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线工博会

面向工业设计的知识管理系统研究
清华紫光集团公司 刘绍洋
一、信息时代的工业设计
现代信息技术的发展,在改变着我们的生活方式的同时,也改变着设计师们的工作方式,使现代工业设计的形式和内涵都在发生着根本性的变化。
首先,传统的工业时代的工业设计,其设计的内容、理论、方法和技术手段等,在企业逐步信息化的今天,都已经发生了深刻的变化。比如,简单、精确和统一,曾是传统工业设计的典型的风格特征。这种风格特征,主要是为了适应传统工业的特点而形成的。它们相对简单,是因为在旧的产品生产过程中不容许有复杂的造型设计;它们需要精确,是因为它要适应原有机械化生产的要求;它必须统一,是因为它必须要适应大批量协同生产的需要。现在,信息技术的迅猛发展,计算机辅助设计与计算机辅助制造等技术的进步,已彻底改变了传统企业的生产方式,它们在解脱了机械化时代对产品形式的束缚的同时,也同时解脱了工业时代对设计师们的束缚和限制。
在过去,一支铅笔和一张绘图桌,可能就是进行设计的全部工具。今天,电脑、扫描仪和绘图仪等,已取代了旧有的绘图桌,而复杂的绘图软件,也取代了铅笔。如今,产品已完全可以通过电脑进行辅助设计,并在计算机辅助下完成自动化制造。这些都大大地缩短了产品创意、设计以及制造的时间,也使设计师们可以更尽情地发挥自己的创造性和想象力。今天,工业设计的内容已从主要关注产品的尺度、结构和造型,转变为对更为广泛的系统价值的追求。比如,现代工业设计已更加注重个性化设计。当然,这也要归因于人们消费观念的变化。在工业化时代,人们使用的是一模一样的商品,穿着的是批量生产的成衣,绝少个性可言。如今,越来越多的人渴望用具有鲜明特点的产品来表达他们的个性,他们往往对那些具有创新设计思想并与他们的想法合拍的产品表现出强烈的兴趣。如今,设计的过程不仅是一个设计师发挥想象力的过程,还是一个设计师与使用者不断对话以表达使用者的愿望的过程。现在,越来越多的人希望设计师能为他们设计出可引导时尚的个性化产品,而越来越多的厂家也已相信,在产品的价格、质量和功能都类似的情况下,工业设计已成了影响消费者选择的决定因素。
由此,我们可以看出,在信息时代,现代设计已不同于早期的工业设计。信息时代的设计将是复杂的、多变的、自由化的、个性化的和人性化的。而其实现技术和手段,将包括计算机辅助设计、多媒体综合设计、电脑仿真设计、虚拟设计、网络设计和远程设计等等。
信息技术的发展除了使设计的形式和内涵都在发生变化之外,也改变着设计师们的工作方式。从一定意义上说,现代设计更注重快速和协同。
由于信息和通讯技术的发展,现代产品设计、制造和流通的周期,包括创意、发明、革新和模仿等,正在逐步缩小。在过去,产品循环的周期可长达数十年,今天,很少有一种产品的流行周期能超过三十周。在这种环境下,设计的快速更新和持续创新将是十分必要的。
一般认为,一个好的设计是一个企业成功的关键。那么,企业如何才能产生出好的设计呢?我们怎样才能使设计尽快获得成功呢?我们认为,在全球经济一体化的今天,企业的竞争将主要是企业产品创新能力的竞争,而企业产品的快速而持续的创新设计能力的获得和维持,将有赖于其完善的知识管理能力。在企业内部建立一套可服务于产品创新设计的知识管理系统,使之成为企业进行数字化、网络化、协同化、虚拟化和智能化设计与管理的平台,无论是在提高企业的产品设计质量和内在品质方面,或是在增强企业快速而持续的创新设计能力方面,都将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也是企业能获得优秀设计的关键。
二、在现代工业设计过程中引入知识管理思想和系统的必要性
知识管理,如今已是一个热门话题,它已为许多知识型企业所采用。我们认为,在现代化的工业设计过程中,引入现代知识管理的思想,建立一套可面向产品设计的知识管理系统,也是十分必要的。部分理由如下:
1 工业设计本身就是一类复杂的智能行为,是一个知识运用和知识创新的过程
众所周知,工业设计是一门高度综合性的交叉学科,涉及到众多学科领域。从知识的角度来看,工业设计就是一门"知识”的工作,是一个知识运用和知识创新的过程。工业设计要进行知识的整合工作,要形成一个优良的设计,就需要设计师要具有设计开发的策划能力、设计思想的表现能力、综合设计的思考能力以及项目的组织与协调能力等。而要在一个现代企业中做到这些,就有必要建立一个与之相应的支撑环境——即相应的知识管理系统。
2 现代工业设计迫切需要一个支持产品设计的信息平台
随着整体设计水平的提高,我们不得不承认,设计师们所面临的挑战已越来越大,要寻求新的突破空间已越来越难。有些产品,早期的设计师们已经从不同的角度进行了设计,有的甚至已穷尽了几乎所有的可能;也有一些产品,则已经经历过了无数代的进化,已经具备了一些非常完美的设计要素,要想简单的寻求新的创意,也几乎不可能。在技术上没有获得大的突破的情况下,要想寻求到新的设计突破点,设计出新意,难度可想而知。在这种情况下,如果没有一个完善的面向设计和管理的信息平台,来进行设计资源和信息资源的整合,支持设计团队的协同工作,是很难设计出好的作品来的。
一般认为,设计创新的过程与创新构思的产生常常是同步的。市场 变化、技术变化、对某种需要的认识以及对竞争对手的举动的了解,都可能刺激企业的创新。因此,设计创新需要一个信息平台。举例来说,市场因素常常是引发创新的一个主要因素。而现在,市场的变化已明显加快,消费者的行为也变得越来越难以捉摸。但要做出为消费者所喜好的好的设计,设计师们又必须要根据国内外市场的现状以及消费者的消费行为来进行设计。因此,他们必须要尽可能多的掌握相关信息,并将其溶入到自己的设计中去。要作到这一点,没有一个相关的信息系统,将是很困难的。
3 工业设计需要一个协同设计和管理的平台
设计不仅需要充分的相关信息,更需要协同,包括协同设计和协同管理。随着技术变得越来越复杂,现代设计已不再只是一种个人的创意,而更多的已变成一种团体的创造性活动。现在,一个创意要成为产品,需要通过多人的通力合作才能完成。因此,现代工业设计必须要有一个协同设计和管理协作的平台。
协同首先是设计队伍的协同。现在,设计已经进入了团队创新的时代。当企业进行一个新的产品设计的时候,需要的是多个设计师的协同合作。让设计师们从不同的角度去理解产品,然后进行有效的沟通,通过合作和协作,可以最大限度地提高设计的效率和质量。不同设计人员的分工协同,可最大限度的扩展思维,寻求到新的设计突破点,这样才能设计出更好的产品。
其次,是企业各部门各系统的协同。工业设计涉及到企业经营的各个方面。设计管理协同的关键是企业内部各层次、各部门间对设计工作的协调一致,企业内部不同领域的设计人员之间对设计的协调一致。如果没有跨越传统部门界线的设计管理机制,混乱将在所难免。
比如,工业设计管理的作用之一就是要引导设计师来发现市场需要的空缺,进而设计出有市场前途的产品。这是工业设计的核心——寻找消费点、并想办法满足消费者。这个过程,必然与企业开拓市场是同步的,并且需要企业的市场调查信息,以准确把握消费者的真正需要。
面向工业设计的知识管理系统的出发点本质上是要提高产品开发设计的质量和效率。对设计的管理,既是设计的需要,也是管理的需要。在管理方面,需要研究如何对各个部门和系统进行整合,协调设计所需的各种资源和活动,并对一系列设计策略与设计活动进行管理,以达成企业的目标和创造出有效的产品。另外,合理的工业设计管理,还有助于将企业的产品设计纳入到一个长期的发展规划之中,建立一个长期的发展目标和相对固定的企业产品形象。
4 企业需要一个不断进行设计技术交流和培训的系统
在企业中,设计人员和设计队伍无疑是设计的重要一环,因为设计是通过设计师们来完成的。为了保证企业设计的连续性,就有必要保持设计人员的相对稳定,同时又必须为新一代的设计师创造机会,为企业产品设计注入新的活力。企业有一支稳定且技术不断进步的设计队伍,是企业产品能持续创新的组织保证,企业必须对此做出长远的安排。一个完善的知识管理系统,将具备知识的培养和教育功能,可从人员和技术方面为企业的创新设计提供支持。
三、面向工业设计的知识管理系统的总体功能设计
理解在现代工业设计中引入知识管理的思想的重要性才只是一个开端,对于工业设计而言,要建立一个什么样的知识管理系统和如何建立这样一个系统,才是需要我们认真考虑的关键。我们认为,一个适应现代工业设计的知识管理系统,就总体而言,必须要能够实现下述功能:
1 设计项目的管理功能
设计是需要管理的。设计与企业管理的结合是设计发展的一种必然趋势。随着企业设计工作的日益系统化和复杂化,设计活动本身也需要进行系统的管理。获得好的设计不仅是一项设计工作,同时也是一项管理工作。在设计过程中,设计师的专业技能当然是重要的,但在企业内部进行设计管理也同样重要。由于设计工作在各个方面相互交织的内在关系是十分复杂的,它几乎涉及到企业的各个方面,因此,必须在企业内部建立一套系统来管理设计。
在系统中,设计管理的主要内容应包括三个方面,即设计事务的管理、设计人员的管理和具体设计项目的管理。
2 相关信息与知识的管理功能、保障功能和知识的推送功能
拥有大量的有价值的信息,一直是设计师们的梦想。随着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这个梦想如今已可以轻松实现了。对于触觉敏锐的工业设计师来说,一个完善的信息系统对其设计工作的影响将是不容忽视的。而如何构建这个系统,为工业设计所用,也将是我们应重点考虑的。我们认为,该系统应具有丰富的数字化信息资源,并可以实现实时更新,并且应具有极强的互动性,可实现信息和知识"共享”。它应能使设计人员易于获取新的信息和知识,从而迸发新的设计火花。另外,它还应该具有知识推送的功能,可以主动把最恰当的知识,在最恰当的时间,送到最需要它的设计人员手里。
3 协同设计的功能
工业设计的本质是创新,所以,如何进行"知识整合”的工作,把企业员工中蕴藏的工业设计的知识转化成具体的设计,应该是我们努力的方向。
在知识的架构中,知识被分为两个层次:外显性的知识(Explicit Knowledge,即可以诉诸文字,传授给他人的技能和知识)和内显性的知识(Tacit Knowledge,即人脑中拥有却无法轻易描述的技能和直觉等)。工业设计师是"知识工作者”,而且还是需强调内显性的知识工作者。建立一个知识管理系统,从一定意义上来说,就是要建构一个知识交流的网络系统,让具备知识的人和需要知识的人结合起来,形成一个知识工作的架构,透过内外知识的互动,在刻意的结合后,激发出更有创意的解决方案。
一般认为,"创新”往往存在于人与人之间的想法的边缘,而不是在一个单一的知识或是技能领域之内。工业设计也应具有这样的特性。在企业内部建立的面向设计的知识管理系统,需要有一套协同设计系统。这套系统除了方便设计人员进行交流和协同设计外,还必须有一种能保证设计相关各方最大限度的交流和直截了当联系的机制,使企业内部达到和谐和统一。这一系统的实现,将可使设计人员能从多个方面实现信息的汇总,概括多种角色在其中所提供的构思,设计出既满足消费者,又满足企业需求的产品。
协同设计系统的另一功能是即时评价。客观的设计评价,可提高设计师积极性,使他们乐于创新和积极创新。而即时的评价,还有助于实现交互的设计模式——让参与设计的每一方都"动”起来而且彼此相互影响,使其具有过程性、动态性和相互影响的功能。由于参与评价的各方可能有着不同的专业背景与不同的考虑重点,加上每个人对设计的喜爱与判断都有着其主客观的差异,因此,为了达成所设定的目的,除了要进行多次的讨论外,我们还需要与不同的顾客来互动。当我们面对客户对设计方案所提出的近乎无理的挑剔或意见的时候,也许也可以透过这些意见而产生新的创意或改进。
4 知识学习与教育的功能
从知识工作的角度来看,工业设计师一方面需要进行实务的操作,来增进其专业技能,包括判断力和洞察力,另一方面,也需要相互交流和学习。现在,计算机网络在"沟通”和"储存”方面有强大的能力,使得计算机已成为知识学习的利器。为了企业设计队伍设计水平的稳定和提高,我们除了多给年轻的设计师们一些机会,让他们在工作中锻炼之外,知识管理系统也将更多地担负起教育和培训的职能。
5 设计应急保障功能
聘用设计师不能脱离企业设计工作的需要和规模。对于一项新的设计,选择设计师是一个较为复杂的问题。如果企业在这方面尚无经验和合适的设计人员,聘用合适的外部设计专家应是一种恰当的做法。为此,我们也应有这样一个系统,它能告诉我们,在需要的时候,我们应该到什么地方,去请什么专家,来承担我们自己无法完成的设计工作。
四、 面向工业设计的知识管理系统的总体设计
依据上述分析,我们设计了一个可面向工业设计的知识管理系统,其总体框架如图1(略)所示。该系统是一个基于网络的综合管理系统,它以知识管理为主,可实现设计项目管理功能、相关信息和知识管理功能、知识检索和推送功能、知识交流功能以及交互设计功能。当然,也附设有相关设计大师和设计机构路线图。因篇幅所限,其各个功能模块,我们在这里无法一一说明,对此,我们计划将在下一篇文章中阐述。
五、结束语
在全球经济一体化的今天,企业的竞争将主要是企业产品创新能力的竞争,而企业产品的快速而持续的创新设计能力的获得和维持,将有赖于其完善的知识管理能力。本文从工业设计的角度,论述了知识管理系统在企业产品设计,特别是企业产品的持续创新设计过程中的重要作用,给出了一个可用于企业产品综合设计的知识管理系统的结构框架和基本系统功能模块。因篇幅所限,其各个功能模块未能在这里一一列出,对此,我们将在下一篇文章中论述。
我们认为,在企业内部建立一套可服务于产品创新设计的知识管理系统,使之成为企业进行数字化、网络化、协同化、虚拟化和智能化设计与管理的平台,无论是在提高企业的产品设计质量和内在品质方面,或是在增强企业快速而持续的创新设计能力方面,均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是一个十分值得我们去研究领域。我们期待着与各位专家合作,共同开发出一个可应用于实际设计的系统。
参考文献
1 ADA261453 Design Knowledge Management System (DKMS) Nov 90-Jun 92
2 McDermott,C.M.; Kang,H.; Walsh,S.A framework for technology management in services.
IEEE Transactions on Engineering Management v48 n3 2001 p333-341
3 Ha,S.; Pahng,G.; Chang,M.; Park,S.; Rho,H.M. Managing design knowledge: active document system. CIRP Annals- Manufacturing Technology v48 n1 1999 p89-92
4 Mak,K.T.; Ramaprasad,A. Knowledge supply network. Journal of the Operational Research Society v54 n2 2003 p175-183 5/6/2005


电脑版 客户端 关于我们
佳工机电网 - 机电行业首选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