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AI是个实施性很强的项目,实施中可能会遇到的种种问题,其中一些问题非常典型,我们把这些问题列举出来,采用问答的形式进行讨论。
1.技术标准如何选择?
建行提问:在实施EAI的过程中,虽然要采用松耦合的方式,但是具体来说耦合的方式是哪些,采用的是什么技术?这需要确定。比如说我们是采用JCI的方式,还是用JMS的方式,虽然我们用的是松耦合,但是一定要知道采用的技术标准是什么。
厂商看法:如果把交易系统集成到EAI框架里面看,不一定非要采取JCI这样的标准去封装它。建行交易系统的业务逻辑已经开放成一个服务,去做集成的时候,我们可以把这些服务以适配器的方式,就可以去调用,可以实现集成,这样的工作量可能小一点,复杂度也可能更小一些,是一种选择的思路。
2.EAI的技术架构与产品之间的关系
建行提问:从技术路线上来看,各家厂商之间也存在着一些不同,我们的架构和我们的产品选择之间有没有相互依赖的关系,这种依赖关系强不强?是不是只有确定了产品之后,才能决定架构,还是有其他的选择?
厂商看法:架构不可能完全独立于产品,至少有80%依赖于产品,然后再看这个产品能不能适应这个架构。可能这个架构在最后实施的时候会被影响一部分,但主要是自己要制定一个架构,比如我们通常说选一个EAI架构,应该有一个确定的业务流程,具体需要选择一个相应的组件来实现架构,市场上可供选择的组件也不多,可能在建行里面有很专用的组件,也可能以后有新的组件。你选择一个架构以后,这个架构通常涉及到应用之间是什么样的关系,但是具体到应用的时候,还是需要开放的架构会比较成熟。
3.数据标准先行,还是EAI先行?
建行提问:我们现在的信息处理没有统一的格式,在做EAI之前,是否应该把银行的信息处理格式做好?
厂商看法A:这就像鸡生蛋还是蛋生鸡的问题,总要有一个先做好。假如你已经有了10个不同的应用系统,通过EAI可以定义出信息处理的规则和标准,所有的应用系统往上靠就可以了。这个向标准靠的过程非常烦琐,有一定的工作量,但是一旦投入下去,效果会越来越明显。
厂商看法B:很多企业在让我们实施的时候,都提出要做一个规范的数据模型,但是从我实施的经验来看,大部分数据模型都是逻辑上的,有这么一个逻辑上的模型定义各个系统之间数据模型,可以通过映射在语法和语义上来定义。
4.遗留系统的问题
建行提问:银行里遗留了许多独立的应用系统,这些系统有专门的接口和转换程序,有了信息总线后,这些老系统被联系到一起,可能在效率方面会有一些损失,有损失没关系,但这中间是一个怎么样的转变过程,是通信平台的转换,还是整个系统的更换?
厂商看法:大家可能觉得业务流程管理一定是针对新系统的,实际上不是这样的,业务流程管理对已有的系统也可以实现,甚至对已有的系统用业务流程管理也可以进行监控,细到流程内部,不仅仅是跨系统之间,系统内部也可以控制,还可以进行动态的修改。
5.项目管理的问题
建行提问:我们觉得就银行的IT管理体系来讲,EAI的项目对管理体系有比较大的影响。我们觉得在开发过程中的管理,包括项目管理,以及我们的运营维护系统管理等等,这些都和EAI的架构密切相关,我想问的问题是:在我们目前整个EAI架构逐渐规划和落实的过程当中,我们配套的IT的一些管理政策,开发的管理、运维的管理、系统的管理,这种配套政策如何制定,之间是一个什么样的关系,我们目前需要做哪些工作?
厂商看法A:从我们过去的经验来看,科技部这方面应该以EAI做为牵头的项目,科技部可能要成立一个工作组或者是工作协调委员会,这个委员会实际上是利用EAI这件事情,整个作为一个驱动后面工作协调的一个工作组,或者是说工作流程重组的工作小组,应该有这么一个工作小组进行驱动,跟其它项目结合起来。
厂商看法B:EAI的项目开发跟其他项目的开发有一些不同,EAI尤其在以业务流程为主导的开发,总结起来就是:架构要早,而且还要小步快跑,EAI是一个很大的系统,你一定要非常清楚,规划的时候不要太大,要能看得见、摸得着;还要天下为公,尽量把各个系统的服务都能够抽象成一个公共的服务。通常像我们在国外做EAI的时候,如果能够确认100个业务流程的话,通常都是按照业务的功能,比如说第一批我们先做三个环节,能够完成一个具体业务功能,下面再确认几个,一步一步把业务流程实现,实现一批调试一批,比传统的系统开发有更多的阶段。
6.EAI与安全系统的关系
建行提问:你们认为用EAI技术进行系统集成后的安全控制应该是怎样实现的,或者说因为信息整合以后,它的安全性应该怎么整合,你们是提供现成的技术产品,还是靠我们自己建立安全平台或者其他的一些方式来实现?
厂商看法:系统从网络层面、应用层面、数据层面来看,安全机制都是要确定的。你问哪个系统去控制业务层面,这是要针对不同的业务系统。系统安全这块,EAI都会提供安全的认证技术,或者是开放性的接口,可以很好地跟安全产品做衔接,但是最关键的就是安全政策。因为企业本来就有安全体系,怎么样适合在企业已有的安全环境,然后针对新开发的应用和已有的业务系统做出好的安全的规划,这是最关键的。从基础层面上来看,数据加密传输或者是XML的加密,或者是用户级别的控制,各家厂商都会有办法,但是安全政策的这块东西还是你们自己考虑。
5/31/2005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