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促进农机工业健康发展一直是全国人大代表赵剡水重点关心的话题。今年的全国两会上,他就进一步加快我国农机工业发展提出的建议,再次引发了行业关注。
中国工业报记者3月7日就这一话题与赵剡水进行了交流。在他看来,农业机械化的跨越式发展加速了农业现代化进程,但是作为农业现代化的物质基础,我国农机工业的发展还相对滞后,必须进一步改善和引导产业发展。
“机械化农业”时代来临
赵剡水认为,在国家农机购置补贴政策的带动下,全国农作物耕种收综合机械化水平持续提高,我国农业生产方式实现了由人力畜力为主向机械化作业为主的历史性跨越。
农业机械化的跨越式发展,有效缓解了青壮年劳动力短缺的突出矛盾,有力保障了农业稳定发展,挖掘了粮食增长潜力,推动了农业技术集成、节本增效和规模经营,加速了农业现代化进程,为实现粮食产量“十连增”、农民收入增长“十连快”做出了重要贡献。
与此相应,农机工业在整个机械制造业中增速名列前茅。中国农机工业协会统计数据显示,全国规模以上农机企业主营业务收入2013年达到3500多亿元,同比增长16%,高出全国机械行业增速2.5个百分点。行业的快速发展也酝酿着新的变局。
赵剡水认为,中国的“农业机械化”正在向“机械化农业”转变,用户需求不断升级,市场重点发生变化。在这样的背景下,众多国内外知名企业争相进入农机市场,行业竞争强度不断升级,农机工业竞争格局必将迎来新一轮调整。我国的农机制造企业必须加速转型,以适应这些变化。
亟待资金政策支持
与快速增长的市场规模形成反差的是,我国农机行业还存在不少问题。赵剡水举例说,农机企业在推动农机农艺融合方面任务艰巨;技术方面,我国农机技术水平与国外先进企业相比存在较大差距;产品方面,中小型、低端产品产能过剩,大中型、高端产品依赖进口;企业装备相对落后,大企业不强,小企业不专。
赵剡水认为,农业装备制造业是一个服务“三农”、具有公益服务性的不可或缺的特殊行业,同时又是面临国外企业强势竞争的弱势行业。从有效服务“三农”、确保国家粮食安全的高度出发,有必要进一步改善和引导农机产业发展。
赵剡水建议,加大国家对农机工业发展的资金和政策支持,通过政府财政设立农业装备制造业专项发展资金。资金主要用于农业装备制造业重大项目的前期费用;优势拳头产品和重点骨干企业的技术改造贷款贴息;重大技术装备和关键技术的引进消化吸收再创新资金补助等方面。
与此同时,要从政策上引导、鼓励和支持企业加大利用信息化技术改造和提升传统农机行业的力度,促进数字化、自动化、智能化以及精准化农业的研究应用;引导和支持绿色制造技术的应用和推广,绿色农机产品的销售和使用。
系统提升创新能力
“我国农业装备制造业不能简单把引进技术作为提高农业装备制造业技术水平的主要手段,必须有组织、有系统地提升自主技术创新能力。”赵剡水还建议,进一步完善以企业为主体的自主创新体系。
首先,国家通过经济与科技政策导向,完善技术转移机制,推动企业提高设计制造装备水平与管理水平,营造良好的创新环境等措施,使企业逐步向自主进行研发投入、开展技术创新活动和应用创新成果的主体地位转变。
其次,加大农业装备产学研结合的力度,促进自主创新能力的提升。
一是加强政府推进产学研合作作用。
二是完善开放型的创新制度和运作模式。三是采取多种方式拓宽产学研合作的筹资融资渠道,增加产学研合作经费投入,降低产学研合作风险,提高企业进行产学研合作的积极性。
再其次,进一步加强共性技术的研发。赵剡水建议,要根据我国重点培育自主知识产权的技术装备目录,加强国家重点实验室等共性技术研究开发平台的建设,重点支持原创性技术、共性技术及战略性关键技术的研究开发。要制定农业装备制造业技术发展战略,对关系行业整体竞争力的共性基础技术,应明确研究开发计划。对已经研制出来的技术要加紧运用。
防止被“拉美化”
赵剡水还提出,应巩固和提升我国民族农机工业发展的自主权,防止我国农机工业被“拉美化”。
在他看来,国外企业的进入,虽然能够满足国内部分市场需求,也能够为本国企业学习借鉴国外优秀企业的先进技术、管理经验等方面提供有益的帮助。
但同时也要看到,跨国农机巨头的深入涉足,加之某些地方政府给予外资企业特殊优惠政策,致使原本综合实力不强的中国本土农机企业,处于更为被动和尴尬的局面。
长此下去,我国农机工业将有“拉美化”的趋势,即国外企业进入他国的某个行业或领域,由于该国缺乏相应的保护措施,致使该国面对这些企业长期处于劣势,完全受制于他人,最终甚至会被灭掉。如巴西就是一个很好的例证。
赵剡水认为,政府应站在加快我国民族农机工业发展的战略高度,研究制定保护本国相关产业发展、维护本国用户利益、保障国家战略安全的相关扶持政策。“如不尽快改变,就有可能出现本土企业被长期固化于低端的危险,我国农机行业将失去发展的自主权。”
记者观察
振聋发聩的告诫 本报记者 陈栋栋
作为全国人大代表,中国一拖集团有限公司董事长赵剡水强调,应防止我国农机工业被“拉美化”,这一提醒可谓振聋发聩。赵剡水认为中国需要一个独立自主的农机工业,与习近平总书记在武汉重型机床集团有限公司调研时强调“饭碗里主要装自产粮食”的指示不谋而合。
尽管赵剡水提到的“拉美化”一说在学界还有不少争论。但外资企业近年来挟技术、品牌、管理等资源优势,在一些高端农业装备领域占据主导地位却是不争的事实。例如水稻收割机、水稻插秧机、大马力拖拉机、采棉机、甘蔗收获机等重点产品几乎被几大外资巨头垄断。
在处于快速成长时期的中国农机市场上,越来越多的优秀选手加入了这个角逐场。特别是近年来,外资巨头加快了布局中国的步伐。这样的一幕最近在诺贝尔文学奖得主莫言先生的故乡山东高密就发生了。随着山东科乐收金亿农业机械有限公司的成立,德国农机巨头克拉斯完成了收购中国收获机械骨干企业这盘棋的最后一招。至此,全球主要农机巨头全部在中国安营扎寨。此前,欧美、日韩等国际知名农机企业都已在中国建立了制造基地,且在中国的业务增速惊人。
正因如此,赵剡水提出上述“防止本土企业被长期固化于低端的危险”建议。在记者看来,赵剡水的这份建议的特点是敢于触碰行业敏感话题,并非轻描淡写的情况介绍,可谓大胆理性。这与赵剡水低调务实的风格不无关系。在他担任中国一拖总经理期间,记者曾参加过他亲自组织的一场包括种粮大户、机手等在内的一线用户座谈会,赵及其团队在会上一一回答了用户的各种问题。
事实上,持中国农机工业竞争力严重缺失观点的专家不在少数。
业内一位资深专家曾多次向记者表达他的担忧:如果说粮食安全是一场战役,那么战场就在农村,农机就是武器。在他看来,与发达国家相比,我国农机工业的差距不是在缩小而是在拉大。
在记者看来,中国三农事业的健康发展离不开农业现代化,农业现代化离不开农业机械化,而农业机械化又需要强大的农机工业作为物质支撑。没有独立自主的农机工业,农业机械化恐成无缘之水,无本之木。
中国农机工业协会会长陈志也曾表示,同外资企业相比,国内农机企业不仅缺乏国际市场的竞争能力,在国内市场的竞争中也处于弱势,这不利于中国农机工业的健康发展。
从国际经验来看,欧美日等一些发达国家的产业发展都离不开本国政府的支持,尽管那些支持政策遭受过这样那样的非议甚至抵制,但他们都坚持说自己的话,走自己的路,直到今天。
以美国为例,在政府采购项目中,为实现对本土企业的保护,美国制订了一系列法律,其中《购买美国产品法》规定:所有公共用途的货物,包括物品、材料、供给品,必须在美国生产,制成品必须使用美国材料并在美国完成制造。其他国家如巴西、俄罗斯等,也都制定了保护本国产业的政策。
我们也应该有这样的底气和布局。中国市场的全球化早已是不争的事实,谁都不能否认更不能拒绝这个时代潮流,但在一些关系重大的产业领域,如何在扩大开放的过程中更好地扶持本国产业同样值得深思。
应当看到,外资农机巨头的进入加速提升了行业水平,这一点也是毋庸置疑的。因此,如何处理好扶持与开放的关系,如何减少扶不起的阿斗同样值得深思。
他山之石可以攻玉,相关职能部门在制定政策时应该有全球视野,研究一下发达国家的民族农机工业到底是怎么发展起来的,或对制定扶持政策大有裨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