概述: 蔗糖业是广西的重要支柱产业,发展甘蔗生产机械化是提高广西蔗糖业国际竞争力的重要手段,但广西甘蔗生产机械化尚处于起步阶段。通过对广西甘蔗生产机械化发展存在问题进行分析,认为原料蔗生产规模化、集约化程度低、政府支持程度不够、甘蔗机械研发水平低、技术储备少、蔗农科学文化水平低及农机化技术推广服务功能尚不健全等是广西甘蔗生产机械化发展的主要制约因素,并提出了广西甘蔗生产机械化发展的对策。
关键词: 甘蔗生产机械化 发展 制约因素 对策 广西
广西是全国著名的蔗糖生产基地,其蔗糖业已经成为重要的支柱产业。2001/2002榨季,广西蔗糖产量为443万吨,占全国产糖量的53%,占蔗糖的60% ①。加入WTO后,由于我国承诺的食糖进口关税水平偏低,而进口配额量偏高,因此,我国食糖市场将面临国际上的强力冲击。就广西目前而言,由于种种原因,制糖成本明显高于世界主要产糖大国,而在生产成本中原料蔗成本就占50~60% ②,故而要降低制糖成本,提高我区糖业的国际竞争力,必须首先要降低原料蔗的生产成本。发展甘蔗生产机械化是降低原料蔗生产成本的重要途径。然而,我区甘蔗生产机械化尚处于起步阶段,有的环节作业机械还是空白。因此,大力推进广西甘蔗生产机械化是摆在我们面前迫切需要解决的一个重大问题。本文就此进行一些分析研究。
一、广西甘蔗生产机械化发展的制约因素
1、原料蔗生产规模化、集约化程度低
据不完全统计,原料蔗主产区南宁、柳州四个地市,种植规模在100~300亩的农户约有3000户,300~500亩的约有300户,500亩以上的只有几十户,百分之九十以上的土地都是小规模经营。广西蔗农平均每户种蔗面积约0.2公顷(4亩) ③,加之蔗农按照传统方式和习惯进行生产,种植品种、种植时间、种植规格和管理方式不统一,客观上限制了机械化的发展。
2、政府支持程度不够
近年来,国家和广西出台了一些发展甘蔗生产的政策和措施,实施了国家糖料基地建设、吨糖田建设、推广良种良法等,对广西蔗糖业的发展起到了重要的促进作用。但是,广西甘蔗生产机械化发展相对滞后,相应的发展政策和措施几近空白。长期以来,农机部门的经费一般只占农业经费投入的8.79% ④,而甘蔗生产机械化需要配置大中小型拖拉机及配套农机具。全套配置国产机型,需要投资30万元以上,配置进口大型拖拉机则需要40万元以上。由于财政对农机部门的投入很少,且政府一直没有制定农机具购机补贴政策和大型农机具更新优惠政策,不仅使农机部门“望洋兴叹”,也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蔗农购机的积极性。这是我区甘蔗生产机械化发展缓慢的根本原因。而在为数不多的糖料基地建设、吨糖田建设等重要建设项目中,有的只重视本部门的工作,而缺乏统一规划,缺少机械化的规划内容和目标,既使相关建设项目缺少先进生产力的支持,也为甘蔗生产机械化的发展人为设置了障碍。
3、甘蔗机械研制、开发水平低,技术储备少
据了解,全国科研院所、大专院校、生产单位研制开发甘蔗机械的不多。近年来,国家投入资金在广西建立了“甘蔗机械国家重点工业性试验基地”,并成功研制了一批甘蔗机械,有的机械已推广应用。但从总体看,我国甘蔗机械的研制开发还远不能满足甘蔗生产的需要。如:甘蔗收获是劳动强度最大、费工费时最多,需要成本最高的一道作业环节,蔗农迫切要求用机械代替人工作业。但是,能够推广应用的国产成熟的收获机械仍是千呼万唤出不来。有关科研院所信息不灵,研制开发带有一定的盲目性,加上技术力量薄弱,造成机具研制在低水平上重复。
4、蔗农科学文化水平低
我区农村劳动力中,文盲或半文盲占6.71%,小学文化程度占38.03%,两者合计占44.74% ⑤。蔗农文化水平低,往往因循守旧,不愿意接受新事物。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先进技术的推广应用。有些偏远地区甚至不知道可以用机械代替人畜力作业。大部分蔗农没有掌握科学的甘蔗种植技术,也不轻易改变传统的生产方式。如:蔗农普遍认为密植才能保证产量,通常种植行距为60~80cm,每亩有效苗数有的高达7000多株,结果是下种多、产量低、广种薄收。窄行距也限制了机械化技术的推广应用。
5、农机化技术推广服务体系作用尚未完全发挥
广西农机化技术推广机构虽已设立到乡镇,但多数没有发挥应有的作用。究其原因,一是政府重视不够,经费短缺。致使宣传手段、信息渠道、交通工具等等不能适应工作需要。据了解,全区三分之一以上的农机推广机构基础条件极差,有的至今没有固定的办公场所。二是推广技术人员素质普遍较低。由于各级财政投入不足,造成需要的机具无法引进推广,引进的机具没有能力宣传普及;加之农机推广队伍自身缺乏更新知识、更新观念的条件和手段,一些技术人员知识老旧,对新技术新机具了解不多,技术水平不高,工作能力有限,致使农机新机具、新技术推广缓慢,服务水平也难以提高。
二、广西甘蔗生产机械化发展的对策
1、要采取切实措施发展甘蔗生产规模经营,为推进甘蔗生产机械化创造有利条件
广西糖料蔗以一家一户生产经营模式为主的状态,是制约广西糖业竞争力的“瓶颈”之一。发展规模经营,既是冲破“瓶颈”的需要,也是落实“十六”大精神,发展农村经济,稳定原料蔗面积,稳定蔗农的需要。当前,一是要在农民自愿、符合国家有关政策的前提下,将土地相对集中起来,让种植大户、专业户经营。走蔗糖企业+甘蔗农场,或蔗糖企业+基地+农户的发展路子。这样,不仅解决了小规模经营农户缺少劳动力、种蔗效益低的问题,而且由于土地相对集中,可以重新规划土地,修建机耕道路和水利设施,使蔗地连片规划,为充分发挥机械化高效作业提供有利条件。在此基础上要积极引导蔗农改变传统的生产方式,根据各地、各制糖企业的实际,引导农户实行统一良种、统一种植时间、统一规格、统一管理,从而为机械化发展提供一个更大的空间。
2、尽快制定发展甘蔗生产机械化的政策和措施
政策的支持是甘蔗生产机械化发展的基本保证。纵观世界发达国家实现农业机械化的发展史,无不是在政府的政策支持下实现的。借鉴国外经验,结合国情区情,我们需要在以下几个方面制订相关政策和措施。一是要将发展甘蔗生产机械化作为一项工程来抓。制定广西甘蔗生产机械化发展的总体规划,提出发展目标。二是要制定优惠政策。重点要制定农机具购机补贴政策、大型拖拉机更新补贴政策、引进国外先进技术政策、农业用油政策等等。三是自治区十个糖料蔗主产区农机化管理部门要按照本地区发展规划制定本部门工作计划,用好政策用足政策,指导本地区甘蔗生产机械化技术推广应用工作。
3、要增加财政投入,拉动蔗农购机、用机热情
财政扶持是发展甘蔗生产机械化的重要保证。国外主要产糖国的生产企业交纳的生产税或进口糖的关税,主要不是为了增加财政收入,而是用于国内糖业管理和稳定、扶持国内糖业生产。而我区对糖业生产不仅没有投入反而是负投入。因此,要提高我区糖业的竞争力,必须要充分利用“绿箱政策”、“黄箱政策”,加大对糖业的支持保护力度,在“第一生产车间”方面建议设立专项发展甘蔗生产机械化资金,并纳入财政预算,有计划有步骤地投入。重点扶持科技含量高的新机具购置补贴、大型拖拉机的更新补贴、国外先进技术和人才引进、重点项目的攻关等补贴。通过加大财政投入,实现以国家引导为辅,农民购买为主的良性循环,从而加快推广甘蔗生产机械化进程。
4、加大甘蔗生产农机具研制开发力度
要提高国产甘蔗生产机械的开发研制力度,除了要增加经费投入、积极引进和培养人才、加强信息网络建设外,当前着重要注意两个方面:一方面要加强横向联系:科研院所、大专院校、生产单位、推广机构要紧密联系,加强合作,优势互补,充分发挥科研院所大专院校的技术和人才优势、生产单位的制造能力和推广机构的试验选型作用,开展农机具的开发及技术难题的攻关,在增加品种、提高科技含量、提高性能和制造质量方面下工夫,进一步提高现有机具的性能和制造水平。另一方面,要加强与国外有关机构的联系,积极引进先进农机化新技术新机具,消化吸收先进技术,提高研制产品的科技含量,提高研发水平。
5、加强农机化技术服务体系建设
就目前广西的现实情况看,要强化农机化技术服务功能,提高服务水平,要突出抓好两个方面:一是要健全农机化技术服务功能。区、市、县、乡的农机推广机构已经完善,但各级机构均没有相应的甘蔗生产机械,因此,其服务功能尚不完善,可以考虑用各级政府投入购买大型甘蔗生产机械,以完善农机推广机构的服务功能。同时引导农机大户、种植大户组建甘蔗机械作业服务公司,在自己购买作业机械的同时,用一定方式将农民手中闲置的利用率低的农机具集中起来,为蔗农提供从耕整地到收获一条龙机械作业服务。充分发挥甘蔗机械规模化、集约化经营的效益。二是要加强对蔗农的培训。一方面要使农机手熟练掌握相关农机的操作使用、维修等技能;另一方面使我区广大蔗农自觉接受机械化作业工艺要求。为此,广大农机推广人员要肩负起推广示范和人员培训双重任务,为推进甘蔗生产机械化进程贡献力量。
参考文献:
①闭俊东. 提高广西糖业国际竞争力若干问题.
②徐建云等. 甘蔗生产成本调查及降本增效措施.
③翁乾麟. 关于广西糖业发展若干问题的研究
④⑤苑庆山. 广西农业机械化发展的现状、制约因素与对策. 南宁.广西农业生物科学. 2001.
作者简介: 陆丽,女,1984年毕业于华南农业大学,工学学士学位,高级工程师,广西农机化管理中心科教质量处副处长.广西农机学会第五届理事会常务理事.
3/24/2005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