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省是全国最大的农用车生产基地,年产农用三轮车约占到全国的8成,但自今年5月1日新的《道路交通安全法》和《汽车产业发展政策》实施以来,我省农用车行业遭受重创,产销量同比下降近一半,大多数企业面临半停产状态——
农用车开进“寒冬”
这些天来,全国农用车的龙头企业——山东时风集团副总经理张汉兴一直愁眉不展,自今年5月1日新的《道路交通安全法》实施以来,整个农用车行业开始进入销售寒冬,时风也未能幸免。现在,他最担心的是,农用三轮车的销售低迷何时才是个头儿?
此前,山东农用车行业可以用“风光无限”来形容。据省机械工业办公室统计,2003年全省农用车总产量为202万辆,占全行业的30.66%,其中农用三轮车占到全行业的74.73%。山东时风、五征、巨力等农用车企业都在全国名列前茅。
但自今年5月1日起,农用车企业销售都是急转直下,在往年的销售旺季进入寒冬。以5月为例,我省农用三轮车产销量分别为67972台和38773台,均比去年同期下降60%以上,全省6家主要农用车生产企业,一个月的产销量尚不及时风集团去年的单月产销量。
“不少农用车整车及零部件生产企业处于停产和半停产状态,全行业正面临着死亡的威胁。”省机械办公室一位负责人如此形容农用车目前的处境。
为何导致灭顶之灾?
近年来,农用车行业一直蓬勃发展,为何新的《道路交通安全法》一实施,就将整个行业打入了深渊呢?
“随着新法的实施,一直存在争议的农用车终于有了名分,农用三轮车被改称为三轮汽车,按照汽车管理,可是有了汽车名分,却因使用成本大幅提高而丢了市场”,时风集团副总经理张汉兴告诉记者。
5月1日之前,山东乃至全国范围内农用车由农机部门管理,执行拖拉机的管理标准,无需缴纳购置附加费、养路费等,产销环境相对宽松。
但不可否认的是,在这样的管理体制下,农用车“大吨小标”、超载现象十分严重,扰乱了市场秩序和运输安全,这也是国家下决心对农用车进行治理的原因。
而从5月1日起,农用车的管理从农机部门转到公安部门,对农用三轮车按照“三轮汽车”进行管理,而对四轮农用车则按照“低速载货车”的标准。
这一变化使得农用车使用成本大幅攀升。一位农用车企业老总给记者算了一笔账,按照从前农机部门的标准,在北京、河北上一个牌照收145元,南方部分地区只收80—120元。而现在仅牌照费和行驶证就需要缴纳480元,部分省份更高达520元。车辆必须办理第三者责任险,河南、湖北、河北等省的农民购买一台农用车需要缴纳的保险费少则900多元,多则1750元。此外,购车还要增加10%的购置税。
“这样一算下来,购车成本就要增加2000—3000元。对于收入微薄的农民来说,这可是一到两年的血汗钱呀。正因为如此,农用车销售一落千丈,导致整个行业遭遇寒冬。”这位老总向记者坦言。
农用车将开往何处?
屋漏偏逢连阴雨。6月1日,国家推出的新《汽车产业发展政策》所设置的门槛,使农用车生产企业转产汽车的可能性几乎为零。
据一位业内人士透露,在山东,除诸城汽车厂等寥寥几家农用车企业列入汽车生产目录外,其他都是无牌照生产者。新政策给农用车企业的“大限”是2006年,也就是说,在2006年之前,他们的出路是要么赶紧与汽车生产厂家联手以求新生,要么就死。
农用车行业前景黯淡,可喜的是,一些企业没有坐以待毙,纷纷开始转产自救。省机械办的调查显示,目前,北汽福田农业装备公司已经成功控股河北某工程机械公司,介入推土机、装载机等工程机械的生产;时风集团与一汽红塔合作生产轻卡,成功实现了车厢、轮胎等部件的本地化,预计今年产量将达到6.4万辆;双力集团加大了收割机、棉麻机械等农用机械的产销力度;五征集团则开始进军轻卡和电动车。
山东省机械工业办有关负责人指出,鉴于农民的收入水平和农用车主要在乡间作业,与一般汽车执行相同的标准也不合理,建议国家有关部门尽快制定和农用车身份相适应的收费标准,这样不仅企业会闯过生存关,农民还能得到实惠,促进农村经济的快速发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