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线工博会

尚德施正荣:先一步抢控产业链 4/30/2006
如果不是成为今年中国首富的热门人选,43岁的施正荣还不可能有如此高的公众知名度,他创建的无锡尚德太阳能电力控股公司成为第一个在美国证交所主板上市的中国民营企业,施正荣一夜之间身价超过160亿元人民币,财富带给他的名人助推效应远远超越了他成功创办的太阳能企业。
也许是对这样的“成名”还不习惯,或者根本就不是他所认同的价值取向,出现在公众场合的施正荣总爱说,自己和过去没有什么不同,还是一样的每天去实验室,一样的去开发市场。
施正荣推崇蓝海战略,抢控产业链。他把自己的成功首先要归功于自己创业开始就注意到了没有深陷“红海”,深陷红海的结果不可避免地会是惨烈竞争,结果有可能是颗粒无收。太阳能是他为自己选择的“蓝海”。
灼热的“蓝海”
太阳能这个“海”不仅很蓝,还充满了热度,这是创业最理想的选择。几年来,世界各国对包括太阳能在内的可再生能源的兴趣日益浓厚,美国、日本和德国纷纷加大投资研发太阳能发电技术和产品;中国、韩国、印度等开发中国家也将注意力转向这一崭新的能源领域。我国高速经济增长背后隐现的能源问题更是助推了太阳能这个产业的发展。
2005年7月,里昂证券(亚洲)所发布的太阳能产业最新权威研究报告指出,预计到2010年,全球太阳能产量将增长四倍,销售收入增长三倍,利润增长三倍。太阳能公司将有巨大的成长空间,时间至少会持续到2008年,甚至可能会到2010年。
太阳能行业内的优势公司股价在未来2到3年内,至少将有2倍的涨幅,某些情况下涨幅会更为巨大。正是这热度让尚德得到了投资人的追捧,投入这片海的施正荣也绝对是有备而来。
学物理出身的施正荣,在新南韦尔斯大学(University of New South Wales)师从于诺贝尔环境奖得主、有“太阳能之父”尊衔的马丁格林教授,短短三年间,他以优异的太阳能电池研究技术获得博士学位,并成为国际知名学者。1996年太阳能市场呈现指数式的发展速度,国内专家和同行经常邀他返国进行学术报告,使他有机会在 2001年回国创业,实现由学者向企业家的转变。
蓝海不能变死海
尽管也有过创业之初缺乏资金的窘迫,但是选择在无锡创业的施正荣一直得到了政府的鼎力支持,尚德在国内虽然不是第一个进入太阳能行业的公司,但介入市场的时机计较恰当,早期介入的几个公司由于当时全球市场还没起来,最终在战略上摇摆不定,而行情突然起来后,产能扩张又跟不上,失去了市场机会。施正荣的成功是典型的天时地利人和的结果。
尚德所处的领域被称为光伏产业,是指把太阳光能通过太阳能电池转化为电能的产业。
受施正荣财富效应的影响,还有太阳能产业的长期利好,在过去不到一年时间里,进入光伏产业的中国企业已至少有30家之多。与无锡尚德相同规模或以上的企业就超过10家。尚德的先发优势陷入了新的包围圈。
施正荣很清楚最大的危险还不是来自同行竞争,光伏的产业链很长,上游是晶体硅制造业;中游是太阳能电池片,电池片还要经过一整套的封装工艺组装成“太阳电池组件”;下游则是太阳能设备商。尚德的主营业务是做太阳能电池片及组件。作为太阳能光伏电池的主要原料,我国95%的高纯多晶硅材料依赖进口。
业内已有“拥硅者为王”一说,行业甚至出现很多炒家囤积居奇。 这意味着即使在新的产业领域找到了蓝海,但是在整个产业链上我们的企业仍处于被动的受制于人的状况,如果不在产业链上寻求蓝海突破,我们目前找到的蓝海不仅仅可能是可能竞争的红海,更严重的是被扼住喉咙的死海。
更让施正荣难以心安的是,2006年尚德即将增加到240MW的产能后,不仅巨大的原材料缺口很难满足,而且供需关系的失衡,将无法控制硅原料平均价格的走向。控制上游,成了施正荣当前必须的选择。
虽然面临着上游原材料的巨大缺口,施正荣曾经对外宣布,尚德控股计划用3年时间建立硅片、电池及其组件的一条龙产业链,来解决受制于人的状况。
蓝海语录: 尚德之所以能成功的“诀窍”,那就是不要陷身“红海”,大家在一片混沌中浴血奋战,到最后结果都是收利甚微;只有另辟“蓝海”,获取丰厚的利润,避免竞争。
施正荣的“蓝海武器”:进入攻略:在一个合适的时机选择合适的地方进入了一个好行业。
保“蓝”攻略:倾力支持上游厂商的发展,以推动整个产业链的发展。以支持代替进入,未雨绸缪,保证蓝海不死。

无锡尚德太阳能电力有限公司 (点击访问)
电话:86-510-85345000
地址:无锡国家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长江南路17-6号


电脑版 客户端 关于我们
佳工机电网 - 机电行业首选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