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国家,一个地区,工业化发展到一定阶段,必然出现资源和环保问题。工业化的发展水平同资源与环保要求成正比:工业化进程越快,资源和环保要求越高;工业化水平提升越高,资源环保的矛盾越突出。古今中外都是如此。而现实的悲哀在于——通常只有在资源和环保问题严重的时候,人们才开始认识。
包装工业是整个工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工业发展依赖于资源和环保的保证,包装工业也同样如此。过度包装的要害,归根结底是浪费资源、危害环境。我国在上世纪九十年代中期开展的“禁白”活动,同现在提出的控制过度包装,目的是一致的,依法治理过度包装是“禁白”的深入。
一、“禁白”引发的纸塑之争
上世纪九十年代中期,我国开展的全国性的、声势浩大的“禁白”活动,前后长达七八年之久。这场“禁白”以塑料污染环境为对象,以城市为中心,由国家环保总局、经贸委以及省、市地方政府纷纷发布“禁白”令,其中铁道部对铁路沿线的“禁白”采取“准军事化管理”,行动最快、效果最好。而总观全国各地的“禁白”行动,声势很大,阻力也很大。由于缺乏经验,一场空前激烈的“纸塑之争”,好似战场上的生死白刃之战,又象在法庭上的“原告”与“被告”。从争论内容来看又是一场混战,观众感到模模糊糊,是是非非。
“纸塑之争”的焦点
第一种观点:泡沫塑料有毒,塑料薄膜袋有害,不能降解,污染环境,应禁用,由纸浆模塑绿色包装替代;
第二种观点:泡沫塑料有毒但可以降解,白色污染可变绿色塑料,并声称塑料绿色革命取得成功,同时反辩纸的污染比塑料更严重,泡沫塑料餐具的优势,纸餐具永远替代不了;
第三种观点:以纸代塑提法不妥,纸、塑各有利弊,一次性泡沫塑料餐具同纸模餐具可以共存、共荣。
三种观点,第一同第二种在对立、较劲,第三种是调和、折衷。而国家相关部门及省、市地方政府,一直按既定方针——禁白。
全国性的“禁白”演变为“白禁”的历史教训
1.认识极不统一。两种对立的观点,最后“禁白”成为“白禁”,只能算作一次大演习,留下了宝贵的经验教训。
2.“禁白”阻力太大,白色塑料决不会自动退出历史舞台,在“禁白”强大攻势而前,采取迂回战、地道战策略,始终是“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同时,纸制品包装错误估计了形势,认为机遇来了,赶快大动干戈,准备接替,稳坐绿色宝座,想不到竟然一败涂地,损失惨重,教训难忘。
3. 从某种意义上来讲,“禁白”的失败是必然的,单靠行政命令“禁白”行不通。“禁白”是关系到全局的、长期的系统工程,要仔细规划,要有强有力的措施,要有制约保证,还要有替代产品。单靠地方行政部门的“禁令”,由相关各个部门派人组成临时“禁白”机构,执行临时“禁白”任务,这样很难达到效果。结果临时了以后散伙。
“禁白”过去了好久。当“我国将对过度包装立法”的信息公布后,北京市召开了白色污染对策研讨会,有30多位代表发言。会议精神通过市科协以会议纪要和专家建议的形式,向市政府和有关部门作了反映。北京市环境科学学会向市政府递交治理白色污染方案,建议北京市政管委为治白主管部门。我没有看到会议纪要,仅从《中国包装报》的报导中看了一些倾向性观点。我以为其中有些是当年“禁白”时期一些观点的翻版,对过去“禁白”抨击很激烈。这是一种民主现象。
在发达国家,办此类事要立法。通常由政府拨出巨额资金,授权专门机构,进行系统、周密的研究,而后向政府提出立法建议。比如美国专门有一个国家超级基金,用于研究和治理土壤污染。国家立法法治和地方政令不同,这次全国人大对过度包装立法、仅仅根据某些专家研讨会的意见和某个单位的建议就对“治白”立法,那是不可能的。
二、反对过度包装 发展科学包装
我们长期缺乏对资源、环保问题的意识,对过度包装,要统一认识很难,统一行动更难。发展科学包装、反对过度包装,是为了维护国家最高利益,必须采取法治措施。
我对许多包装现象想不通,而想不通又代替不了现实。中央提出科学发展观,大家赞成、说好,没有人公开反对科学,但是许多违背科学现象经常发生。以牺牲资源和环保求发展,就是违背科学、就是犯罪。
1.对一次性塑料泡沫快餐盒,能不能认定为固体废物、污染环境?是不是过度包装?上次“禁白”是一锤子敲定:有毒、不可降解。现在可有科学检验定性。如果检验有毒,又不可降解,那就科学定为过度包装。对这个东西不能当儿戏,一旦作为污染物当垃圾进行土埋,污染物长期在土壤中,往上污染农作物及人体健康;朝下渗透到地下水,流向江河,同地面直排污染水汇合在一起,污染整个江河。最近国务院三峡办水库管理司黄司长指出:“母亲河”长江已经严重污染,上游垃圾是祸根,污染成分在人体内不能分解,影响子孙后代,还会破坏水域周围空气,对人体健康是颗定时炸弹。中科院南京地理与湖泊研究所今年10月的检测报告显示:南京江河湖库已经没有好水了。更令人震惊的,最近全国政协与中国发展研究院联合组成“保护长江万里行考察团”,历时12天,对沿江21个城市进行实地调研,领队的章琦院长接受记者采访时称:长江已陷入深度危机,若不及时拯救,10年内长江水系生态将濒临崩溃!
2.塑料薄膜算不算白色污染?用在包装上,叫不叫过度包装?上次“禁白”也有肯定的答案,作为垃圾污染。世界上排名污染最严重的10大城市中,中国占了8个。全国500多个城市中有220多座城市被垃圾包围。垃圾量有多大呢?仅北京市周围就有4000~5000座垃圾山。推而广之,全国有多少垃圾山?!在垃圾中包装废物固体占60%,其中塑料薄膜袋又占很大的比例。最近上海科协同上海包协举办“绿色包装与市民健康”讨论会,声讨黑色污染,称黑色塑料马甲袋为“隐性毒袋”,因为这种聚乙烯黑色塑料袋的废料中,含有农药、化学品等残留有毒物质,给市民使用,对人体健康构成很大危害,而废料加工又污染环境,此种加工点,在上海市郊区有七八十家,江浙一带有数百家之多,这种废弃物是我国塑料行业的一个毒瘤。
最近国家质检总局最新抽查报告显示,九成食品塑料包装易成白色污染。
3.EPS发泡塑料衬垫包装,过去“禁白”列为有害污染物体,现在该不该是过度包装?EPS塑料发泡基本垄断了电子信息产品、化纤产品、家用电器产品、摩托、机械产品等缓冲包装。电子产品是江苏制造业第一大产品,今年1~9月实现销售收入高达3300亿,同比增长53.7%,占制造业比重近20%。而江苏电子产品的大量衬垫包装,都是用的EPS发泡塑料。过去“禁白”明确提出,由纸浆模塑制品、蜂窝纸板替代EPS塑料发泡,而江苏的“纸模”、“蜂窝”的设备制造业和生产企业在全国是中心地区,其力量之强完全可替代EPS发泡塑料,但至今进不了这个门。全国的电子信息产品EPS发泡塑料衬垫包装材料的替代率只占2%。
4.木制托盘包装。我国每年有400多万件木包装出口,1997年美国挑战中国出口商品包装的木托盘,说中国产木材有千牛虫,危害美国的森林,提出禁用或要经过严格的薰蒸才能入关。之后欧洲、日本也跟随美国采取同样措施,这一举动,使我们措手不及,蒙受很大损失,由此引起中央领导的重视,国家相关部门明确由蜂窝纸板托盘来替代,为此在全国引发了“蜂窝”热,认为这下子蜂窝的大好机会来了。谁知一阵风吹过后,出口到美国、欧洲、日本的商品依旧是木托盘,基本上由全国各地的商检系统控制在口岸进行薰蒸。大量的木材资源浪费在木托盘上。
5.一次性木(竹)筷子,是同一次性泡沫塑料快餐盒相配套的,主要产地在浙江义乌,每双筷子都有塑料薄膜包装,并印上产地、品号、电话。这种筷子在小饭店小排档对用餐者免费提供。客人用餐后,一次性筷子及包装筷子的薄膜连同剩菜余饭成为城市垃圾。我在南京调查了几家小饭店,一次性筷子都由小商贩送货上门,每包60双,一包1.5元,每双合2分5厘。一家小饭店每天60多人用餐,用去一包多,也就是说60多双筷子。在南京,这样的小饭店、小排档不少于1000家,每天要用6万多双筷子,全年两亿多双。
全国多少?!
一次性筷子及薄膜包装,既污染环境,又大量浪费木材(竹)资源,破坏生态环境。韩国人、日本人和我们同是亚洲人,但我们的资源意识、环保意识同人家不可比。我的朋友从韩国回来,给我带回来的尊贵礼品:不锈钢筷子。韩国人从总统到老百姓,从家里到饭店,都用不锈钢筷子,用完后消毒再用,循环使用,把大量木材省下来;日本人森林资源比我国丰富,但日本人爱木如金,舍不得砍树制筷,从我国大量廉价进口筷子;而我们某些同胞“视木如土”,见利忘义。我们探讨对过度包装立法,对一次性筷子不要当作小事,也要擦擦边。
三、对过度包装必须依靠法治。
治理过度包装既要接受教训,又要面对现实。过去“禁白大演习”暴露了我们对禁白的认识不统一,行动不一致,措施不得力,通过禁白反禁白,使人们看到了禁白的现实严重性和长期性,现在解决过度包装必须立法,这是最终手段。
1.统一认识。整治过度包装,发展科学包装,是“禁白”的深入、全面发展,是一次重大变革,也是包装产业分工的局部调整,又是一项重要的系统工程,涉及面广。在不同利益驱动下,产生观点差异,由此引发一些矛盾,这是自然的、正常的,我们要有充分的准备,共同做好思想工作,把大家的认识统一到依法过度包装的轨道上来。
2.端正态度。立法治理过度包装,代表着国家利益,任何企业和个人,都要顾全大局,知法执法。立法条款中涉及包装废品可回收、收费及罚款等,开始可能有些不习惯,但都得严格执行。这都是检验企业和职工对立法治理过度包装的基本态度。对替代产品要保证质量,做好替代工作,能有个顺利交接,这是检验替代企业的基本态度。
立法治理过度包装,主要涉及塑料某些有害产品,而不是针对整个塑料行业。塑料工业的重要作用以及塑料行业的持续发展,受到国家的保护和支持。同时替代某些塑料制品的瓦楞纸板制品、纸浆模塑制品、蜂窝纸板产品及凹凸纸板新品,应该有能力完成接替任务,同时希望得到各方面的支持关怀。发展科学包装是项长期的任务。
3.从严执法。在立法前,要充分发挥民主,征求各方面的意见和建议,立法必须“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反映广大群众的意愿;法规一旦确立,必须执法如山;治理包装过度,必须矫枉过正,只有用“过正”治“过度”,才能保证科学包装的发展。
4.奖罚分明。我主张治理过度包装要重奖严罚。对治理过度包装有杰出贡献的单位和个人要重奖。建议国家及地方政府设立专项奖励基金;国家及地方政府对有突出贡献的科学包装、绿色包装给予政策倾斜及优先优惠待遇;对违法的单位和个人,根据违法行为及其后果,原则上要严罚,处罚下手要严。国外有家公司在生产过程中,因操作不当产生强烈毒气,法院判决重罚这家企业数十亿。这样的重罚,足以使破坏环境者倾家荡产。法院同时判处政府相关部门承担1/3的罚款,因为政府管理部门没有起到监督的职责。
重奖严罚是执法、守法的重要保证。
3/5/2005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