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16日,全球工程机械产业大会在北京召开,世界工程机械行业主流企业掌门人就市场趋势和行业发展展开了一系列重量级的对话。尽管目前行业低迷,而国际上唱空中国的论调也甚为流行,但这些掌门人通过在中国市场的扎实运作看到了其中机遇。
问题一:对全球工程机械行业未来走势有何预判?
广西柳工机械股份有限公司副董事长、总裁曾光安:中国经济在过去30年高速增长之后,进入一个相对中速增长的阶段。对于工程机械行业来说,需要调整战略思维。去年,金砖国家经济发展速度都在下降,但与中国完全不同的是,这些国家的货币在大幅度贬值,而我国货币在升值。中国是一个出口导向型的国家,这对我们有打击。从中国工程机械出口情况来看,因为货币升值,中国产品已经接近欧美日和韩国的价格水平,企业不能再以价格来作为优势,这也决定了我们需要调整思路。
特雷克斯董事长兼CEO罗纳德·笛福:我并不是一个经济学家,但借用经济学家常用的描述:全球经济喜忧参半。美国呈现走强的趋势,但恢复得非常脆弱。欧洲出现分化,德国表现很好,而意大利、葡萄牙和爱尔兰负担沉重。对于中国,我认为已经进入最糟糕的低谷,明天应该是一个比今天更好的局面。作为制造商,应当专注于商业计划的执行,而不是希望市场自己恢复。
中联重科董事长兼CEO詹纯新:从全球看,工程机械是一个相对产能过剩的行业。但是,通过创新和调整产品结构,可以增加市场机会。对中国市场来讲,当中国的GDP低于两位数的时候,工程机械行业是产能严重过剩的。过去几年来看,中国工程机械行业的发展速度一般是国家GDP发展速度的2倍,也就是20%~25%。那么,今后按照7%~8%的速度计算,也正如行业协会所预测的,行业的发展速度大概是15%左右。
从技术上讲,新材料、新技术的应用将会使产品品质得到很大的提升,从而改变了施工方式。比如说碳纤维的应用,使得混凝土泵车臂架超过100米,这在过去难以想象。这是产品在技术和结构上,通过创新或者是通过创造新的市场,让工程机械企业还会有新的市场空间。再比如高空作业平台,目前在中国很少应用,更多是靠搭脚手架。哪怕是我们在城市里面的一个街道、商场的标牌,都会搭脚手架,实际上高空作业平台就是一个新的产品空间。
徐工集团董事长兼总裁王民:尽管世界经济比较低迷,但发展仍是主旋律,机会还是很多。特别对中国的企业来讲,它已经从一个扩张型转变到一个转型升级的阶段。所以说中国的企业具备了将自己高品质的产品和中国人特有的优秀服务带到世界市场的机会。国际化仍然是下一步要坚定不移而且要走好的一条道路。我对中国的工程机械产业充满了信心,我对中国的经济也充满信心。
谁能把中国的工程机械市场做好,在世界上就可能保持一个很好的位置。同样,作为中国企业来讲,要把世界市场做好,就会在国际市场上走到前排。所以,国际化对于中国企业非常重要。
日立建机株式会社代表执行董事社长辻本雄一:世界经济会长期持续增长,但是增长不可能以非常大的幅度进行,而是缓幅平稳地增长。在美国次贷危机以后,世界经济的确是有放缓的趋势。在此前提下,我们发觉整个建机市场其实每年都是呈现正负30%这样一个非常大的振荡走势。中国市场今后的增长趋势也应该维持在每年10%~15%左右。
当然,前两年,中国政府投入四万亿元人民币刺激经济,导致业界各厂家都有了对这个市场的企盼,也造成我们对这个市场加强投放,最终出现了供求失衡、产品过剩的情况。整个市场现在不光战火燃烧在中国国内,而是往整个海外市场走,将会出现全球竞争的格局。
问题二:在行业调整期,有没有可能因为研发引起的突破性变革?
曾光安:工程机械行业在短期内很难有突破性的变革。但是,作为中国的企业和全球性的企业,我认为有三个趋势必须把握。第一、中国劳动力成本在不断上升,这会对工程机械产生新的需求。第二、中国客户对安全舒适度和效率的追求,这会对技术产生更高的要求。第三、能源节约、环境保护以及企业社会责任,对中国企业的产品研发、制造过程以及营销服务过程都会产生重大的推动。如果我们中国的企业能够满足这些需求,我相信我们能够在中国成功。
另一方面,新兴市场的需求并没有像我们过去想象的已经被欧美日等发达国家企业深度满足,他们被动地接受了欧洲、日本、美国一些企业的标准。在过去几年全球化的过程中,我们发现有大量的东南亚、拉美、非洲、中东包括俄语区的客户,他们有很多特殊需求并没有得到满足。比如,泰国市场一直使用日本主流企业的装载机,随着需求的变化,装载机越来越高,但是机臂不够长。于是,柳工开发了一款满足泰国市场的加长臂装载机,短短一年,市场份额由10%左右一下上升到30%。所以,我觉得中国企业应在深度满足不同国家客户真正的需求上下功夫,而不是被动接受发达国家的标准。中国也是发展中国家,因此,对类似国家的需求会有更近似的体验和认识。
詹纯新:目前的形势孕育着优势企业的机会。机会之一是,过去发展太快,现在有时间很好地整理一下自己,提升管理,加强产品技术创新。另一方面,也是对相关产业进行拓展的一个机会。工程机械是中联重科坚定要发展的,但是我们现在从战略调整上也要进入环境产业,也要进入农机行业,还要进入重型卡车行业。
为什么要发展相关产业呢?第一,它首先是相关的。第二,工程机械每年增长速度平均在10%~15%,那么,企业如何更快发展?必须拓展相关产业。第三、要做一些并购,要通过这个机会去整合更多的资源,共同把企业做大。
问题三:如何看待兼并、收购等资本运作手段?
王民:企业应当做大,中国企业家经历了快速成长的阶段,呈现扩张型心态。未来,中国工程机械企业如果能够真正成为一个国际化的世界级企业,恐怕要从扩张型走到转型升级型,进入这个阶段需要在技术创新、市场创新及管理创新方面有所突破。
一个是靠自己的积累来寻求突破,另一个就是收购兼并的需求突破。作为徐工来讲,我们还是很专注于工程机械的发展,因为我们离世界最优秀的企业有不小的一段距离,所以我们应该更加务实,更加专注把工程机械产业做好,这些方面的差距还是在关键的核心零部件方面。作为一个大集团来讲,徐工没有自己优秀的发动机,我觉得这是一个缺憾。所以,我们应该关注零件方面的发展,这样才能够真正成为一个世界级的优秀企业。
辻本雄一:作为日本企业来讲,日立建机也是经历了很多兼并过程。如何找到适合自己的商业模式是非常重要的,比如在这个领域里面,针对特定领域我们是需要自己发展,还是寻求其他方式发展这个产品?
业界的变化非常快,速度是需要重视的。所以,我认为通过并购这样一个方式,其实不是并购一个企业,而是并购一个时间。因为通过并购,会让这个产业瞬间得到大幅度的发展,从无到有。所以,自己应该衡量清楚如何开展这方面的事业,到底什么是必须追求的东西,拥有的资源是什么,仔细分析以后,再考虑合适的并购或者剥离。
问题四:未来在中国市场,上规模的综合型工程机械制造商会有多少家?他们的核心竞争力何在?
曾光安:2000年,中国装载机品牌上百家,现在中国的装载机市场上主导品牌只有6~8家。所以,我相信未来中国工程机械市场如果有10~15家有强大国际竞争力的企业,中国就是一个工程机械制造强国。
笛福:我的答案是20家。从100降到20个,就是说这个行业会出现很多整合,而且我也相信大多数的整合都会通过并购实现,届时将会有五家中国企业留下来,他们必须要走向全球,必须要学习,必须要能够与中国以外的其他公司就人才展开有效的竞争。然后还有15家公司会是专业性的公司,所以总共20家。不会所有公司都是综合性的公司,我觉得这是我们行业的一个误解,大家都希望能够成为卡特彼勒。但是,现实是有很多好的企业,如果能够在专业设备上做好,你也能够成为市场上非常重要的竞争者。
詹纯新:10家,是指中国市场。核心竞争力在于文化、技术和资本。文化,我觉得这是一个企业发展的根本,作为中联来讲,文化就是包含诚信、规范、创新、执着。当一个企业没有或者缺失这个的时候,可能这个企业就不会走的太远。技术,具体来讲是指产品,其实一个企业的表现怎么样,它的载体就是产品,这个产品不仅体现在你的技术创新上,也体现在你的服务上。资本,因为在当前全球整个经济格局快速变化的情况下,资本市场能够帮助企业有效地整合资源。当你很好地利用资本市场,别人走十年的路,你可能两三年就走完了。
王民:30家,瞎蒙的。反正我觉得50家有点多,有的规模还不够,水平也不高,这30家应该是在全世界水平比较高的,里面中国的企业可能会多一点。在传统制造业上,中国企业具备了升级的水平。核心竞争力在于专注、坚守,就是一根筋,因为做工程机械我已经做了40多年了,觉得还是蛮有意义的,要把这口井打深,打出石油来,我觉得就成功了。同时,这里面一定要有全方位的创新。
辻本雄一:20~30家。在全球展开的这些综合厂家也就是十几家,除此之外还有一些专门领域的公司。这些企业能够成功的关键就是可靠和差异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