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线工博会

快速发展的石油和石化设备制造业 8/5/2004
近些年,石油设备和石化设备制造业运行的基本态势逐年向好,尤其是多年来国内经济快速发展,对石油石化产品需求强劲,从而拉动石油设备和石化设备生产总量稳步增长。加之各种石油设备和石化设备产品在国外销售市场逐渐打开, 使得石油设备和石化设备制造业2003年主要经济指标强劲上扬,实现销售收入、利润、出口同时高速增长。
一、石油和石化设备制造业发展的基本态势
1 生产总量持续大幅度增长
根据国家统计局统计,行业在2002年产品销售收入比上年增长19.4%的基础上,2003年实现产品销售收入276亿元、比2002年又增长21.6%。其中,石油钻采专用设备制造业实现工业总产值(不变价)89.7亿元、比上年增长21%,产品销售收入91.4亿元、比上年增长25.6%;炼油和化工生产专用设备制造业实现工业总产值(不变价)93亿元、比上年增长22.3%,产品销售收入89.7亿元、比上年增长24%;金属压力容器制造业实现工业总产值(不变价)92.6亿元、比上年增长13.1%,产品销售收入88.1亿元、比上年增长16.2%。
2 经济效益不断提高
更可喜的是,在行业生产总量持续大幅度增长的同时,行业经济效益增速更大,2003年行业利润总额10.1亿元、比上年增长29.9%。其中,石油钻采专用设备制造业利润总额7.4亿元,金属压力容器制造业利润总额3.2亿元。然而,炼油和化工生产专用设备制造业仍处于全行业亏损状态,亏损8369万元与上年基本持平。
3 出口交货值增长更快
国家统计局统计的行业制造企业2003年出口交货值为17.8亿元、比上年增长44%。其中,最突出的是石油钻采专用设备,出口交货值6.6亿元、比上年增长65.5%,出口产品的种类已涵盖了大部分产品—从各种零部件到大型石油天然气成套钻机,产品出口到二十多个国家和地区,已经形成一定规模;炼油和化工生产专用设备历来出口很少,出口交货值仅2.7亿元;金属压力容器制造业出口交货值7.5亿元,但多为非石油石化用金属压力容器。
二、行业多种所有制格局基本形成,私营企业、外资企业最活跃
改革开放以来,行业中企业经济类型的构成逐渐发生变化,在国有及国有控股企业发展的同时,私营企业和港澳台及外商投资企业得到更快发展,行业多种所有制格局已基本形成,资本多元化明显增强了行业对市场的应变能力。2003年私营企业已达到194家、港澳台及外商投资企业82家,共占行业企业总数的40%、工业总产值35.8%。
私营企业和港澳台及外商投资企业是行业中最活跃部分,其经济效益远远高于其他经济类型。私营企业和港澳台及外商投资企业以占全行业就业人数22.4%获得全行业利润总额72%(其中:私营企业占26.7%,港澳台及外商投资企业占45.3%)。
三、进出口总量增加中的不平衡
行业产品出口额快速增长,尤其是石油钻采设备行业积极开拓国际市场,其大型成套钻机、各种钻采设备产品已逐渐打入中亚、中东等地区。根据海关数据,2003年出口各种钻机、采油机械、钻采设备零部件3.4亿美元,是同类商品进口额的2.7倍多。其中6000米以上石油及天然气钻机出口猛增到20台(2002年出口7台)。
化工专用设备及金属压力容器的进出口情况就不容乐观,根据海关统计:热交换装置、提净塔、精馏塔、其他蒸馏或精馏设备、煤气及乙炔发生器和金属压力容器出口额1.36亿美元,远远低于同类商品进口额3.86亿美元。如果不包括金属压力容器(其中很多非石油化工用容器),其进出口额相差更为悬殊,例如“热交换装置”进口2.43亿美元、出口仅0.26亿美元。
总的来说,尽管石油设备和炼油化工设备制造业在2003年都有较大发展,尤其是石油钻采设备发展形势乐观。但是,我国炼油化工设备行业生产的装备仍不能很好地满足炼油、化工行业高速发展的需要,特别是石化行业对先进的大型石油化工装置的需求。国内在成套及产品设计、制造方面与国外先进水平还有一定差距,炼油化工设备仍在大量进口,行业未能分享我国大量建设大型炼油厂、石化厂急需设备的大好时期,炼油化工设备进出口总体仍呈巨额逆差状态,行业的处境还相当困难。

电脑版 客户端 关于我们
佳工机电网 - 机电行业首选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