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线工博会

航天科工集团206所:用好“信息化毛笔”
作为现今的企业人士,也许你会错过一场时下最流行的大片,错过一次悠闲的长假远足,但是,你无论如何不会错过一次企业信息化的盛宴。它正如火如荼,每时每刻在企业这个大幕上演着。那么,企业人将如何审视、定位自己扮演的角色呢。中国航天科工集团第二研究院206所(以下简称航206)欧洪武主任认为,PDM、ERP等信息化软件就相当是毛笔,如同判断一个人是否书法家,不是看他手里有没有一支高级“毛笔”,而是看他如何运用这支“笔”的;同样判断一个企业是否真正在做信息化,不是看它有没有PDM、ERP等时髦的软件,而是看它如何运用的。他的观点,信息化是一种理念、一种哲学、一种战略。
毫无疑问。同样一支毛笔在书法家手中与在普通人手里会有极大的差别。于是趁着“全国PDM/PLM产品与应用开发高级研讨班”的间隙,笔者与欧主任,就航206的“信息化运笔”。作了一次简短的交流。谈话间不乏由此而引发的对信息化问题的思考,企业人将如何用好这支信息化毛笔?
一、初拾“信息化毛笔”
随着科技进步和市场经济中以满足客户为导向,产品及产品生产的复杂程度越来越高。产品的研发周期与成本,已成为企业核心竞争力,并越来越受到企业的关注。
资料显示,中国的信息化起源早在1959年,而不是人们普通认识的80年代,在制造业方面,1959年,全国计算机工业的产值达4605万元,北京、上海、天津等地相继建立了成龙配套的计算机工业。从上世纪60年代开始,解放军在军事保密通信中使用了计算机;两弹一星的全部工作都离不开计算技术的贡献。60年代初期,大庆油田、电力监控、数控机床等的计算机应用工作也已开始。1976年,我国的光通信产业开始建立。由此可以看出中国的军工航天航天领域,是最早引入信息化的制造行业。从现在来看,我们仍不应该忘记那些上世纪50年代,在极端困难的条件下,为中国信息化作出重大贡献的一代英才。今天,信息化的进程己从MRP到MRPII,再到ERP,其中又衍生出PDM、SCM、CRM等技术门类。
航天是较早进行信息化的行业之一,并且已经取得了一定的成就。而随着对企业信息化能力的需求不断增加,尤其企业对信息化的实施效率提出了越来越多的要求,信息化应用已经从硬件的基础建设为主转向了软件应用服务为主。各信息系统之间的要求互联互通和信息共享,这对分布地域极广、信息系统众多的航天制造行业来说,提出了新的要求。
航206所信息化工作起到较早,98年8月完成了全所计算机网络的建设工作,2000年以前信息化工作的重点放在网络系统的建设与维护上,2000年以后航206逐渐开始引入软件应用系统,包括办公自动化、物资管理、质量管理等。2000年初,航206所接受了一项集成度极高的产品研制任务,传统的平面设计手段已经无法解决机构干涉的问题,为此航206引入了三维CAD设计手段,经过几年的运行,积累了大量的经验,锻炼了一批人才,目前航206所是航天科工集团内开展三维CAD较好的单位之一,因为集团的三维CAD标准就是航206制订的。
二、航206遭遇“信息孤岛”
航206是机、电、液一体化的高科技、综合性工程技术研究所,组建于1970年7月,在航天领域从事某系统工程的研究、设计及生产。全所拥有员工数百人,其中技术人员占80%,研究员和高级工程师近百人,博士和硕士研究生40多人,拥有部、院级和享受政府特贴的专家17人,是国家教委认定的兵器发射理论与技术专业的硕士授予点。通过三十多年的研制生产实践,航206培养造就了一支技术作风硬、理论水平高、实践经验丰富的科研生产队伍,先后获得各级各类科技成果奖91项,其中国家科技进步特等奖1项,一等奖2项,二等奖1项。
然而,随着市场的进一步开放,航206也面临着巨大的压力。在定单的效率、组织采购、业务整合上,所承受的压力和面临的挑战是其他任何行业所无法想象的。要应对这一切,航206将切入点放在信息化建设的完善上。
“单点的技术的应用我们可以做到全国领先,但整体的应用情况,不好说。”欧洪武介绍。从航206的研发特点,属于多品种,小批量,定制。产品复杂程度极高。生产经营采用12字方针, “两头在内,中间在外,关键在手”。产品研发阶段与产品出厂都在航206所内部完成。这个生产的过程中极大的利用了社会资源。如果没一套有效的管控手段是做不好。在这方面,欧洪武表示,航206目前还没有太好的方法,基本上还处于较初级的阶段。航206自98年局域网建成,当时的考虑,也是先建成信息孤岛。再搭桥。
信息孤岛不可避免吗?
欧洪武认为,关于“信息化孤岛”的问题,不应该一概而论,是好或不好。应该透过现象看本质,这是信息化全局规划和现实应用之间的矛盾,应该用对立统一的观点辨证地看待这个问题。粗一看,信息化全局规划和现实应用两者是矛盾的,不仅概念相左,而且都在争抢宝贵的资源。但仔细思考一下,这两者实际上是相辅相成的,鼓励信息化的现实应用,花钱不多,却可以达到培养员工信息化意识、摸清信息化建设的规律并解决一些实际问题,夯实信息化全局规划的基础。而抓好信息化全局规划可有利促进信息化的现实应用,保护现实应用的投资。
同时他指出,片面强调那一方面都是不对的,过分强调现实应用,解决眼前的需要,会不可避免地造成大量的“信息化孤岛”,浪费投资。如果完全否定“信息化孤岛”现象,强调规划压倒一切,不及时解决现实的需要,信息化就没有生命力了,所谓一年是“规划”,三年是“鬼话”了。
所以我们要做的是按照信息化的全局规划来积极的建设“孤岛”,把“孤岛”逐步纳入信息化的长期规划。
欧洪武给笔者做了一个比喻,信息化建设就好像在公园划船,全局规划好比船的舵,现实应用好比船的双桨,如果你划过船,你就会明白,要想到达目标,“舵”和“桨”是缺一不可的。船没有速度时,舵根本就不起作用;但如果使劲划而不掌舵,只会原地打转。
那么,由些可见信息化孤岛是信息化全局规划的基础,而信息化全局规划是信息化孤岛的未来。你说它能否避免?
而信息孤岛的危害也将在企业的发展中日益突出,如何摆脱信息孤岛?整合是必然的趋势。
“信息孤岛”已经日渐成为阻碍航天产业信息化深入发展的障碍。由于在建设之初,没有相关的架构设计和技术,问题伴着成果同步而来。各系统间缺乏必要的协作和沟通,首先,每个系统都有一套自己用户组织架构,随着系统的不断增加,导致管理复杂,维护成本高。其次,各个系统相互独立,导致数据很难共享,为了做一份报表,往往要查看几个系统。这导致了原有的系统愈发展,呈现的类似的孤岛问题就越多。并将以提高效率、加强沟通、提升管理灵活性和及时性为目标的信息化建设,带入了一种僵局。
用欧洪武的话来说,信息化建设应从企业级的高度考虑。要提升航天制造企业的生产研发能力,降低企业的运营成本,提高定单完成的满意度,对内部的人员、信息和流程尽早进行整合已经成为了航天制造企业的当务之急。航206目前最紧迫的是企业信息集成规划, PDM只作为牵引。如果原来建立的孤岛不能纳入集成的新系统中,可以让孤岛走开,但设计不走,数据不走。
三、航206 PDM进行时
航206关于PDM的尝试实际上可以追溯到2000年。当时,航206曾经先后邀请几家国内著名的PDM厂商入所访谈,但最终没有获得清晰的方案。欧洪武表示,当时也是出于信息化建设的战略考虑,航206遂改变策略,决定先进行局部试验,通过从局部的应用积累经验。即从横向和纵向两个方面来摸索经验。
横向是建立的三维协同设计平台,依托这个平台,不同部门设计师可同时对一个三维模型开展协同设计。纵向就是欧洪武自行开发了一套技术文件签署发放系统,实现了文字内容技术文件的网上签署、发布。实现了初级的文档管理。这套系统中文档的格式只限于word。据介绍,当时的开发由于针对所里的使用情况,得到了有效的应用。正是通过这两方面的探索,为以后的PDM系统建设积累了大量经验。
2003年下半年,产品生命周期管理系统的概念轮廓逐步形成,航206所正式启动了PLM系统建设工作。为期一年半的调研、选型工作,先后邀请三家国内厂商、三家国外产商到所内安装演示系统,进行了为期一个月的测试工作。2004年底,经过招标最终选定某国外厂商的PDM产品。目前正在进行实施方案的编制工作中。
航206所PLM系统的总体思路由设计数据中心、制造数据中心、维护数据中心和三化数据中心组成。
设计数据中心管理设计过程的产品数据。按照产品层次结构分阶段管理产品数据,一个研制阶段一套数据。管理机制能够体现随着研制进展,形成不同方案和多个版本。
制造数据中心管理制造的输入数据,按照产品层次结构组织数据,以制造批次为技术状态管理项目。根据计划部门发布的生产调度令从设计数据中心提取部分数据形成本次生产状态,同时增加仅对本状态有效的数据。
维护数据中心管理产品售后的产品数据,按照产品层次结构管理数据,一个交付台次一套数据。产品一旦生产、交付,制造数据中心的数据按交付台次转入维护数据中心,同时增加调试、检验、交付和维护等过程产生的数据。
三化数据中心管理通用产品、三化产品和专家知识库(如液压专业知识库、控制专业知识库等),其中产品数据按照专业分类结构管理数据,可以直接供设计师选用。
上述四个数据中心既相互独立又紧密联系,其独立性体现在可独立运转,分别提供设计、制造和维护阶段的技术状态管理服务;而紧密联系则体现在产品数据在四个数据中心之间的依次传递。
四、用好信息化毛笔,人才是关键
从笔者与航206人接触中,非常切实地感受到了他们的人文精神。"诚实、谦和","勤奋、认真","求实、创新"。航206所,一贯重视精神文明建设和人才的吸收、培养、使用,特别是能为年轻人提供施展才华的舞台。对那些专业理论水平高,工作能力强,业绩突出的同志,所里在职称、岗位津贴、住房、深造学习等方面对他们实行倾斜政策,并从制度上予以保证、落实。奖励先进,保证一般;在人员培训方面,在经常举办各种针对性很强的业务培训以外,不定期的为年轻人提供各种深造学习的机会,使他们能够在理论上有进一步提高。航206为员工提供一个良好的工作、学习、生活环境,使每一个员工更好的发挥他们的才智和潜能,为206所的建设、为航天事业作出更大的贡献。
相信正是这种以人为本的定位,航206作为自己信息化建设的主人。真正将信息化工具与管理思想融入到生产管理实践中。如今,航206所全体员工正在为实现一个"具有一流人才、一流技术、一流管理、一流手段、一流产品的集科研与生产一体化的研究所"的目标而努力。
航206的信息化道路还很长,如果说,信息化是毛笔,那么,航206人正在潜心钻研信息化的书法之道。 5/13/2005


电脑版 客户端 关于我们
佳工机电网 - 机电行业首选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