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生产商,如果你的产品的消费群体是收入最低的社会阶层,那你就必须时刻留意他们的收入变化。农业机械就是这样一类产品。长期以来,农机生产商都十分关注国家有关"三农"政策的变化,因为这会直接影响到农民的收入及其收入预期,进而影响到产品的销售。2004年对于中国农民来说是一个重要的转折之年,不仅农产品价格持续上涨,而且国家的一系列重农政策也相继出台。在这种情况下,农机市场会呈现出什么走势呢?
重农政策促农增收
年初出台的《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促进农民增加收入若干政策的意见》,被认为是含金量最高的一个"一号文件"。据权威部门透露,今年仅中央财政支持农业各方面的资金将超过1500亿元,比2003年增加300亿元。这意味着,中央用于农业的各项开支达到了历史最高水平,9亿中国农民,平均每人将得到166元的实惠。
更重要的是,随后国务院总理温家宝承诺在五年之内全面取消农业税。在中国,城市和农村一直实行两套不同的税制,广大农民的税负长期高于城市居民。目前,中国是世界上惟一专门面向农民征收农业税的国家,总税率达8.4%。农业问题专家指出,实行零赋税的意义不只在于农民负担的绝对数量下降了多少,而在于它破除了对农民的不平等待遇。
根据中央部署,今年黑龙江、吉林两省将进行免征农业税改革试点;河北、内蒙古、辽宁、江苏、安徽、江西、山东、河南、湖北、湖南、四川等11个粮食主产省(区)降低农业税税率3个百分点,并主要用于鼓励粮食生产;其他地区降低农业税税率1个百分点。目前,北京、杭州、延安等地已相继宣布免征农业税。
除此以外,近几个月来,中央各部委、各省市区陆续出台了一系列支农措施。辽宁、吉林、黑龙江、江苏、江西、山东、河南、湖北、湖南、四川等粮食主产省都拿出了超过40%的粮食风险基金补贴种粮农民;安徽全面取消了农业附加税。以上种种迹象表明,重农政策已不只是像过去一样停留在口头上,而是正在逐步落到实处。
政策环境的变化给农民带来的除了实惠以外,还有良好的预期,这有助于提高农民的种田积极性,增加对土地的中长期投入。据农业部消息,由于受减免税收的拉动,2004年中国将基本遏制粮食种植面积连年下滑的势头,全国粮食播种面积有望比上一年增加160万公顷。
短期市场冷热不均
据记者了解,重农政策对农机市场的影响尚未充分表现出来,目前全国各地农机市场呈现出冷热不均的状态。由于农产品价格的上涨对新疆、黑龙江等人少地多地区的农民收入影响较大,因而农机产品销售大幅上升,而山东、河南、安徽等农业大省农机产品销势平淡。
据新疆库尔勒巴音郭楞州爱地农机销售有限公司经理李忠炎介绍,今年新疆区内农机市场全面启动,估计一季度全区农机产品销量比上年同期增长70%以上。迪尔天拖有限公司副总经理李立凤也证实,迪尔天拖生产的50马力以上的拖拉机在新疆、黑龙江等地销售火爆,目前产品已供不应求。福田重工潍坊农业装备分公司有关人士亦反映,该公司的大中型拖拉机销势正旺。然而,相关农机经销商却反映,河南、安徽、山东等农机主力市场,由于相关地区财政及中央财政的农机补贴资金尚在落实之中,购机者观望气氛浓厚。
今年的"一号文件"特别提出要提高农业机械化水平,对农民个人、农场职工、农机专业户和直接从事农业生产的农机服务组织购置和更新大型农机具给予一定补贴。今年中央财政资金安排了4000万元,在16个省、区、市的66个县实施农机购置补贴项目。补贴的农机具是小麦、水稻、玉米、大豆四大类粮食作物所需"六机",即拖拉机、深松机、免耕精量播种机、水稻插秧机、收获机、秸秆综合利用机械。
农业部农机化司副司长刘敏说,虽然中央财政直接支持发展农机化的资金并不多,但如果用好了,具有较大引导作用。据报道,安徽、河南两省今年将分别安排1000万元资金,用于本省农民购置和更新大型农机具及配套机具的补助。过去的经验表明,财政补贴对激活农机市场具有明显效果。
业内人士认为,今年农用运输车生产的相对稳定和联合收割机市场销售不佳的现状,使得主力农机市场表现得不温不火。5月1日起实施的新的《道路交通安全法》,使农用运输车管理上存在着不确定性,将影响农用运输车的市场销售;联合收割机因去年非典突发,销售过于火爆且购买者经营业绩不好,对今年的市场冲击较大。
农机市场长线看好
有关行业人士认为,不管怎样,农业政策环境的变化仍将对农机产业产生深刻的影响。
福田重工总裁王金富对记者说,目前我国农业机械化水平不高,实现农业机械化是农业现代化的必由之路,现在国家重视农业,千方百计增加农民收入,将在很大程度上提高农民种田的积极性,因此,农机产品特别是田间作业机械将有很大的发展空间。
李立凤认为,对于农民来说,大中型农机产品是重要的生产资料,现在绝大多数购机者投资购买大中拖和联合收割机不是为了自己用,而是用来搞经营,能否赚到钱则会直接影响产品的销售。
中国农业的特点是小规模与分散经营,这与机械化要求的大规模与高效率形成了不可调和的矛盾,因而支持农机所有者开展经营,为广大分散经营的农户提供作业服务就成了发展农机化的主要模式,因此,中国农机工业协会理事长高元恩指出,落实重农政策还需要改善农机经营环境,治理各种不合理的收费。他说,从远期来看,随着农民收入的增长,对机械化作业的需求必然会增加,如果农机经营环境也能得到明显改善,农民对农业机械的投入必将持续增长。
高元恩进一步说,大中型农业机械投资量大,回收周期较长,将中央财政和地方财政支持农机的资金重点用于发展和培育农机服务组织,鼓励专业化经营,有助于促进农机化的持续发展,推动农机市场的长期繁荣。
记者了解到,在这个方面黑龙江省已开展了试点。2003年,黑龙江省决定由政府作为主要出资人建立18个农机作业合作社。对于每个合作社,由政府补贴价值100万元的农业机械,并由合作社所在村负责建农机维护场库棚。合作社在经营上本着农民自愿的原则,在明确农村土地所有权、稳定家庭承包经营权、放活土地使用权的基础上,农民以土地入股,实行集约化经营。合作社按照现代企业制度要求,形成相互制约的管理机制,并在生产中提高大机械的利用率。
目前,黑龙江省的做法已受到一些农业大省的关注,可以预见,培育和发展农机专业化服务组织已是大势所趋。据报道,宁夏首家股份制农机服务机构---盐池县田野农业机械服务有限责任公司和农业机械作业服务协会已于3月中旬成立。这个公司和协会作为服务农民的中介组织,以县农机办现有机械设备为主,联合绿海公司和10个有经济实力的农机专业户入股,采取"主管单位+公司+农户"的经营方式,把国有专业化大型农机具与农机大户的动力机械配套,使有限的国有资金在扶持农民提升机械化作业水平中发挥出了"四两拨千斤"的作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