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放大)
日前,由哈电集团哈尔滨电机厂有限责任公司(以下简称哈电机)自主设计制造,具有完全自主知识产权的溪洛渡水电站6台机组、向家坝水电站4台机组全部并网发电。据统计,包括哈电机在内的3个分包企业,总投产装机达2026万千瓦,这两个电站平均发电量880亿千瓦时,相当于又投产一座三峡电站。
相关专家得出的结论是:哈电机生产的溪洛渡、向家坝10台机组的主要指标比最初确定的“精品机组”要求还要好,机组的稳定性超乎最初的想象。标志着我国巨型水轮发电机组制造技术已经走向成熟,哈电机再次跻身国际装备制造业领先行列,中国水电装备的创造能力让世界不得不刮目相看。
打造新技术
相关专家告诉记者,溪洛渡机组的单机容量770兆瓦,最优效率94.96%;而向家坝机组的额定单机容量达812兆瓦,是目前世界上单机容量最大的水轮发电机组,最优效率达94.95%。两个电站的机组稳定性、空化性能等指标同样要求很高,每一个关键点都是全新的突破。
为了寻求更好的方案,哈电机设计人员向前沿技术发起挑战,针对三峡右岸电站发电机出现的转子过速后,产品变型量的问题进行了优化改进,使机组的变型量远远小于三峡右岸机组。与此同时,技术人员还针对水轮机启停过渡过程较长,或许对发电机稳定性产生影响的问题进行优化设计,使机组完全满足在飞逸转速状态下的稳定要求。
溪洛渡水电站机组筒阀外径9.91米,重78吨,尺寸和重量创哈电机有史以来生产之最,而且筒阀壁薄,不易运输和组焊。为了解开这道难题,哈电机采取在工地整体加工筒阀,并开发出了较先进的筒阀整体制造工艺技术。
自泵外循环结构的润滑油冷却系统是哈电机又一项技术突破,具有故障率低、运行可靠、节能环保等优点。
哈电机针对溪洛渡、向家坝的水轮机转轮进行优化设计,使转轮既具备了高水头的稳定性,又具备低水头的出力,综合性能得到大幅提高。
经过潜心钻研,技术人员高效地完成了“误同期”并网时的汇流铜环受力计算,满足了机组“误同期”工况的要求,破解了这一世界性的难题。
向家坝水电站机组的总重量达到7000吨,上下高度近50米,相当于一座10多层大楼的高度。如此巨大的设备不停运转,而机组的震动、摆度值均小于1毫米,确实让人惊叹。
创造新精品
突破技术难关之后,产品质量提升和服务水平改进成为保证机组能否达到精品的关键所在。其董事长兼总经理邱希亮告诫员工,面对当今激烈的市场竞争,公司要想赢得市场、赢得顾客的信任,就必须在“品牌”和“服务”上狠下功夫。哈电机上下憋足了一股劲,向每道工序的每一个部件要“精品”。
为进一步明确责任,哈电机深化制度建设,建立健全岗位质量责任制,发布《质量责任制》及岗位质量责任书,建立了员工质量信誉档案,推行“质量免检机台”;积极推进“QC群众性质量管理活动”;为了控制外委产品质量,哈电机完善供方评审流程,成立了外包监造机构。
要确保产品各个环节的“万无一失”,就必须有严格的办事程序,哈电机完善以客户为导向的内部满意度评价机制,大力提倡增强客户意识、责任意识,扩大过程控制卡的覆盖范围,严格执行QCR质量管理。
以质量文化为导航,以精细过程、精品结果为准绳,在溪洛渡、向家坝机组的研发、设计、采购、生产、发运、安装等每一个环节,哈电机严把产品质量关,禁止一切带有瑕疵的部件流入工地。
在全体员工的共同努力下,哈电机生产的6台溪洛渡机组、4台向家坝机组不但实现了“一台比一台好”的目标,主要指标更是达到了三峡集团公司提出的“精品机组”标准要求。
缔造新奇迹
哈电机在两个项目的科研设计、生产制造、质量控制,以及现场服务等各个阶段,与三峡集团公司密切沟通,携手助力机组建设稳步推进。
哈电机技术总师、专家轮流在工地现场坐镇;相关部门领导常年在工地服务,每天向企业反馈工地信息;哈电机领导定期走访工地现场,认真听取用户的意见和建议,将“远程信息平台”作为联结电站与哈电机内部的纽带,解决了许多难题。
同时,哈电机还建立了定期沟通机制,与驻厂监造代表,每周召开一次由公司领导、总师和部门领导参加的项目专题会,总结、部署机组各个方面的工作,全心全意为电站建设项目服务。
三峡集团公司领导、专家来哈电机走访,对生产进行指导。一次次地沟通,让企业“强化运作管控,提高精益水平”的信心倍增,触动了“加把劲,努力干”的心弦,在大力倡导“准时化生产”的同时,哈电机成立了“保发电”小组,集全公司之力做好生产、交货、安装等工作。
夙兴夜寐,肩负着“承载民族工业希望,彰显中国动力风采”使命的哈电机人,在项目执行过程中,默默地付出,无私地奉献,他们牺牲了大量的休息时间,有的人接连驻守电站数月,有的人在电站连续度过春节。但是无论怎样他们始终没有一句怨言,心里想的是电站的利益,维护的是哈电机的声誉。他们就是电站机组的“守护神”。
自2013年7月至2014年7月初,哈电机从首台溪洛渡机组发电开始,以平均一个多月实现一台机组发电的速度,一次次以优异的机组性能指标,为用户交上了10台机组、10份满意的答卷,创造了新的奇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