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龙芯就是要打破境外芯片巨头在中国的垄断。”中国工程院院士、中国科学院计算所所长李国杰斩钉截铁地说。在李说这番话之际,“龙芯2号”终于在经历了3年多的持续开发后,于日前呱呱坠地。
尽管有无数的处理器应用厂商屈服于英特尔坚不可摧的垄断,国产“龙芯”还是义无反顾地将打破外国巨头的垄断视为己任,中科院计算所(以下简称计算所)甚至把“龙芯”的战略高度提升为中国信息产业领域的“两弹一星”。而随着“龙芯2号”的成功发布,以及计算所和综艺股份合作成立将龙芯纳入产业化发展的神州龙芯公司,这更增强了国人抗衡英特尔的信心。
信心无疑对推广国产处理器增添了有力的砝码,但“龙芯”在技术上表现出来的与世界先进水平的差距,不得不让人质疑其市场接受程度。同时,在带有政府干预市场的背景下,这颗小名为“狗剩”(Godson)的国产处理器的市场化就更值得探究。
市场的转向
“龙芯2号”是我国自主研制的可用于桌面和笔记本电脑的通用处理器,它的性能相当于英特尔的“奔腾3”处理器,能够运行完整的64位中文Linux操作系统和OpenOffice办公套件,具备了桌面PC的基本功能。
在立项之初,“龙芯”瞄准的市场目标是政府采购,希望凭政府订单迅速站稳脚跟。不少人认为拥有政府采购支持的网络电脑(NC,network computer)将成为它最大的市场方向。事后证明,这样的既定方针完全错误。在“龙芯1号”问世之后,将其产品进行产业化的成果屈指可数,在规模和销量上也未成气候。
在北京市政府2003年招标采购NC的行动中,由于要求主频必须在400MHz以上, 主频仅达到266MHz的“龙芯1号”只能与订单失之交臂。
同样,在其他市场上龙芯也是“出师不利”。计算所的兄弟单位——曙光天演信息技术有限公司推出的“龙腾”服务器就采用了“龙芯1号”。这款服务器本意是应用在对信息安全有较高要求的电子政务以及电子商务等领域,“但由于性能不满足应用,‘龙腾’服务器仅售出几台后就难以继续推广。” 神州龙芯公司市场推广部部长步健告诉《IT时代周刊》。
遭受几度挫折后,计算所和神州龙芯公司终于认识到不能把产业化的希望寄托在用户的爱国热情中。李国杰院士坦承,CPU虽是涉及国家安全的特殊产品,但卖产品就是卖产品,不能加上过多政治色彩,必须靠产品本身的可靠性、高性价比和出色的服务取得用户的信任。
基于“龙芯1号”市场推广的不利,神州龙芯公司把“龙芯2号”的主要应用集中到了数字机顶盒、NC、税控机和服务器等领域。而在芯片真正出来后,公司方面再度把目标伸向了更广阔的普通用户。
和英特尔、AMD公司的同类产品相比,具有完全自主知识产权“龙芯”系列处理器具有成本低的优势。“所以我们在保持性能的基础上,生产出百元左右CPU、千元以内的电脑是我们的目标,我们相信‘十一五’计划期间能够实现。” 李国杰院士说,“借用配置有该款处理器的电脑,我们的目标是要让7、8亿农民都能使用上廉价PC,都能上网。”
根据李国杰院士的规划,“龙芯”系列芯片的后续计划将紧盯英特尔性能5倍于“龙芯2号”中的2C系列和相当于“奔腾4”的2D则将于今年5月交付流片工序。
从嵌入式入手
仅就“龙芯”而言,市场推广工作比研发工作更为艰苦。
据悉,主导“龙芯”设计的计算所研究员胡伟武博士曾向李国杰抱怨,“为什么英特尔的事情、联想的事情、微软的事情都要我们来做?”李院士的解释是,“因为我们的产业不成熟。”因此,除了市场目标、产品策略上的调整变化,在商业模式上,“龙芯”也一直在探索新的道路。
李国杰认为,中国企业做PC芯片,不仅要面对强大的英特尔,还要面对巨大的知识产权壁垒。他告诉《IT时代周刊》:“更何况,PC市场已经开始饱和,是正在走下坡路的产业市场。”神州龙芯公司总裁曾明也向《IT时代周刊》介绍道:“2年来,我们一直在探索产业化的道路。我们的IT产业已经进入了后PC时代,这是一种共识。PC是一个很成熟的市场。‘龙芯’要产业化,就不能沿着英特尔的老路走,必须开辟自己的产业化道路。”
IC发展历史已表明,通用CPU是IC技术发展的源头。最先进的IC制造工艺往往首先在通用CPU上使用。如果不做通用CPU,就只能永远跟着别人,处于技术的下游。研制通用CPU是形成有市场竞争力的CPU核的重要途径。因为一个好的CPU核必须经过多种应用的考验,单独为应用做一个较专用的CPU难以扩充成较通用的CPU核。
从网络信息安全的角度出发,国家政治、经济、信息安全的核心技术要掌握在自己手里,也需研制自己的通用服务器CPU。
从计算所和神州龙芯公司的规划来看,“龙芯”暂时主攻嵌入式市场,但最终仍然是以发展通用CPU为最终目标。不过,神州龙芯公司承认当前的国产CPU并不具备与跨国巨头一比高低的实力,在未来的发展中,研发“龙芯”的观念必须走出“通用CPU=P4”的思维模式。因此,尽管“龙芯”没有明言针对的竞争对手是谁,但是在产品路线的选择上,还是避开了与英特尔和AMD的正面竞争,将目光投向门槛相对较低却潜力巨大的嵌入式市场。
中国软件行业协会嵌入式系统分会的秘书长郭淳学告诉《IT时代周刊》,嵌入式的定义是为具体应用设计制造的专用计算机系统。“嵌入式强调应用多样性,因此这嵌入式CPU市场不可能被垄断。”郭淳学说。
长期以来,业界倾向于认定一切非安装在PC机、笔记本、工作站、服务器内的CPU都被视为嵌入式CPU,而嵌入式CPU市场的巨大也非通用CPU市场所能比。据统计,通用CPU市场只占全部微处理器市场的1%左右。有专家指出,嵌入式芯片的应用非常广泛,一辆汽车需要用三、四十枚嵌入式芯片;一架飞机则可能用到上千枚嵌入式芯片。在手机、机顶盒、掌上电脑等多种产品里,都有嵌入式芯片。此外,一个比较现实的市场还包括,目前中国有超过20万所学校需要进行校园网建设,急需低价电脑和各种网络设备,这其中包含着巨大的商机。
中国工程院院士倪光南就认为,为各种信息设备(IA,Information Appliance),如手机、掌上电脑、信息家电、NC等提供芯片是国内芯片企业切实可行的做法。“开发嵌入式的CPU,不必有很高的技术性能。嵌入式CPU对半导体生产工艺的要求较低 ,一旦开发出嵌入式CPU和它的配套软件,可以迅速产业化。”倪院士说。
一方面是市场前景广阔,另一方面是当前在该市场上还未出现占有绝对优势的企业,“龙芯”此时的介入可谓恰逢其时。
IP服务同样让人忧
2005年1月,神州龙芯公司正式启动“龙芯”IP业务,这一业务模式为业界首创。主要做法就是把“龙芯”2年来经市场验证了的成熟的龙芯CPU裁减成多款可配置、适用的CPU IP(Intellectual Property,知识产权)核(指处理器核心功能模块),借此,龙芯公司新的业务模式就是提供IP服务,即在提供软硬IP时收取授权费用。此前,“龙芯1号”已经IP化,并成功应用于海尔、AVS的音视频解码芯片。据步健介绍,“CPU仍然是神州龙芯的主业,但提供CPU IP服务将是神州公司未来的新方向。”
传统上,IC设计是我国芯片产业最薄弱的环节,这主要反映在高级设计人才和IP核的缺乏,而IP核的作用是把一组具有知识产权的电路设计集合在一起,构成芯片的基本单位。这种业务模式可灵活配置具有完整知识产权的功能模块,可以根据用户不同需求提供性能功耗不同的IP核。但是,国际IP核联盟迄今没有任何中国内地企业的身影。据了解,外国的设计是基于系统级芯片,而国内不少企业停留在芯片仿制、系统组装阶段。
因此,在龙芯成为国内首家提供CPU IP服务的厂商后,业界同行不免担忧龙芯会在知识产权方面步威盛的后尘。此前,这家台湾芯片公司在专利方面跟英特尔打了很多官司,虽然没有输一宗,但也在财政、市场和其他方面付出了巨大代价。
但据神州龙芯公司的看法,“龙芯”在知识产权上和英特尔处理器不会产生冲突,两者采用了不同的结构并完全不兼容。据神州龙芯公司一负责人介绍,龙芯采用的是20年前由美国斯坦福大学开发的指令系统,最近几年才开始在国外推向市场并在各国申请专利,到中国开设分支机构也仅是去年的事情。“‘龙芯’采用该指令系统时,他们还没有来得及发展到中国。因此我们有这样的机会。再说,国家已为‘龙芯’的研发投入了1亿多元人民币的资金,政府方面也会和美方交涉这个问题。”该负责人说。
然而,对龙芯的担心还不止于此。有人担心当龙芯CPU成大气候时,外国公司可能趁机讹诈,或者借指令系统不断升级,以向中方不断讨要新的许可费。龙芯公司对此的态度是,“在芯片正式上市销售前,我们一定会按市场惯例与所有有关公司签订合理合法的商务协议,签订永久使用某一版本指令系统也是市场上允许的一种做法。”
对于知识产权,胡伟武的话非常干脆。他告诉《IT时代周刊》:“我拿不出什么来证明我们在知识产权上没有问题,但是别人也不能证明我们在知识产权上有问题。”
尽管“龙芯2号”在技术性能上有了很大提升,但是市场化的问题依然非常艰巨。而年轻的龙芯课题组的研发人员对挑战英特尔却充满了信心。胡伟武就表示:“我就不服气英特尔,在结构上,‘龙芯’就比英特尔有优势。”
另据《IT时代周刊》最新消息,神州龙芯公司加快了市场化的进程,并开始了“龙芯3号”的研发布局,相当于多处理器的“龙芯3号”将在“十一五”期间完成。
5/13/2005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