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营企业老板普遍关心投入产出比,“投一元钱,如何能在最短的时间内生出10元、甚至100元”,因此在民营企业中,信息化少有“万千宠爱在一身”的待遇。那么,在企业的信息化环境与IT系统要求相去甚远的情况下,CIO该如何推进信息化呢?
对此,在报喜鸟集团多年从事信息化工作的CIO周宏钧有着自己的技巧。最初,他根本没有考虑购买套装软件,而是根据企业的实际需要,定制开发局部系统。他希望通过“润物细无声”的信息化进程,让企业上上下下通过亲身接触、使用信息系统,切实体会到信息化的好处,自发地增强对信息化的认可度。“这样,随着企业本身业务的增长和规模的扩大,到定制开发满足不了我们的需求时,再切换到成熟的大型套装软件上,就水到渠成了,不会再遇到阻力了。”10几年下来,报喜鸟的信息化推进得有声有色。周宏钧通过“曲线救国”,实现了其信息化目标。
周宏钧采取的“曲线救国”策略在有的人眼里难免有“浪费、折腾”之嫌,但如果不这样做,在企业信息化基础与系统要求存在着巨大落差的情况下,直接引进套装管理软件,最终浪费会更大。在企业信息化环境与IT系统存在着巨大落差的情况下,如果企业强行整体推进信息化,只能落得个两败俱伤的局面。这样的情况并不是没出现过。前两年,杭州一家著名的民营制泵企业的老板下大决心要在企业内全力推进信息化,他引进了国际著名的ERP套装软件。无奈是老板心有余,而企业整体力不足。由于没有采取有效的手段消除企业落后的信息化基础和系统之间的差距,ERP系统实施到一半就瘫痪了,“上也不是,下也不是”。
所以,在特定的信息化环境下,“曲线救国”自有其存在的道理。泉州著名的民营企业恒安集团采用的也是“曲线救国”的策略:先在相当范围内采用定制开发模式,以一步步地缩短与固化了先进管理模式的套装软件之间的差距。
当然,除了上述3种缩小现实与信息化理想之间的差距的策略和差距外,实现信息化理想的方法还有很多,如理念宣传、严格要求实施方、持续改进等都能达到相应的作用。但无论如何,最重要的是,CIO必须先冷静地分析企业的信息化现实与理想之间的差距,脚踏实地地消除差距,单凭“没有条件,创造条件也要上”式的豪言,企业永远也实现不了自己的信息化理想。
6/16/2005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