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的全球化,竞争的激烈化,使企业逐渐走向双赢的合作。一个企业依靠自己的能力很难在各个方面与竞争对手抗衡。从宏观上来看,竞争已不仅简单存在于企业之间,而是扩展到供应链与供应链,甚至是价值链与价值链之间。
在网络和协同技术迅速发展的时代,企业的合作需要通过互联网来完成协同式的商务。因此企业不仅要考虑内部员工技能和部门资源的集成,还要考虑与其它企业的协作,实现流程的跨组织化,以便共同提高对顾客的响应速度。这就需要利用信息技术,建立企业间的协同环境,扩大企业的接触范围和接入渠道,提高整个供应链的柔性。如何协调企业间众多复杂的业务往来关系,是企业变化管理所面临的新问题。
美国GARTNER Group咨询公司对于信息技术在企业管理中的应用,作出了三个阶段的划分:第一阶段,信息技术主要是在单个企业内部应用;第二阶段E-Commerce电子交易成为主流;而现在,带有"协同商务"鲜明标签的后ERP时代就在众多企业应用者和ERP软件厂商的簇拥下来到了。
后ERP时代的界定一定要追溯到现代企业管理的两个变革因素,企业环境变化和业务流程变化。这两个因素的强大影响力迫使原有封闭式企业的环境改变为以专业化分工、大规模生产企业为主流的环境;需要企业按照并行工程的概念去设计或调整工作流程,以提高业务处理速度和效率。ERP(企业资源计划)在这种不可逆转的变革中,越来越多地改变了原有的系统模式来适应其发展。
变革来临 协同是灵魂
美国GARTNER Group咨询公司对于信息技术应用的发展与趋势,作出了三阶段划分:1995年以前,可以说是信息技术应用的第一阶段。在这一阶段中,信息技术的应用,主要是以ERP为代表的单个企业内部的应用。ERP是面向交易的管理系统,通过重组企业业务流程,帮助企业实现了管理的规范化和标准化,并且加速了财务统计等业务。但是由于受IT技术发展的限制,原本是解决企业的供应链管理的ERP系统,难以突破不同企业之间的组织边界,企业之间难以通过信息的有效沟通,协同对市场作出快速反应。即使是在跨地区经营的企业内部也往往由于系统运行成本过高而难以建立企业一体化应用。因此,ERP系统不得不退居为一个企业内部管理系统,帮助企业内部实现资金流、物流与信息流的一体化管理。
1995年至今,由于Internet 的问世和普及,E-Commerce(电子交易)成为了信息技术的主流应用。这一阶段的基于Web技术的ERP系统为企业跨越组织边界、跨越地域限制,从而为企业真正实现供应链管理提供了可能。这时的ERP系统主要分两个方向向外扩展:一是基于Internet网络的采购管理,实现企业与供应商之间的网上采购业务管理,包括网上采购、竞购与拍卖和反拍卖等。二是客户关系管理系统CRM,其定位于产成品的整个营销过程的管理,包括市场活动、营销过程与售后服务三大环节管理。
在新"新经济"时代,企业界和IT界已寻求到一种B2B更好的运作模式--协同商务。
GARTNER Group 甚至将协同商务确定为21世纪第一个五年中,发达国家的信息技术的主流应用。究其原因,协同商务能确保企业决策的准确性和整体运作的高效率,尤其适用于合作制造环境。例如,在合作制造环境中,产品的设计可能是来自于专业设计机构,而制造任务将会由几家制造商来承担,相关采购可能要有几十家乃至上百家供应商来完成。问题是如何去协调设计、制造和采购活动,让各参与商能够协同工作在一起,一个必要的条件就是让他们能够共享信息,能够使有关的业务流程自动连接。这些正是协同商务所关注的问题。
带有"协同商务"鲜明标签的后ERP时代就在众多企业应用者和ERP软件厂商的簇拥下来到了。
主要发达国家或地区协同商务发展现状及趋势:
其次,我们观察一下主要发达国家的协同商务发展状况。其实,这些发展与变化早就得到了国外厂商的注视,并渐渐地在产品储备上予以应对了。自1999年Gartner提出协同商务的概念以后,协同商务迅速成为欧美发达国家研究的热点。许多协同商务的解决方案陆续推出,知名厂商如IBM的lotus sametime、quickplace结合IB,的websphere Suite提出的解决方案。SAP提出的协同、集成的、功能强大的Mysap.com协同电子商务平台。Oracle公司的基于门户的协同商务系统将与SAP进行比拼。JDE公司提出的Freedom to choose Power to share的ONEWord XE系统。
这些公司虽然界面上与功能上有明显的差别,但是从结构上看,基本上模块划分都是类似的,基本上是:工作流、人力资源管理、知识管理、客户关系管理、资产与产品管理、项目管理与财务分析管理为主。通过七个,模块的组合,集成为一个完整的基于web的企业协同商务的解决方案。协同商务已经成为新的争夺行业资源与行业垄断地位的战场,就像当年的托拉斯或者康采恩对于工业化发展的推动一样。
5/10/2005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