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业信息化与ERP实施的结缘天经地义,但真正说到ERP在中国的普及,很大因素则取决与中小企业信息化。在中国,ERP普及这个概念对于ERP厂商来讲是一个理想,而谈到真正的普及过程,各家厂商无疑会 想到中小企业。
“普及”的困惑
的确,中小企业队伍在中国的企业中日益庞大。其很多优点相信很多人都知道:IT采购需求日益旺盛,企业管理也逐渐规范,中小企业呼唤着ERP普及时代的到来。这对于IT厂商来讲,是好个好趋势。但是,市场是把双刃剑,真正实现ERP的普及又谈何容易?
中小型企业与大型企业不同,在中国的市场上,具有灵活性往往伴随着很多瓶颈,在实施ERP时会受到多方面因素的影响。资金,人才,时间以及更多的因素在制约着中小企业信息化。中小型企业预算低、利润少、对于亏损与盈利的敏感程度远大于大企业,而目前国内ERP市场上比较成熟的主要还是高端产品,这些产品高昂的初始投入成本费用以及后继的二次开发、运行中的系统维护、更新和管理费用,令许多中小型企业望而却步。
人才方面,实施ERP一方面需要具备掌握一定计算机知识、熟练运用ERP系统的人才,来保证系统的正常运行;另一方面需要有兼具计算机技术知识和企业管理知识的复合型人才,对系统进行管理、维护和二次开发,而中小型企业员工的素质普遍偏低,缺乏这两类、尤其是第二类人才。
时间方面,ERP的实施周期对于管理思路经常发生变化的中小型企业而言是非常不利的,甚至导致最终建成的ERP系统不能适应企业发展的需要,与企业管理者的预期结果往往相差甚远。
总体说来,中小型企业更注重短期的利益,重视的是看得见的回报,而实施ERP不仅具有高风险,而且投资不能立竿见影,这就使ERP的实施主要取决于企业领导者的远见。这也就是中小企业最终体现的管理问题所在。
“鸡肋”的吃法
在美国,中小型企业是ERP厂商眼中的“香饽饽”。而在中国,中小企业在ERP厂商眼中用另一个词形容比较合适:鸡肋。当然,这个形容并不带任何贬义。中小企业的确存在很多瓶颈,但解决问题始终要看要什么样的方法。
如今,中小企业用户在ERP选型时很慎重,考虑的因素不仅仅是厂商品牌、产品价格、功能模块是否全面等表象的因素,而更加关注ERP产品的可用性,ERP产品是否真正适合企业业务和发展,是否真正能够满足企业现阶段和未来的潜在需求,是否可以真正降低自己的整体拥有成本(TCO),给企业带来工作效率的提高和销售业绩的提升。这对于厂商来讲,可以说是机遇和挑战共存!企业实施ERP最终能否成功不只是看ERP能否成功上线,更应该看ERP能否适应企业不断的发展。
当然,ERP真正的成功实施甚至于普及,往往是双方面的,作为中小企业用户,更应该对自己的ERP项目充满信心。企业内部ERP专门人才在系统开发和管理过程中的成长,才是中小型企业成功实施ERP的标准和重要保障。
4/14/2005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