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伴随着国家农机购置补贴力度的不断加大,激励了农民购置和使用农业机械的积极性,提高了农业机械化水平,优化了农机装备结构,为农民增收、农业增效和加快农业现代化建设起到了极大地推动作用。
然而,随着农业机械拥有量的不断增加,目前的农机维修服务体系很多方面不能适应农机拥有量快速增长需要的矛盾也日益突出。那么在新的形势下,农机维修行业的现状如何?面对存在着的诸多问题,农机维修行业又该如何破解与发展呢?
农机维修行业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近年来,随着农村经济的快速发展和国家农机购置补贴力度的不断加大,各地农业机械化水平迅速提高,农机维修行业也相应得到了一定程度的发展。以河北省阜城县为例,目前全县共有农机维修(配件供应)网点36个,农机修理工56名,这些维修网点承担了1.2万台大型动力机械和2.1万台套农机具的修理任务,为发展当地农村经济、促进农机化事业发展起到了积极作用。
但在农机市场日渐繁荣与发展的同时,农机维修行业自身存在着的一些问题,也影响了农机化水平的进一步提高。其主要问题有四:
一是修理网点规模小。河北省阜城县的36个维修供应点中,三级维修点占100%,这些修理点一般只有一两个维修人员,他们无法承担大中型农机具的修理业务。
二是修理设备简陋。大多数修理网点的占地面积不足200平方米,且修理设备简陋,有的还在使用几十年前的修理工具,甚至没有专用修理设备。
三是修理工技术水平低,修理质量无法得到保障。大多数修理工没有经过正规的学习培训,一直沿用师傅带徒弟的模式,且无证上岗的居多,他们的农机维修知识得不到更新,维修质量很难得到保障。
四是假冒伪劣农机零配件充斥农机供应网点。受利益驱动,一些农机维修网点无视法律法规,经营劣质农机零配件,农机维修质量无法得到保障。
农机维修行业发展的建议
为使农机维修行业健康良性发展,适应不断变化的新形势,笔者经过调研,特根据河北省的实际,提出以下几点建议:
一是加大执法力度,打击假冒伪劣产品,切实保护农民利益。国家和河北省相继出台了《农业机械化促进法》、《农业机械安全监督管理条例》、《全国农村机械维修点管理办法》等一系列的农机法律法规及规章。前不久省人大常委会通过的《河北省农业机械管理条例》已于今年11月1日施行,这些法律法规和规章的出台,为农机管理部门提供了有力的法律依据,农机管理部门要切实履行法律赋予的职责,加大执法检查力度,保障农机维修行业健康发展。对于新开业的农机维修网点,要严格按照“农机维修网点开业应具备的条件”进行审查批准,对不具备开业条件的严格禁止;对未经农机管理部门审定而擅自开业的,要严肃查处。对农机供应厂点所售商品要采取常年抓、季节查的方式,杜绝假冒伪劣农机配件进入流通领域,依法保护购买者的经济利益和合法权益。
二是加强农机修理工的培训,提高修理工技术素质。修理质量的好坏,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修理人员技术水平的高低,除在上岗前对他们进行培训、考试外,农机管理部门应定期或采取多种形式对他们进行培训,为他们传授修理新工艺,解答疑难修理问题,促进他们的知识更新,以保证修理质量。
三是引导修理网点向综合型、大规模方向发展。从阜城县农机维修行业的现状看,这些维修网点很难适应大、中型农业机械发展的新形势,并且经营形式单一,搞修理的只搞修理,搞供应的只搞供应。应引导修理网点将供应、修理有机结合,并且在城乡合理布局,上规模、上档次,提高修理水平,以适应农机化发展的需要。
四是实行政策扶持,促进农机维修行业发展。近些年,国家加大了对购置大、中型农机具补贴的力度,对促进农机化事业的发展,起到了有力地推动作用。今后,对农机维修行业应予重视,在政策上给予倾斜,具备条件的应划出专项资金,对农机维修网点予以扶持,促进农机维修网点更新设备,提高修理水平。 (倪景仓 曹素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