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2003年国家机械工业信息中心对7类收获机械产品的统计乍,自走式联合收割机生产量比上年同期有较大增长,其他6类产品如牵引式联合收割机、机动脱粒机、割晒机等均有不同程度的下降。
收获机械行业与前几年相比,无论是产品生产还是市场销售都出现较大滑坡,整个行业的发展趋于缓慢,行业内的多数企业都面临一个困难时期。据中国农机工业协会统计,今年1~8月份全国生产收获机械172149台,比上年同期下降5.9%,生产场上作业机械82495台,比上年同期增长4.49%5。其原因一是原材料及能源涨价,使得生产微利产品的农机企业不堪重负,已无法从内部挖潜来消化,二是去年联合收割机的火爆,就是因为“非典”突发透支了销售市场。
小麦联合收割机
我国小麦播种面积约4.2亿亩,小麦机收面积已达到65%左右。这说明我国小麦机已经是成熟的产品,基本上形成自走式、背负式两个系列机型,大、中、小功率联合收割机,满足了不同地域不同用户的需求。随着联合收割机市场保有量的不断增中,加剧了各种品牌联合收割机的市场竞争,这种竞争主要体现在产品质量、产品价格和售后服务竞争。同时企业要在开发研制适应市场需求的新产品上下功夫,才能获得较大的市场份额。背负式联合收割机产销量下降幅度远大于自走式联合收割机。今年上半年产销量只有几千台,产销量下滑到谷底。其主要原因是背负式联合收割机近年来生产厂家多,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产销量下降是必然的结果。
割晒机和机动脱粒机产销量下降幅度大。其原因是害晒机和机动脱粒机分段收获作业,效率低、损失率高、劳动强度大、环境污染也严重。过去主要用于经济欠发达地区,近几年农村经济发展较快,联合收割机大量推广使用,跨区作业的联合行动,导致割晒机和机动脱粒机的市场萎缩。
水稻联合收割机
我国水稻种植面积约4亿亩,机械化程度约占16%。与小麦相比水稻生产的总体机械人化水平还很低。随着农村经济条件的改善,对水稻收获机械的需求不断增加。目前国内水稻联合收割机主要有两种型式,全喂入自走履带式和半喂入自走履带式。全喂入自走橡胶履带水稻收割机是水稻机收的主力机型,能在泥脚15厘米左右的田间作业,转弯转移方便,清选效果好,损失率低,有防下陷功能,湿脱性能好和稻麦兼收的功能,很受用户欢迎。半喂入自走式橡胶履带水稻联合收割机,对作物适应性强,适合收获湿度大、难脱粒的单季稻及倒伏水稻,能保持水稻茎秆完整,供工副业利用,作业效率高,南方一些水稻产区非常需要这种机型。但是,由于其结构复杂,技术含量高,制造难度大,投资多,售价高,没有形成大规模生产和销售。
玉米收割机
玉米联合收割机发展缓慢。我国玉米种植面积仅次于水稻和小麦,种植面积约3.5亿亩,机收比例约为1.7%,所以近几年来玉米联合收割机的开发成为热点。研制的厂家多,规格型号比较多,但多数处于开发、试验、改进、提高阶段。有些企业已投入小批量生产,产量都不高,远不能满足市场需求。玉米联合收割机发展不快的主要原因,一是我国玉米种植行距各地不一致,而现有玉米联合收割机多适应一种行距,这就限制了它的推广使用。二是玉米联合收割机的工作可靠性和作业性能尚存在一些问题,如籽粒破碎率和损失率高等都影响推广使用。
重视产品质量
随着收获及场上作业机械市场保有量的不断扩大,市场竞争日益激烈,质量问题也就成为关注的焦点。从连续几年的联合收割机质量跟踪调查结果显示,小麦联合收割机平均无故障工作时间不足20小时,只及国外同类产品1/2左右,故障频繁,故障发生的部位多,从配套动力到行走机构、液压系统、脱粒清选部分以及易损件均有故障发生。从投诉情况看,可靠性差引发的质量投诉约占投放总量的60%。联合收割机谷物损失率高是几年来农民投诉的焦点。分析其原因,一是一些不具备生产条件、产品质量低劣,又没有完善售后服务体系的生产企业将粗制滥造的产品投放市场;二是一些农民对联合收割机的清选系统进行改装造成质量问题;三是机手操作不当。
今年上半年由于在落实政策的过程,资金在安排下达过程中,农机市场在这段时间出现了“不温不火”的局面,有的产品甚至出现了“冷”的局面。联合收割机尽管材料提价是本身价格不升反降,也没出现“热”销局面,反而下降幅度较大。分析下半年农机市场前景光明,一是中央一号文件已在落实“三农”问题的重要性已广被社会认同,各方面都在关注“三农”问题。5年之内全面取消农业税的工作全面推开,同时国家拿出粮食风险基金100亿元,也开始落实到主要粮食产区,各地积极配合,制定了相关政策。二是《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促进农民增加收入若干政策的意见》等一系列扶持农业生产的政策,为解决“三农”问题提供了强有力的政策支持;“农机化促进法”的颁布与实施,直接为“三农”提供装备的农机工业带来利好的消息和最新的机遇;购买农机补助项目也已启动,中央财政拿出7000万元(其中农区4000万元,垦区3000万元),比去年增加了一倍。各地政府也计划投入资金4.1亿元,并制定了具体的购机补助办法。随着这些政策的落实,资金的到位,新的一轮“农机热”势必形成。水稻种植与收获机械等都将是热销产品。农机企业应该在产品结构调整、制造质量和服务水平上下功夫,采取各种应对措施,去迎接新的机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