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从为我所用到以我为主 株硬数控刀具挑战洋品牌 3/1/2006 | |
在株洲硬质合金集团的钻石工业园,一名德国工程师紧盯着数控刀具生产线的电脑屏幕,成千上万支切削刀具从自动化生产线鱼贯而出。 而在公司的另一台电脑里,却记录着集团年销售收入的“三级跳”:2002年,首次超过10亿元;2005年,越过30亿元台阶,蹿上35亿元。骄人业绩的取得,归功于自主创新,形成了一批核心专有技术。“十五”期间,株硬集团共申请专利147项,开发新产品151个,新产品年贡献率达25%以上。 硬质合金,被喻为“工业的牙齿”,油田钻井、矿山挖掘、路面铣刨、车床切削,都离不开它。进入新世纪,国际同行大举抢滩登陆,国内竞争对手虎视眈眈,对株硬集团的中国行业“龙头”地位发出了挑战。2001年6月,公司董事长杨伯华适时提出“以科技为龙头”,全面实施自主创新。当年,仅数控刀具生产线就投资2.1亿元,全方位开展技改,工艺再造。完成技改不到3个月,产品性能节节攀升。在沈阳一家汽车发动机厂,“钻石”牌钻具“牛刀小试”,便将钻孔数量从200个一下子跃升至800个,令客户眉开眼笑。而在山东烟台一家汽配厂,先后历经3次“试刀”,刀具平均使用寿命每次递增50%以上,加工件数从15件提高到50件。株洲“钻石”开始替代“洋品牌”。 凭借这条生产线,“株硬”数控刀具年产量由过去不足30吨增加到100吨,超过设计产能,年销售收入由技改前的2000万元扩大到5.6亿元。说到它,杨伯华记忆犹新。1988年,为急起直追世界领先水平,他们花高价从国外某公司引进先进设备和工艺技术,由于没有把它“吃透”,只是对其产品加以简单仿制。对方以侵权为由,将“株硬”告上法庭,阻止“株硬”的刀具在国际市场销售。官司一打就是10年,双方最终达成庭外和解,却给“株硬”人上了深刻的一课:只有在引进、消化、吸收国外先进技术的基础上实施二次创新,才能实现从“为我所用”到“以我为主”,掌握市场主动权。通过对刀具材质、表面涂层、几何结构的独立自主开发,目前“株硬”切削刀具完全可以和日韩刀具相媲美。产品“小松鼠”被世界硬质合金权威杂志《弗戈尔》评为“最佳创意奖”。如今,在原本被欧美、日韩等发达国家垄断的国际硬质合金市场有了株洲“钻石”的身影。去年出口创汇8000万美元,同比增长66.01%。 | |
株洲硬质合金集团有限公司 (点击访问) 电话:86-0733-8260305 地址:钻石路48号 | |
电脑版 | 客户端 | 关于我们 |
佳工机电网 - 机电行业首选网站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