开发电瓶叉车、液化石油气叉车等环保型叉车和前移式叉车、集装箱叉车产品。
其次,叉车企业队伍在不断扩大,去年统计有80多家,现在已经超过100家,还有一些企业,尤其是一些民营企业也在跃跃欲试。但是在众多企业中,真正形成规模的叉车企业还是少数,年销售量在3000台以上的更是屈指可数。
最后,中国叉车行业集中度高。据统计,今年1~8月,整个叉车市场销售量是67855台,其中中叉公司销售达46442台,占国内叉车市场的68.43%。从叉车产量分布情况来看,安徽叉车集团公司、浙江杭叉工程机械股份有限公司、大连叉车有限责任公司三家企业叉车总产量为47820台,占中叉公司总产量的90.6%。
此外,从需求结构看,由于国产叉车性价比高,在国内叉车市场上占据了主导地位,民族品牌叉车受到国内用户的普遍认可。根据最新统计,今年国资企业叉车产量约占国内市场总量的80%。
面对日益激烈的国际化竞争,我国叉车企业也在不断开拓海外市场,目前叉车出口取得较好成绩。上半年,我国共出口叉车11231台,许多叉车产品出口到欧美市场,中叉公司上半年出口同比增长达到60%。但赵已铭指出,目前我国叉车出口比例与我国国际化水平很不相称。2005年,我国工程机械出口额占总销售额的20%,而叉车出口额还达不到这个比例。同时,他提醒国内叉车行业,在发展海外战略时不能打价格战,否则会损害全行业的利益,尤其会为国外反倾销制造口实。企业在国际化竞争中应该注重发展产品质量,打造品牌,无论是国内市场还是国外市场,叉车用户看重的是叉车产品品牌和质量,仅仅依靠低廉的价格难以维系企业和行业的长远发展。
雷晓卫:强化产品创新
国家工程机械质量监督检验中心副主任雷晓卫说,目前我国叉车企业有110多家,绝大多数企业获得国家特种设备制造许可证。他强调这些企业要强化自主创新意识,以创新为导向,大的叉车企业要积极开发新产品并申报相应专利,防止企业间产品相互模仿,造成产品结构雷同,以致于企业间通过打价格战来竞争。
雷晓卫指出中国叉车行业未来发展方向:首先要提高叉车产品可靠性、舒适性,减少故障,降低维修成本;开发特殊用途叉车,寻求新的市场空间;开发绿色环保叉车。为适应全球环保要求,目前国内电动叉车发展迅速,这可能成为今后的一个发展趋势。国外对排放标准要求很高,还对叉车机械指令、噪音指令、振动指令和电磁兼容等要求严格。因此,国内企业在今后开发新产品时要考虑到这些因素,以迎接日益激烈的国际竞争,叉车企业要发挥优势,不断寻求创新,开发新产品,为打入国际市场做好准备。
目前,一拖(洛阳)搬运机械公司在产品开发上取得了长足进展。今后要结合一拖生产资源及其叉车制造业行业特点,开发出特殊用途叉车产品。如果能更好地开发履带式叉车,就可以避免和其他叉车企业产品雷同,虽然履带式叉车市场需求量不是非常大,但是利润还是很丰厚,具有一定的市场空间。一拖在市场竞争上有着得天独厚的优势,尽管目前叉车行业竞争激烈,但是一拖拥有品牌优势和制造资源方面的优势。所以一拖在做好河南省和周围地区的市场的同时,也要在开拓国外市场上有所作为。
陆大明:新行业标准亟待制定
陆大明指出了中国叉车行业所面临的几个关键性问题:叉车行业如何扩大出口走向世界?如今国内叉车市场需求旺盛,如何进行技术创新提高叉车质量?他认为总体上说,中国叉车行业整体发展迅速,中国叉车销售总量持续增长,但是中国叉车仍然有不少需要改进的地方。国外叉车在设计上非常注重舒适度、视野和外观等因素。与国外叉车行业相比,我国叉车在制造工艺、整体设计、仪器等方面存在差距。过去叉车的零部件配备采购有限制,现在这种全球采购限制没有了,国内叉车行业的零部件和生产设备均可以全球采购,这对改善中国叉车企业生产设备,提高生产质量都是十分有利的。
陆大明也指出,目前叉车行业中还没有一个行业标准,很多行业标准已经和国际标准脱节,新的标准需要重新制定。现在,国家已经召集相关部门和专家正在制定叉车行业标准。
王益平:在改制中求发展
改制以后的杭叉发展迅速,其发展轨迹在行业内备受关注,王益平在会上介绍了杭叉这几年改制历程,他认为改制给企业带来了活力和发展。杭叉一共进行了三次改制,第一次改制是在2000年。第一次改制,将濒临倒闭的国有企业整体改制为职工持股会控股、经营者持大股、国有资本参股的有限公司。一个国有企业改制往往很难一步到位,杭叉领导对此有着清醒的认识,随着企业发展,第一次改制存在的问题也逐渐显现。2003年杭叉又进行了第二次改制,在高中层经营管理骨干中视责任和风险大小进行增资扩股,并发起设立规范化的浙江杭叉工程机械股份有限公司。通过这次改制,优化了公司股权结构,强化了公司核心层的决策权。随着行业竞争日趋激烈,企业持续高增长,经营规模不断扩张,杭叉在2005年进行了第三次深度改制。对股份公司通过增资扩股,优化股权结构,通过这次改制,增强了经营骨干的责任意识和风险意识,进一步调动了经营者的积极性。杭叉的成功改制,也为叉车企业发展提供了一个可借鉴的经验。
王益平同时谈到了职工在改制过程中的思想转变,最初改制时,职工都害怕持股。通过杭叉这些年的发展,现在职工对企业的未来充满了信心,都争着想持股。杭叉在改制中,努力营造了一种“干事业”的企业氛围,要求职工要有职业精神和干事业的理念。让员工个人发展和企业发展融为一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