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线工博会

中国汽车零部件工业将面临考验 6/3/2004
我国汽车零部件是伴随着汽车主机发展起来的。"六五"以前基本上为国产中重型载货汽车和轻型汽车配套,"七五"和"八五"期间才逐渐建立起为轿车配套的零部件工业。尤其是通过"八五"和"九五"期间对重点为轿车配套的零部件企业和技术改造和技术引进,使我国汽车零部件工业落后的局面有了一定程度的改观。
我国汽车零部件工业缺乏强势企业
根据《中国汽车工业年鉴》的统计数据,"六五"以后的各个时期,我国的汽车工业总投资(包括汽车整车和零部件总投资)有了大幅度的增长,汽车零部件总投资"七五"期间比"六五"期间增长了149%,"八五"期间比"七五"期间增长了432%;"九五"期间比"八五"期间增长了25.7%。从投资比例来看,整车总投资与零部件总投资的比值基本维持在1∶0.3到1∶0.4之间,零部件投资小于整车投资。而在国外汽车生产发达国家,整车与零部件的投资比例一般为1∶1.1~1.3,即零部件投资大于整车投资的10%~30%。我国在"八五"和"九五"期间,引进了多种汽车整车产品及其生产线,也引进了发动机、变速箱等主要零部件的生产线。但是零部件工业作为汽车整车的基础,投资力度不够,在适应世界汽车三大主题---安全、环保、经济方面,有关的关键技术掌握得很不够,缺乏具有核心竞争力的强势企业。
从对零部件产品的投资方向来看,投资的种类繁多,生产分散度也比较高。投资的资金总体流向,主要集中在以下几大类零部件系统化产品上:一是发动机类零部件。以发动机总成、活塞及活塞环销类、散热器类企业为主导,资金流向主要集中在发动机总成及电喷系统类产品。二是底盘类零部件。以变速箱及齿轮、制动系统类和减振器类企业为主,其中底盘总成的资金流向相对较高。三是橡胶、轮胎和塑料等非金属件及铸锻件类零部件。四是车身内饰件类零部件。其中,空调装置及暖风机类、座椅及调角器类企业的投资规模相对较高。五是汽车电器类零部件。
由于我国的零部件市场逐步扩大,资源优势和劳动力优势也很明显,又有一批较为成熟的产业工人,再加上投资环境的持续改善,必将为资源寻求型和劳动力寻求型投资将带来巨大机遇。具体的说,就是劳动密集型零部件、国内生产具有价格优势的零部件、国产化难度较小的零部件、需求量较小但必须本地化生产的零部件等成为投资的热门行业。主要是以下零部件:第一是体积较大、不便运输,进口不合算,势必在国内生产的零部件或者在国内生产具有比较优势的零部件,如燃油箱、座椅、保险杠、仪表板、后视镜、方向盘、灯具等。第二是劳动密集型零部件。如三滤、点火线圈、成型地毯等内饰件、安全带、线束、汽车音响等。第三是某些材料密集型零部件。如活塞、活塞环、散热器、消声器、轮毂、制动软管、制动硬管等。
汽车零部件跨国公司完成在华战略布局
中国汽车零部件行业吸引外资已经有了近20年的历史,一大批零部件跨国公司已经进入中国。据统计,目前外商在我国投资的零部件企业已接近500家,世界排名前20位的著名汽车零部件公司,多数已经在中国设立了合资或独资企业,并且几乎都在北京或上海设立了办事处或投资控股机构,如德尔福、德纳、TRW、博世、法雷奥、电装、伊顿(Eaton)、ZF、卢卡斯(Lucas)、威斯顿(Visteon)、李尔(Lear)等,并且正在进行商务活动。如:参与对其合资企业管理、对汽车保有量和各类经销商的业绩调查等市场活动,有的还通过各种渠道,在向原来并无份额的配套市场和维修市场渗透。据统计,2002年国内汽车零部件行业的销售总额为750亿元人民币,这其中,美国德尔福、日本电装、德国博世等三家在中国的市场份额就占了14%(电装3.5亿美元、博世1.5亿美元),而他们在华的独资、合资企业不过几十家,尚不足国内汽车零部件企业总数的1%。
这些已在中国有投资的零部件企业,不断扩大其投资规模,充分利用中国的比较优势,除满足中国本土外还大批量出口。同时,与汽车跨国公司巨头保持长期配套供货关系的零部件公司,随着其配套伙伴一系列新车型在国内的相继投产,也有可能在中国设立生产点,进行直接投资。另一方面,随着中国各项引资要素的不断改善和提高,中国汽车零部件行业的利用外资工作将进入一个新的发展时期。
一是全球最大的汽车零部件制造商德尔福汽车系统公司迄今已设立了13家独资和合资企业、1个技术中心和1家培训中心,总投资达4亿多美元。在中国的业务总销售额近5亿美元,在华企业三分之一的产品用于出口。
近年来,德尔福在中国的年产销量始终保持10%以上的增长,这也是德尔福在全球各地的4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业务中绝无仅有的。2003年,德尔福中国技术中心初步选址于上海浦东新区外高桥保税区,三期工程总投资预计5000万美元,第一期将于2005年6月投入运行。这个技术中心不仅将为中国市场服务,还将成为德尔福全球其他企业及客户提供技术及研发支持。
二是全球第二大汽车零部件供应商伟世通,2000年6月28日从福特汽车公司独立出来,属全球财富500强企业。1994年,上汽集团与伟世通公司共同投资2.23亿美元建立了合资企业---延锋伟世通汽车饰件系统有限公司,与本地龙头汽车集团捆绑在一起,是多数外资进入中国的第一步。目前,这个中外各占50%股份的公司不仅在上海安亭拥有强大的生产基地,在重庆同样拥有全资的子公司延锋伟世通(重庆)汽车饰件系统有限公司,且控股上海延锋江森座椅有限公司、延锋伟世通汽车电子有限公司、延锋伟世通(北京)汽车饰件系统有限公司、东风伟世通汽车饰件系统控股有限公司,专门生产汽车零部件。公司生产的汽车座舱系统、内饰外饰系统、座椅系统以及内饰电子产品等产品主要供给上海大众、上海通用、一汽大众、东风神龙、长安福特、北京现代、北京吉普、风神汽车等大型整车企业。2002年,伟世通在中国的销售收入达到5.5亿美元。
三是博世公司已在国内建立覆盖全国的规模化零部件分销网,在中国已建成汽油机专业维修站180余家,柴油机专业维修站80家。该公司计划于今年年底前,建成300家博世汽油机专业维修站和100家柴油机维修站。而到2010年,这一数字计划将达到1000家。
四是世界排名第4大汽车零部件供应商---日本电装公司在天津、烟台、重庆等地开设了多家独资、合资企业。2003年11月8日,日本电装公司与中国一汽集团零部件部门富奥汽车在天津合作设立的"天津富奥电装空调",将于2005年2月投产,专事生产汽车空调,至此公司在中国的生产基地已达9家。
我国汽车零部件工业未来发展的主要对策
第一,国家必须要加大对零部件工业科研开发的支持力度。以前,国内在科研投入上存在着重整车、轻零部件的现象,对零部件的投入大大小于整车。国家要鼓励科研单位,自主开发高科技产品,引进国外人才,同时国家也应鼓励整车企业使用国内产品。
第二,出口企业价格自律,同时积极应对国外反倾销投诉。随着我国零部件出口量的逐年上升,国外对中国汽车配件的反倾销投诉必定增加,汽车行业有关部门,要积极组织企业应对国外反倾销投诉。同时行业协会也应组织出口企业进行价格自律,反对压价出口,恶性竞争。
第三,加大打击假冒伪劣汽配力度,但应允许副厂件销售。国内汽配市场打假工作年年进行,但假冒伪劣现象却屡禁不止,随着汽车保有量的增加,汽配用量也会逐年增加,这种现象可能会愈演愈烈。
第四,继续鼓励汽车零部件出口,国家有关部门在关税等方面应予以优惠。
在出口产品以中低档为主的同时,应向中高档方向发展,充分发挥我国劳动密集型产品成本较低的优势。国内有关部门应在为企业介绍国外技术标准、各种相关法规方面予以指导与服务。
第五,限制大量CKD装车,鼓励大部分零部件国产化。近年来,国内以CKD、SKD方式组装轿车增多,几乎全部的零部件都在国外生产,对发展我国汽车及零部件工业十分不利。
第六,对于科技含量高的零部件鼓励国内外联合开发。目前一些高科技含量的零部件大多外方控股或独资生产,我国应鼓励国内外联合开发,或请国外技术科研机构帮助开发,这样既锻炼了自己的技术队伍,产品又拥有自主知识产权,当然,国家加大对零部件工业的科技投入与支持也是当务之急。
第七,鼓励国内零部件企业联合重组,鼓励民营及其他所有制企业生产零部件产品。对一些重要零部件产品(如发动机)国家可以制定准入门槛,防止低水平重复及过多过滥。在零部件销售上国家应鼓励建立零部件销售联合体,建立包括电子商务在内的销售网络,结合物流企业,形成一些大的零部件销售集团。

电脑版 客户端 关于我们
佳工机电网 - 机电行业首选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