壳牌统一“蜜月”还没过完,10月20日,统一润滑油千余名经销商便齐聚在人民大会堂共同庆祝壳牌统一合资成功。据总经理李嘉介绍,这是统一润滑油成立13年以来全国经销商的首次全体会议,会议规模和规格都在“统一”的历史上创了新高。
当灯光逐渐暗下,大屏幕上滚动出现统一润滑油13年来的点滴片段,7000多平方米的宴会大厅内立刻安静了下来,一曲《光辉岁月》把那些跟“统一”共同燃烧青春岁月13年的铁杆经销商们拉入了深深的沉思中。
“跟壳牌合资,您现在是什么心情呢?”中国经济时报记者的这个问题让河北沧州的经销商刘煜沉默了很久才说:“从做生意的角度,合资是件好事,但我做统一很多年了,从个人感情讲,还是挺难过的,有些不舍得吧。”
跟刘先生有相同感受的还有来自成都的经销商崔延军:“统一也是没办法,资源瓶颈的困扰短期内可能没什么问题,但谁也不敢保证以后如何。”
前世今生
上世纪90年代,以壳牌、埃克森美孚、BP、福斯、道达尔等国外巨头纷纷在华攻城略地,并逐渐形成行业战略优势。有统计显示,润滑油行业80%的利润来源于高端产品,且高端产品基本上被国外企业所把持,而国内数千家大大小小的润滑油企业在余下的20%份额里厮杀。
近年来,统一石化异军突起,年产能达60万吨,是目前中国最大的车用润滑油专业制造商。在市场网络建设上,统一在全国31个省市区所有的地级市场均设有直供经销网点,统一拥有2700多家经销商和9万多家零售商,销售网络覆盖全国所有县级单位。成为惟一能与中国石化长城、中国石油昆仑两大国有企业比肩的民营润滑油品牌。
然而,统一的发展壮大却难逃中国民营润滑油企业从诞生之初就都具有的先天性缺陷——没有上游资源。
中石油和中石化在中国石油的开采、炼制、进口和销售的垄断地位,致使下游产业链条中基础油的销售权利也完全被两家公司所掌控。两大集团一直试图联手把住基础油的源头,锁住基础油供应,重点保证两大集团润滑油的基础油供应。
统一石化的基础油80%靠进口,这成为制约其发展的最大瓶颈。资源压力对“统一”来说是双重的,这一方面体现在基础油价格持续高涨导致成本居高不下,另一方面也体现在所能得到的资源数量上难以满足巨大的产能需求。
据李嘉回忆,自去年以来,石油价格飞涨带动基础油价格大幅飙升。到今年5月中旬,基础油总涨价幅度超过50%,部分标号供应严重短缺,“短期来看我们的基础油国外的供货渠道没有问题,但从公司长远发展角度,我们也一直在寻找拥有上游资源的企业进行合资。”
9月22日壳牌中国控股私有有限公司宣布,购买“北京统一石油化工有限公司”和“统一石油化工咸阳有限公司”75%的股份。这一消息的公布对于整个中国润滑油行业无疑是颗深水炸弹。
据估算,该交易将使壳牌成为中国润滑油市场排名第一的国际能源公司,使壳牌在中国润滑油市场的份额位居第三。并购后,壳牌全球成品润滑油的产量提高了8%,并使壳牌在全球成品润滑油市场占到16%的份额。
不仅如此,“壳牌控股统一石化,将引起中国乃至世界润滑油市场格局发生变革。”一位长期关注中国润滑油市场的业内人士如是说。据美国著名的咨询机构克莱恩公司日前公布的一份最新调查报告显示,2005年壳牌是仅次于埃克森美孚的全球第二大润滑油生产商,而作为中国第三大润滑油生产企业的统一石化公司则在全球润滑油行业中排名第十六。
对于统一来讲,至少在目前看来,这也许是他们能够找到的最好的救命稻草。即使我们有再多的不舍得,也不得不翻过这一页,开始讲述新的关于“壳牌统一”的故事了。
拯救未来
美国克莱恩发布的一份名为《2009中国润滑油市场上的商业机遇》报告称:“中国润滑油市场在接下来的几年中将以每年10%的速度增长,预计到2020年,中国的润滑油消费量将会超过美国。”面对中国润滑油市场的巨大商机,垂涎中国润滑油市场的外国公司正在进一步加大各自的攻势。壳牌、BP、埃克森美孚、道达尔,几乎所有的跨国石油巨头都加紧在中国润滑油市场上排兵布阵。2005年6月,BP旗下的嘉实多润滑油宣布与中国最大的商用车制造商东风集团成立东风嘉实多油品有限公司。今年4月,BP再度在中国江苏省太仓市投资2200万美元,建设BP中国工业润滑油专用调配厂。
克莱恩公司副总裁兼石油与能源业务负责人比尔认为,中国润滑油品牌必须认真地“打一场艰难的阻击战”,否则中国厂商可能会痛失发展机遇。
那么这场“阻击战”要靠谁来打?谁能拯救中国润滑油行业的未来?
“长城”和“昆仑”两大国有润滑油品牌虽然已经独立在中国石化和中国石油两大世界五百强企业的母体之外,但仍然没有完全剪断脐带,依靠母体提供丰富的上游资源和加油站这种垄断性的销售渠道等一些不平等优势成长。它们的庞大并不是市场竞争的结果,而是因为它们的妈妈是恐龙,所以它们生下来就是恐龙。
资源与终端在企业发展中占比同样重要。虽然他们拥有了丰富的上游资源,但究竟在终端的效果如何呢?记者在北京走访了昆仑润滑油的经销商。
记者:“您经销昆仑润滑油几年了?”
田师傅:“我原来是做七星润滑油的,后来这个牌子被中石油给砍掉以后我就跟着做了昆仑。大概有六年多了吧。”
记者:“那您在北京属于几级经销商呢?”
田师傅:“这我可不知道,这块儿挺乱的。现在我要进货从北京中油公司或者是京福马润滑油中心,再有就是中石油华北销售中心,我给他们都打电话,看哪便宜就进哪的货。他们都卖,但价钱不一样。”
比销售环节更为复杂的是品牌管理。早在2001年昆仑一上市,先是打败了飞天、七星、大庆等全国知名品牌,2005年10月整合后的昆仑品牌又凭空生出了13个副品牌系列产品:天元、天润、天骄、天威、天鸿、天力。最近,记者在市场中了解到很多汽车维修点的维修师傅根本就搞不清楚这十几个“天”都有什么差别。
业内人士分析认为,国企的那两个品牌虽然庞大,但抗风险能力比较低,是“虚胖”。可继“统一”之后,还有没有可能在众多民营企业中杀出一匹“黑马”,不仅是时间问题,更重要的是上游资源问题就像癌症一样成为所有民营润滑油企业无法逾越的死结,即使杀出来了,发展壮大后会不会最终也必须通过合资解决上游资源问题,这些都将在一定时期内困扰着中国的民营润滑油企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