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LM(产品生命周期管理)解决方案已经成为重要的信息化项目。对于PLM的价值和应用推广,本刊记者采访了SAP高级咨询顾问肖伟先生。
《环球供应链》:越来越多的人关注PLM,PLM存在的价值何在?
肖伟:说到企业的信息化,最普遍的是ERP,产供销、财务、人力资源都集成在一个系统上。但ERP侧重于对企业内部采购、生产、销售等流程的管理,产品设计、研发阶段产生的复杂数据包括不进来。借助ERP进行成本核算,开展物料需求计划要用到物料代码、产品结构等数据。
对于制造企业,尤其是一些高科技企业来说,在产品设计和研发阶段,大部分物料需求都是确定的。研发直接决定了后面的物料采购、生产工艺,甚至到最后的保修和回收,这个过程中产生的复杂数据独立于ERP系统之外,是不便于企业管理的。更进一步,国内很多制造企业,使用的应用软件各种各样,比如SAP R3的用户中也在使用一些其它公司的产品,不同的软件通常带来信息相互不集成,这就是我们常说的信息孤岛现象。PLM的诞生则弥补了产品信息间的不集成,将研发阶段的信息导入到ERP系统中,消除了研发与生产制造之间的鸿沟。目前国内的制造企业,如果产品的品类、型号比较多,一般都要借助PLM进行产品数据管理。其实这个层面上的PLM还算不上是整个产品周期的管理,而是发挥了在研发数据和ERP之间摆渡的角色。
事实上,PLM应该是对产品整个生命周期的管理,一直从最上游的研发设计到最后的销售回款和售后保修,其发挥的作用是缩短产品的研发、上市和销售周期。它的外延应该是比ERP更广泛,但目前国内对此的信息化项目还不多。
《环球供应链》:PLM主要适合哪些企业的应用?
肖伟:凡是与产品和数据有关的企业,都能够使用PLM。比如,银行虽然不生产POS机等产品,但需要对这些产品进行定期更新、维护管理等。这样PLM虽然不是从产品研发、生产的起点开始,但关注了产品从销售到报废的过程,这也是生命周期——资产生命周期管理。甚至银行的数据从输入到最后的失效,也是有生命周期的——信息(数据)生命周期。
在制造业上,我们通常把制造业划分为流程性制造业和离散性制造业。比如宝钢这样的钢铁厂,把铁矿石采购、冶铁、炼钢和销售等流程理顺了就可以了,不需要借助过多的外部研发资源。但在产品外形复杂、零配件众多的各种离散型制造业,比如汽车零部件、工程机械、航空航天、3C、通用机械等产品上,不借助PLM进行产品管理肯定会一团糟。
离散形制造业的生产模式又分为大批量生产与单件小规模生产,如汽车、家电、消费品企业每年生产几十、上百种产品,每种产品每年的产量为上万件,按照市场要求进行改型设计,局部创新等;而飞机、航天、装备等行业产量不大,但产品设计复杂,单件的价格较高,产品按照定单方式进行生产,按照用户的要求进行改形、创新,必须到现场为用户进行安装、调试。
《环球供应链》:是不是可以这么理解,离散型制造业需要研发协同,与供应商进行更紧密的联系,因为研发资源可以外包出去。
肖伟:对,你说的很对。当一家企业要设计一款新产品的时候,企业要的一些备件是需要供应商来提供的。在设计过程中,企业也应该知道哪个供应商能不能提供我所需求的部件,所需要的技术参数是什么样的,这样企业不仅仅在制造阶段,同时设计阶段也要与供应商以及合作伙伴交换信息,因为企业要告诉它的供应商,究竟需要什么样的产品,供应商才能提供相应的部件。反过来一个大的产品的设计,某一块要外包出去,企业与供应商之间同样需要相互沟通,而PLM也会提供网上协同开发的功能。
6/27/2005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