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者所在的公司是一家意大利独资的制造型企业,8年前进入中国市场时就引进了当时还是非常领先的一套ERP系统,该ERP系统在当时的环境下几乎是外资企业惟一的选择,因为进入中国的产品还非常少。
几年下来,公司的发展速度已经越来越让人感觉到ERP系统的局限性,尤其是该ERP的数据呈现能力非常差,且基于人才难觅的IBM AS400开发体系。为了达到管理和流程的要求,公司不得不耗费大量的资源开发各种解决某些具体问题的报表分析工具。由于业务变化迅速和人员的更替,这些定制的报表成为管理可持续性发展的一个巨大障碍。而事实上,没有系统规划的,就事论事的报表开发和数据呈现方式永远也无法真正达到管理集成化的目标,很难对管理决策起到真正战略性的指导作用,也无法构建出真正意义上的企业智能系统。
作为中途切入的信息系统的负责人,这种现状让笔者常有如芒在背的感觉。如何整合资源,建立结构化的高效的商务智能分析体系成为一个长期的心病。经过几年的搜寻, 始终没有找到一种能和现存ERP进行无缝集成的分析系统。大部分产品只是商业智能系统开发工具,并不提供对相应ERP的现成的数据分析系统。
终于有一天获悉公司目前使用的ERP的提供商开发了一套基于该ERP的“企业业绩分析系统”,其平台为当今业内极为领先的Cognos和Data Stream。不需要任何中间件和接口开发,这无疑是天衣无缝的解决方案。然而,项目的进展出乎包括顾问在内的所有人的意料,原来信誓旦旦的一个月变成了长达半年多的时间,至今仍然没有真正使用起来。这在本人项目经验中是前所未有的现象,也是在管理层和顾问看来非常“可耻”的教训。
时至今日,随着对BI系统的理解的加深和对整个项目进程的回顾,才发现商业智能应用的规划、设计、开发、实施是一项极其复杂的系统工程。我们对BI系统的把握实在是肤浅,而这种肤浅就是企业陷入BI陷阱的根本原因。以下总结希望能够对正在实施或者计划实施的企业有些启示。
统一协调,全局规划
BI系统由于是构筑于所有的业务系统之上,有着独特的复杂性和全面性。BI系统决不仅仅是一个单纯的IT项目的实施,它涉及到企业经营管理的各个方面,需要上至公司高层领导下至基层业务人员的大力配合。实施这样的系统的难度和所需要投入的资源远超于普通的业务支持系统。企业必须进行缜密的思考和全局的计划,把BI软件纳入企业软件管理的整体战略之中。全局规划不仅要对项目实施队伍做出规划,同时还要对项目后续的部署维护和功能的增强完善所需要的资源做出规划。商务智能计划必须有一个整体的愿景和路线图,否则,就很难统一起来。
在更细节化的层面建立逻辑化、系统化的方法对于项目成功也是至关重要的。在笔者公司,BI项目的开始并没有做到全局规划,统一协调。尤其是对资源的协调准备不足。虽然上下目标一致,但实际实施过程中业务部门并没有真正地投入足够的资源,潜意识里仍然把此项目看作是“锦上添花”的额外负担,这为以后的实施不畅埋下了伏笔。
报表系统和BI有区别
实现现有业务报表的问题常被作为BI应用的开始,笔者所在的企业亦是如此。虽然务实,但却是一个陷阱。传统的报表系统和BI是有本质区别的。传统的业务报表系统针对分离的事务处理而设计扁平系统,并不擅长于结构化的的分析和统计。而一个独立的BI系统,能够从传统业务系统中获取各类业务数据,通过数学模型建立多层次的分析体系,并将其转化成有商业意义的信息。BI的应用需求往往复杂多变。BI的实施复杂性远远超过传统的报表系统。不能带着传统事务处理系统的思维模式进行BI系统实施。
另外,报表系统和BI的使用对象和目的也不尽相同。报表系统更着重于短期的运作支持,而BI则关注长期的战略决策,甚至更着重于商业趋势和业务单元的联系而非具体的数据和精确度本身。BI并不是用来代替着眼于日常运做的报表系统的!这种理解的含糊也非常容易导致对BI项目复杂度和资源的投入要求估计不足。这是笔者所犯的第一大问题。
BI的组织和技能要素
建立BI体系需要许多技能,包括商务技能、信息技术技能和分析技能。然而要建立同时具备以上三种能力的数据分析部门谈何容易。善于联系看似不相关的事物并能有效地呈现它们之间的关系是一种非常难得的能力, 通常企业里面具备这种能力的人才很少,即使有也没有被充分重视。国际国内的BI人才奇缺。如果企业不能有效地组织BI活动(如着手建立集中化的BI能力中心和投资BI技能建设)将无法在战略层面展示BI的作用,且将面对至少50%的额外实施费用。而没有集中的,专门的BI功能部门,BI系统无法被深入和有效的支持。
由于人才的稀少,建立一个集中的,汇集各种人才的BI能力中心是非常必要的。来自不同部门的人以建立一种互相协作的BI队伍远比寻找同时具备三种能力的人才更现实可行。一个有效的BI能力中心有三个重要的任务:指导用户能够实现重复的BI任务(如管理报表和简单的重复分析)的自我服务;承担复杂的,额外的分析工作知道这些分析能够成为可重复使用的简单工作;确保BI系统的功能和潜力不被高估,实实在在地解决现实的问题。
企业建设BI系统的目的,是要从大量的数据中找出可以给企业带来增值效益的数据分析,但是这些数据必须有相应的人对其进行跟踪处理,否则BI的价值也就只停留在迅速做出报表的层面,BI的核心价值也被大打折扣。而所有的任务,都需要精心的策划和长期的努力。笔者所在的公司只有一个高负荷的规模很小的IT队伍,显然在BI能力方面并不具备组织上的条件。这点并没有被充分认识到,所以困难是显而易见的。
数据基础先行
“BI是数据驱动的应用”。BI系统建设的核心是坚固、高质量的数据基础。建立这样一个数据资料库的任务是极其艰巨的,要消耗大量的时间和资源。而企业数据的积累是伴随着各种基础信息系统的建设而进行的,这是一个长期的过程。
在基础系统尚未建立和完善阶段,切忌同时发动不同的系统建设,如笔者所在的公司在实施BI系统的同时就在建设分销供应链系统。不仅资源捉襟见肘,数据的质量和完备问题也是不可预料的因素。本意是整合公司所有的数据资源,但是数据资源仍在不断地变化,如何整合这些尚未确定的资源是一个巨大的挑战。
我们的BI项目仍在艰难地进行,有了这些经验和教训,我们坚信通过我们的努力,商业智能工具最终一定能够给企业带来巨大的应用价值,也许有可能超越我们的想象。
作者简介:默洛尼卫生洁具(中国)有限公司亚太地区信息技术经理, 中国地区物流经理。负责信息技术业务运作和信息技术服务中心, 领导一支高效率的信息技术队伍为远东地区及中国地区总部、分公司、办事处和关系公司提供信息技术支持(用户支持、网络管理、数据分析、软件开发等)。具有多种ERP产品实施经验, 作为项目经理, 他成功地在MTS中国及其关系公司实施了数个BPCS项目。
5/9/2005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