缺乏有效管理已经严重影响到中国企业的发展乃至国家的可持续发展,在推动企业信息化建设的同时,要把管理变革与ERP应用和企业信息化建设有机地结合在一起,最终推动企业管理变革,从而再创竞争优势。科技部863/CIMS企业管理与电子商务专题组金达仁教授日前在接受记者采访时一再强调。
2003年,瑞士IMD创建的国际竞争力评价要素分为经济运行、政府效率、企业效率和基础设施四大类314项指标,评选结果是中国在参评的60个国家和地区中排名第29位。为什么这个排名比较靠后呢?一个主要的原因就是中国的企业效率这项指标在60个国家和地区的排名中仅列第46位。金达仁认为,由于这项指标表现不佳,最终制约了中国国际竞争力的提高,这是中国企业缺乏有效管理所导致的问题。
金达仁认为,中国企业缺乏有效管理的深层次原因首先是缺乏完善的公司治理结构、缺乏人力资本管理、缺乏明确量化的企业发展战略。目前很多企业有战略目标,但这个战略是否切实可行值得研究。此外,是否都有一些具体的指标、策略和措施来支撑发展战略的实现也值得考虑。
其次是缺乏协同的供应链管理体系,缺乏科学的企业绩效评价体系,缺乏全面和深入的全员培训教育,缺乏核心竞争力,缺乏创新能力。
缺乏创新能力表现在两方面,一是由于分配机制不到位,直接影响了企业CEO的积极性和创造性;二是企业中高层领导缺乏新思想、新观点、新理论的培训教育,实际工作中难以用这些先进的思想和方法来有效地推动企业管理变革。
再者,缺乏基于供应链管理的IT系统。IT系统不是一个局部、单项的子系统,而是一个整体,是面向供应链上下游整个环节的系统。从目前情况来看,全国企业信息化建设状况不容乐观:国资委2004年年初对其所属的2000多个企业进行调研分析,只有10%的企业在应用ERP,这说明我国企业信息化建设仍然面临很大的挑战和压力。
金达仁表示,提出“企业缺乏有效管理”这个问题的目的是希望在推进ERP应用和信息化建设过程中,必须突出企业管理变革,一定要把管理变革与ERP应用和企业信息化建设有机地结合起来,从而再创企业竞争优势。
一方面,广大企业面临着经济全球化和中国企业缺乏有效管理的挑战和压力;另一方面,一些企业从提出这种项目需求到立项,直至最后签定项目合同,周期很长,有的要1~2年时间,有的甚至更长一些。这种现状不利于ERP应用和企业信息化建设进程的要求,也不利于企业推进管理变革、再创竞争优势的要求,金达仁最后建议,国内企业应该尽快科学地作出应用SCM、ERP、BMR和IT的决策。
5/24/2005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