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通过对我国棉花现状的调查,进一步分析我国加入WTO后我国棉花种植业面临的难题和挑战。关键在于建立技术、资金、信息密集的现代化棉花生产体系。研究、培育在气候干燥缺水的条件下能适于大面积种植的节水型品种,更重要的是要不失时机地推广适用的棉花生产机械化技术。
关键词:棉花 机械化 发展前景
棉花不但是我国的重要经济作物,也是我国纺织工业的主要原料。我国约有1亿棉农,棉花的年播种面积达533.3万hm2,年产皮棉450-500万t,约占世界产棉总量的25%以上,是世界上最大的棉花生产国和消费国。我国棉花无论是种植面积还是产量,都位于世界前列。但是与先进植棉大国相比,我们的棉花生产方式落后、经营规模小、劳动生产率低、生产成本比较高。我国平均生产50kg皮棉的用工量为30-40个工日,而美国只要0.5个工日。同样等级的皮棉,国产棉每吨进厂价要比进口棉高出2000多元。由于进口棉价格低,造成国产棉库存急增,储备量过大,国家每年为此付出的财政补贴高达数十亿元。
1 我国棉花产业的现状
1.1 我国棉花的种植现状
棉花种植在我国已经有悠久的历史,是我国的重要经济作物之一。我国棉花生产面积基本稳定,主要集中在新疆、黄河及长江流域三个主要产棉区。由于许多历史原因和国家因素,我国的棉花机械化水平很低,还处于刚刚起步阶段。黄河和长江流域的许多棉花种植还处于全人工阶段,机播、机收等机械化水平很低,浪费了大量的人力和物力。而新疆棉花产区的机械化水平现在处于全国领先水平基本上接近了世界先进水平,新疆棉区地处亚欧大陆腹地,热量条件较好,宜棉区最热月平均气温为25℃以上;棉花生长期内太阳辐射充足,总日照时数2600h左右;降雨量少,光热水资源十分丰富。近年来新疆棉区多次刷新全国棉花单产纪录,单产和总产不断提高,1993年总产居全国各省 (区)之首。1995年国家对新疆棉花生产布局做出重大调整,"九五"期间把棉花生产重点向新疆棉区倾斜。到2000年棉花种植面积达100万hm2,总产150万t。目前新疆兵团农业生产综合机械化程度为82%,棉花生产机械化程度为43%,除棉花收获还需完全依靠人工完成外,其它生产环节基本上实现了机械化作业。在这样的情况下,平均每个职工能管理25亩棉花,产值2.5万元,职工年收入6250元,每50kg皮棉用工量4.9个工日,是全国平均用工量的12%-16%。“九五”期间,“机采棉试验项目”在兵团进行,连续5年累计用机器采收3400h㎡棉花的试验表明:实行机器采摘棉花后,每个职工可管理6.6hm2棉花,产值可达10万元,职工年收入提高到1万元,每50kg皮棉用工量降到1.2个工日。
1.2 我国棉花种植业的市场现状
我国棉花生产与国际国内激烈的棉花市场竞争相比,特别是我国加入世贸组织后,棉花所面临的国际挑战越来越严峻。因此,不容忽视的问题还很多:我国棉花品种品质不优,不能适应国际市场的需要。我国除新疆棉区有少量的长绒棉外,黄河、长江流域均种植的是绒长28~29mm的普通陆地棉,纤维强力较低;我国棉花产量很低,棉农植棉效益低下。除新疆棉区及长江流域极少地区亩产达100kg以外,还有相当部分棉花亩产仅在60kg以下。棉农种棉不如种粮,有的将棉田改为粮田;我国棉花生产机械化程度低,生产效率低成本高。我国棉农生产棉花基本靠传统原始的人工耕种、采摘,机械化程度较低,生产效率低下,成本攀高,处于保本微利,在棉花市场低迷的情况下,甚至出现亏本等;我国棉花加工质量低下,浪费了大量棉花资源。商品棉异型纤维含量高,原棉产品一致性差,同级棉不批次,不同棉包产品等级有差异,难以满足现代棉纺织工业的要求。
2 我国棉花产业的发展前景
2.1 棉花机械化势在必行
近几年来由于棉花相对过剩且价格逐渐变为由市场调节,这就对我国的棉花生产提出了一些挑战。要求棉花生产降低种植成本,提高单位面积的产量,尤其是需要提高棉花机械化的水平,农业机械化是农业发展的必然趋势,同样棉花机械化也是棉花生产的必然趋势,用机器来代替人进行繁重的体力劳动将是未来我国棉花生产的必经之路。
棉花生产机械化技术:棉花生产机械化技术包括机械耕整地、机械铺膜播种、机械制钵育苗、机械移栽、机械植保、机械中耕追肥、机械收获、机械拔绵柴、棉籽机械脱绒等内容。核心内容是播种、制钵育苗、移栽、中耕追肥、植保和采摘收获等环节。目前,我国棉花生产的棉田耕整、播种(直播)、植保、排灌等环节已基本实现机械化作业;机械制钵、机械移栽和机械拔棉秆等环节已研制出多种机型,处于试验完善阶段;采摘收获机械尚在开发研制中。
棉田机械化耕地、整地:可达到人、畜力难于达到的质量(如耕地深度等),并可多工序联合作业,大大提高工效和作业质量,做到不误农时。使用的机具有犁、深松土犁、耙、镇压开沟机、起垄机等,中国南方棉区间套绿肥的棉田,还有翻压绿肥的埋青机等。
机械化播种:具有下子均匀,播深一致,覆土良好,镇压适度等优点。各项工序能一次完成,不仅工效高,且能较好地保持土壤水分,因而出苗率显著高于人力、畜力农具播种。棉子有播毛子和光子之分。播毛子的播种机,要求种子经过剥绒,不混有子棉团、枝杆等杂物,并用草灰或炉灰等加药剂进行拌种,使棉子互不粘连。毛子播种量每公顷在75kg以上。光子播种,一般可使用通用的精密播种机,每公顷播种量15-40kg,仅为毛子播种量的1/5。除节省种子外,还可减少出苗后的间、定苗的工作量。有的播种机,还配有施种肥、杀虫剂,喷除草剂,覆盖地膜以及下子情况和播种进程监视系统装置,可联合进行多种作业,并进一步保证和提高棉花播种质量。为便于以后的田间管理和收花机械化作业,播种时要求播行端直,行距一致,地头整齐。
机械化田间管理:主要是中耕除草、施肥、施药等作业机械化。行间中耕(松土、除草、灭茬等)、追肥、培土多使用锄铲式或旋耕式中耕机,苗期株旁松土除草,多使用旋耕锄、弹齿除草耙;中耕机架上装置除蜡剂喷洒装置,也可消灭株旁幼草。为了保证和提高机械中耕作业质量,并为以后机器收花创造良好条件,棉田应有相当的长度,而且地面平坦,无宽、深的横垄沟和积水洼坑等障碍;作业时,棉行两旁应留有适当宽度的护苗带,使用单翼铲。圆盘或板式护苗器、护罩,操作时应掌握适宜的耕深和行进速度。
机械施药作业:工效高,可在短期内控制害虫的发生和蔓延,并改善劳动条件。棉田喷药,可采用常规喷雾、喷粉、弥雾、联合喷粉喷雾等方式,分地面喷药和飞机喷药两大类。地面喷药机械又有用人力(背负或担架等)、机动、拖拉机或自走机器配带等类型。为使药剂能均匀地喷附于棉株的有关部位,拖拉机或自走机器配带的常规喷雾机,常配用由几个喷头围喷一行棉株的吊杆式喷雾装置。喷药时,需视所使用的药剂、地块大小和连片程度,以及当时的气象、植株等情况,选用适当类型的机具。同时要选择在三四级风以下天气进行作业,注意安全,严格掌握药液配制浓度与施药量,防止漏喷、重喷和滴漏。
机械化收获:大面积棉田,在棉花吐絮成熟时,可利用收花机进行采收。可以及时收获棉花,节省大量人力物力,提高工作效率。
2.2 加入WTO后我过棉花的发展前景
以前我国的棉花生产基本上可以达到自己自足,还会有部分出口。加入WTO以后,棉花及其制品还将进一步市场化、国际化。面对形势,围绕节本增效,建立技术、资金、信息密集的现代化棉花生产体系已成为当务之急。其中重点是不失时机地推广适用的棉花生产机械化技术。棉花生产机械化技术说的是棉花生产过程中,使用机器替代手工劳动的技术。它的内涵涉及使用的农业机械、机械化农艺和相关的管理技术。
业内人士就入世后我国棉花产业应采取的应对措施提出以下建议:
1. 改善我国棉花生产环境,建立稳定的棉花生产基地。一是国家要加大对棉花生产的经济投入力度,对棉花生产的种子改良、耕种模式及施肥方式进行改革,采摘机械化及加工设备的技术改造的科研、推广的资金预算。二是要实现棉花生产规模经营,建立稳定的棉花生产基地。对占我国棉花生产量40%以上的新疆,要发挥区域优势,实行大规模的连片种植,为实行机械化作业奠定基础。对内地棉花生产也可逐步在棉花生产集中的省、地、县实行规模种植,建立我国比较稳定的优质棉生产基地。三是推行棉花生产机械化作业,降低生产成本,提高生产效率。我国要推行棉花耕种、施肥、采摘机械化作业,提高劳动生产率,减轻劳动强度,降低生产成本,增强市场竞争能力。
2. 加大棉花产业的科技投入,提高棉花生产的科技含量。一方面,国家要把棉花产业纳入国家“星火计划”及国家科学技术攻关项目,加强棉花品种、品质改良。农业及种子科研部门要研究推广高产优质棉花,提高棉花单位面积产量及棉花品质,增加棉花出口创汇。另一方面,要推广抗虫棉、绿色无污染棉花,推广棉花专用肥,加强棉花病虫害综合防治工程建设,不断降低棉农对棉花生产投入,使棉农生产棉花产量高、质量好、价格高、成本低,有利可图,促进棉花产业的稳定发展。
3. 提高我国棉花加工质量,减少棉花资源浪费。我国棉花产业与国外相比,不仅生产的品种、品质差,产量低,成本高,而且棉花加工质量也十分低下。既影响了在国际市场的竞争能力,又浪费了大量的棉花资源。因此,要千方百计提高棉花加工质量。一是要严格执行棉花分摘、分晒、分装、分售的“四分”规定,从收购的源头把好棉花质量关。二是要加大对棉花加工机械设备的研究及技术改造力度,还要开发与应用棉花加工新技术、新工艺,提高棉花加工质量,实现棉花加工升级,降低棉花加工损耗。三是要坚决取缔小轧花机、土打包机等,不得因此消费棉花资源,降低棉花品质。
总之,通过棉花的机械化技术推广,棉花市场的体制调整,加大政府对棉花产业的投入,改良棉花品种等一系列有效措施,我国棉花产业的发展前景必定是一片光明。
程富琳天津市农业机械试验鉴定站 300020
刘 强天津市农业机械试验鉴定站 300020
3/24/2005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