甲骨文全球CEO拉里·艾利森有个逻辑,软件公司只有变得“更强大、更快地推出先进产品”才能生存。遵循这个逻辑,甲骨文在经过18个月的“并购拉锯战”之后,终于以103亿美元的代价将其竞争对手仁科揽入囊中。据说还有一系列规模稍次于仁科的企业已被列入潜在的并购对象。
软件业再不是各司其职,各自发展的时代了,大肆并购,抢夺座次的时代已经凸现。对于甲骨文而言,收购仁科也许是自己迈向一个缔造未来软件业帝国的开始,可对于IBM,两年多前的2002年12月IBM宣布以21亿美元收购软件设计工具厂商Rational公司,就已经标志着这个巨大的公司已经将自己成功地缔造为一个包打天下的通才型软件企业。
IBM不到7年的变化,让所有天生的软件企业不得不思考未来的安排。因为这个世界排名第二的软件企业的横空出世,无疑为大多数靠专注优势起家的软件企业设置了一道壕沟,对于规模过大但细分市场过细的专注企业和规模过于小的通才型的软件企业来说,都面临着如何跳出这个壕沟的威胁。
在一个成熟的产业中,通才型的企业并不止一家,三家以内皆有可能,更多的软件企业绝不能甘心将市场份额拱手相让,艾利森的逻辑没有错,要更大、更强和更快。作为从起家到发家都得益于数据库业务的专注公司来讲,是该感到面临严重威胁的时候。
曾经辉煌的数据库业务已经很难维系一个中型企业过去经历的高成长,更重要的是在应用软件领域自己怎么拼打也不会超过SAP,强悍风格的甲骨文当然不会惧怕任何流血竞争。姑且不论这场收购战役打得是否光彩,关键是如果谁再“有幸”成为下一个甲骨文对阵目标,恐怕谁都担心,一切皆有可能。
甲骨文的收购尽管也为自己带来了巨大的交易成本,但理想的结果就是可以将自己的数据库软件和仁科的企业财务、人事管理软件整合在一起,填补产品线的空白,直接可以和SAP叫板;赛门铁克公司首席运营官施瓦茨也表示,并购VERITAS之后,赛门铁克的杀毒和反垃圾邮件软件能与VERITAS的备份软件实现“信息整合”,从而进一步巩固了自己在该领域内的竞争优势;而微软公司收购“巨人软件”,一方面可以改善自己原有产品的安全性,另外也可以进入计算机安全市场,延展自己的产品线。
甲骨文的策略已经明晰的表明他们已经不满足于做细分市场中的专注型企业,盗版猖獗和开放源代码软件兴起等诸多因素的挑战也使微软认识到下一步的艰难,排名第一软件企业需要有进一步的扩展。他们都选择并购来获得自己的市场份额和产品线。
而2005年,软件业面临的形势可能更加严峻。高盛公司前不久预测,2005年全球企业的信息技术开支只会增长3.7%,软件业可能会出现更多的兼并、整合。看来,要么你向通才型企业转变,要么增加自己领域的进入壁垒,不过现实是做好哪个都不容易。
3/8/2005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