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者最近通过对协同软件市场的大量的调查发现,目前的协同市场可以用“市场火爆、用户烦恼”八个字来形容。为什么这么讲呢?据不完全统计,协同厂商目前已经有500多家,并且还在不断增长中。每个厂商都在对客户灌输各自的协同理念。这些有的厂商说协同重在沟通,要建立敏捷组织,应采用协同工具;有的提倡协同核心是工作流,流程再造是重中之中,要上的是协同应用;有的阐述协同要能把企业各种业务系统整合起来,解决信息孤岛才算真正协同了,一定要搞协同平台;实在没有什么可说的厂商就反复宣传“易用”,意思是说既然不知道选哪个就先来个简单的试试吧。对于客户来说可谓是眼花缭乱,不知所措。在选择的时候看看这个也有点道理,那个讲的也好象对,但没有真正明白我苦衷的知音人。万般无奈下,有些客户甚至把几家厂商有特色的功能集中在一起,组合成自己需求,然后再找一家厂商全部解决。总之,协同的概念越炒越火,但客户越来越不明白了。许多厂家都批上了协同的外衣,各自从各自的技术特点去阐述协同的概念,引导用户投怀送抱。但没有几家能说清楚协同到底是个什么东西,能给企业带来什么好处?现在协同二字在客户眼中好象一个“万金油”,放在哪里似乎都有点用,但又哪个病也治不了,成为了一个空洞的概念,一个无落地的空中楼阁。
那么如何才能让协同软件落到实处呢?我们首先研究一下产生这样问题的根本原因。目前大多数国内厂商心态趋于浮躁,急功近利,没有去认真研究客户需求,认真研究管理,而是还停留在炒作概念捞一把就走的阶段。今天你一个SOA,明天我一个EAI,姜太公钓鱼,愿者上钩。
那么说协同在中国是不是不需要?是不是又是国外IT巨头“忽悠”我们的?笔者认为不是这样的。协同能从无到有发展起来,备受用户关注,说明它的产生有广阔的土壤,巨大的需求。一些天天谈协同的厂商自己都不懂管理,自己都不能协同起来,还怎么能够为客户服务好?在普遍浮躁的众多厂商中,笔者看到了一些令人欣喜的现象,例如有一家协同厂商。这家公司从1996年开始研究跨地域的企业协同管理问题,到2001年推出了自己的产品。值得注意的是,该软件同时推出了一套精确管理体系,作为其产品的理论支撑。精确管理思想是从中国的文化、哲学、心理学以及管理学入手去研究在中国的特殊国情和人文环境下,企业管理中普遍存在哪些共性的问题,并总结为8问题8现象,非常精辟。其产品就是围绕这8问题8现象分别给出了行之有效的解决方案。每年该厂商会和其几千家客户的管理层定期交流,收集客户新产生的管理需求和新管理方法,不断充实其精确管理思想体系和使产品不断更新换代。笔者认为,这样的做法符合客户的利益,更加认真务实。
总之,笔者认为协同市场前景确实十分广阔,作好协同软件不仅厂商受益,对中国企业的发展甚至国家的发展也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但要提醒大家的是,要作好协同,不能光炒作概念,炒作技术,必须给协同赋予丰富的管理内涵。随着时代的发展,客户也正在走向成熟。很多企业已经认识到,选择协同管理软件不是CIO的事、更不是办公室出任的事,而是企业一把手亲自来抓的事。虽然上协同软件软件花的钱不一定很多,但几乎涉及了企业的每一个岗位、每一个工序。如果不慎重,上错了一套软件带来全公司的精力的浪费、资源的浪费和对信息化信心的降低,企业付出的隐性成本是难以衡量的。因此,越来越多的企业在选择协同软件的时候都是老板亲自把关,看演示,提需求。而老板提的需求主要都是要解决管理中的各种问题。这些问题解决不了,技术上再说的天花乱缀也没有用。换句话说,企业老板能“看懂”的协同,才是客户真正认可的协同。没有管理内涵的而流于概念炒作的协同产品,会越来越淡出市场;而管理内涵丰富,技术领先的协同产品,将会获得客户更多的认可,并逐步成为协同市场的主力军。最后要说的是,技术让协同升天,管理能让协同落地。不要再夸夸其谈各种技术概念,只有把先进的管理思想和有效的技术完美结合起来,从浮躁回归务实,才能给协同市场带来美好的明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