模具产业的发展,已经进入到一个新的历史时期。这里,就其发展特征谈几点个人认识:
特征一:模具技术的范畴不断拓宽
这是由模具本身的属性所决定的。模具是工艺装备,它的生命,与其制造设备、应用设备、以及所加工的材料息息相关。随着设备技术的快速进步,加工工艺就有了不断革新,模具本身的制造工艺、模具结构就会不断变化,我们所看到的制造周期越来越短、模具结构越来越相对复杂化,就是这个原因。关于材料的影响,技术先进的模具企业体会更深,譬如做塑胶模,中国的技术已经不落后,可百尺竿头更进一步就比以前困难。模具成型的质量不是模具本身就能够完全决定的,如果对高分子材料比较精通的工程师,在设计上就会更得心应手。可在现实中,比较多的模具工程师,对高分子材料的了解并不透。这个问题,是影响我们模具能不能达到世界一流水平的一个重要因素。
特征二:模具与设备的融合度越来越高
这个问题与第一个特征其实是相关的。过去在工厂里,设备就有专机,模具夹具就有模夹一体化,现在,在信息化、自动化,或者说是智能化下的自动化这个大的发展趋势下,模具、设备、夹具将呈现出机、模、夹一体化的态势,尤其是在一些大工业生产中,如汽车零部件制造、家电零部件制造等方面。这个特点,未来有可能使我们整个产业链发生改变。
特征三:模具产业将不可避免地越来越趋向于社会化大生产
这是人类社会发展的必然规律,与模具的专业化并不矛盾,或者说两者是矛盾的统一。前面所说的是模具技术方面的趋势特点,这个问题说的是模具生产方式上的趋势特点。近30年来,模具产业,尤其是中国模具产业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改革开放之初,即便是大陆模具业的师傅,我们的香港同胞、台湾同胞,做模具也是大师傅“一脚踢”的模式,直到如今,管模具车间叫“模坊”,就是历史的印记。所谓“模坊”,实际上意味着过去的手工作坊。短短20年,模具制造由过去以模具师傅看板制作为核心早已变成了以工程师用电脑、用先进软件设计为核心了。有了这个改变做基础,随着“物联网”时代的到来,未来,模具产业在纵横协作方面分工将更专业化,必然会走向更高级的社会化大生产。今年我们组织一批企业到浙江考察,看到浙江由于产业文化和产业基础的历史积淀共同作用,在这方面已经显露出优势,因此,他们的模具制造成本会低、周期会短、效益会高。
特征四:模具产业老板们的视野将越来越开阔
这是一个关系产业文化的问题。由于模具是一个技术密集型产业,过去,老板们特别重视技术,很多老板本身就是技术出身,到现在仍然有相当一部分老板只重视技术,可说是“两耳不闻窗外事,一心只顾技与金。”说白了,就是靠技术赚钱。这个,本身没错。我想说的是,这种知识结构相对单一、思维相对简单的经营者,在未来的竞争中恐怕难以占据高点。像打仗一样,没能占领制高点,想打胜仗很难。试想一下,同样的技术,同样努力干活,可是,在不同的环境里,所得到的结果为什么会迴然不同呢?金融风暴、欧债危机,对这样的大冲击,企业都有很深的体会,可是,是不是所有的企业都认识到环境的重要性,并增强这方面的应对能力呢?显然还不是。企业是社会人,生存的空间是多维的。因此,我们期待,老板们除了注重企业内部的因素之外,还要关注、研究外部因素,要关心大到宏观经济形势、政治文化格局,小到公司周边环境等等事物的变化。我们提倡“产业生态链”或者叫“产业生态圈”的概念,在这个概念中,所谓产业链、供应链都包含在里面。今后,企业的价值越来越依靠“生态链”来创造和体现。简单地比方,一家公司原来是租来的厂房,即便装修也很难大动干戈,后来自己找到一块“风水宝地”,买了地、建了厂房,写字楼整的象酒店,使企业的形象得到了很大的改善,这样子给企业带来的价值有多大?恐怕很难评估。自有地盘起码让客户和供应商,还有银行增强了信任度和忠诚度,让老板的腰杆子伸的更直,让员工工作得更舒心而增强其凝聚力。我们经常提到政府扶持企业的话题,其实卖地给企业也是扶持啊,不是谁都能拿到土地的。这就是环境因素。未来,我们这个产业的老板们会越来越“既顾低头拉车,又能抬头看路”。
柳亚强 广东省机械模具科技促进协会常务副会长兼秘书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