钢铁行业是制造业中流程最长的行业,这也就意味着他们的信息化是最复杂、最难以完成的。业内有这样一个不成文的说法:谁要是将钢铁行业的信息化做好了,做其他行业不在话下。
我们且不论这一说法的确切与否,但它肯定表述这样一个现实:钢铁企业信息化是非常难以实现的。
它实现的难点并不在于ERP,而是在于生产端,也就是DCS(生产控制系统)与ERP相连的MES(制造执行系统)系统是重点中的重点。
说到MES,不得不举宝钢的例子。钢铁企业MES覆盖了能源中心的管理、铁前生产管理、炼钢、连铸、轧制及涂镀等工艺构成的制造过程,重点在炼钢之后。它按照用户订单,编排、协调由炼钢、连铸、轧制、涂镀组成的工艺路线,并根据质量判定的结果,调整中间产品,使之均衡而经济地生产,最终把订单转化成作业指令。
对上,MES接受从ERP来的生产计划,把它分解组织成为产线和机组的作业计划和作业指令,告诉它的下一级系统PCS如何生产;对下,MES同时从PCS收集生产实绩和检验化验结果,对突发事件进行调度,并向ERP反馈生产实绩。宝钢对MES的研究其实可以追溯到2000年,那时候宝钢的工作人员在炼钢连铸车间了解生产工艺,熟悉生产流程,将车间生产管理作业透明化,并在此基础上优化生产管理。其实,由于炼钢连铸的生产工艺较复杂,工序繁杂,如何在合理时间内进行科学调度一直是令总调和领导头痛的事。以此为突破口,宝钢MES部门分析生产工艺,首先建立了一套生产调度模型,并研制出相应的调度算法。以此为理论基础,开发出一套专家调度算法软件系统,并将其应用于宝钢炼钢连铸车间。炼钢连铸车间从此摆脱了人工调度的局限性,减少了能源消耗,节约了调度时间,大大提高了生产效率。这就是宝钢MES部门最初的研究和成果。宝钢一钢公司的MES系统2004年5月正式全面运行,实现了现场控制设备与企业管理平台的上下无缝连接和信息共享,同时前后贯通了炼铁、炼钢、热轧整条产线,实现了全过程的一体化生产控制。
那么,MES为什么这么难,又这么重要?
关于MES的定义存在一些不同的表述。但是,有几点共识还是普遍被接受的:MES在整个企业信息集成系统中承上启下,是生产活动与管理活动信息沟通的桥梁;MES采集从接受订货到制成最终产品全过程的各种数据和状态信息,目的在于优化管理活动。
换句话说,管理端拿到定单,需要下放到生产端排产生产,就必须经过MES进行任务分解。生产端的反应速度是以机器或工艺为单位的,要远比管理端快速复杂。在生产控制领域,时间是以秒甚至毫秒计算的,一个生产线上多长时间走一个流程,经常精确到分秒不差的地步。而ERP则至少将这一时间放大到10倍甚至100倍——财务数据晚出来十分钟基本没有关系,库房配料早到一分钟也无非就是稍等一下而已。
将管理端的任务分解到生产线和机器上进行分秒不差的排产,当然是MES的作用;同时,将生产端的数据及时反馈到管理端,以帮助ERP进行决策也是MES的作用。
说到这里,当然所有的制造企业都会问这样一个问题,我是不是必须要做MES?
其实,MES在行内备受争议。这主要原因有两个,一是太难,谁都没有把握能做好,甚至连做好的方法和途径都没有;二是太贵。
都说ERP组织和实施过程复杂,费时费力。MES则完全可以和ERP在费用上相“媲美”。对于很多制造型企业来说,底层它可以买生产线提高劳动生产率和质量,高层可以赶时髦做ERP搞清楚财务、库存、成本和销售,这都是迫在眉睫要解决的事情,再拿出那么多钱做MES?心里打鼓。
在专家中也有不同的想法。有的专家认为,企业做MES暂时是劳民伤财的事情,不如把ERP往下做点加个底,或者DCS往上做点加个帽子替代MES;也有的专家说,底和帽子都不可能替代MES,你可以先绕过这个难题,但早晚都得面对。这可让经常听专家建议的企业心里打了鼓:这MES是上还是不上?怎么上?
所有的系统上不上都得看企业的实力。宝钢做MES做了很多年,虽然最后成功并且推出了一个专门在MES上擅长的宝信,但以前也失败过。但是他们的经济实力允许他们做这种尝试。换句话说,咬定青山不放松也得有资本。一般的企业是没有这样大手笔的。
但是不做MES就永远是个半拉子工程——现在可以凑合过,而且过得不错,但很难将生产管理进行良好的沟通,将来早晚得做。
不妨来个变通的方法,这也是目前用户中较为流行的方法。
首先,绑定一个合作伙伴,这个合作伙伴最好是当年做DCS的企业或者ERP的企业,让他们留下接口或平台,然后由他们进行评定并负责实施MES工程,不过这也略有不同。ERP厂商在自己并不擅长的MES领域,大都捆绑着专业的MES企业,比如SAP在钢铁行业捆绑着德国的PSI。而工控厂商则更直接,而且开始有了一个平台或软件,将生产数据收集起来,成为上层ERP与下层MES的数据通道。
无论怎么说,MES都是未来制造企业的重点和难点话题。
5/30/2005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