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于包括了ERP、生产排程、生产品质管理和采购模块等众多模块,供应链管理(SCM)系统几乎涉及了制造业企业运营的方方面面,其实施难度也可想而知。不过,许多制造业企业正面对越来越迫切的供应链管理需求,他们该如何去寻找突破呢?
或许,沪士电子的经验有一定的借鉴意义。沪士电子由台湾地区楠梓电子股份有限公司和亚太基金投资,初期投资额6500万美元,注册资金3600万美元,设厂于昆山经济技术开发区内,专门从事双面、多层高级印刷线路板(PCB)的制造与加工。沪士电子从初期规划开始,产品就以外销为主,90%的产品销往美国、欧洲和东南亚等国家和地区。为解决供应链上的诸多问题,沪士电子从去年开始进行SCM建设,从需求最为迫切的采购模块入手,在供应链的前端寻求突破。目前,SCM已经给沪士电子带来明显的效益。
从采购开始优化
“原材料的成本可以一压再压直至最低,劳动力的成本可以通过机械化等手段一降再降直至最少。”当这些手段都被大家认同并实施,所有商品都走向一致,而降价也只能解一时之急,那么,厂商该如何保住自己的市场竞争优势呢?
在沪士电子电子资讯部副经理王翔看来,企业在这时候需要仔细审视一下供应链,而采购是其中必须特别注意的一个环节。一般来说,生产型的企业通常要用销售额的40%到70%来进行原材料、零部件的采购。采购的速度、效率、订单的执行情况会直接影响到本企业是否能够快速灵活地满足下游客户的需求。“采购成本的高低会直接影响到企业最终产品的定价情况和整个供应链的最终获利情况,只有通过企业内部之间以及与外部的采购协同作业,供应链系统方可准时响应用户的需求,同时降低库存成本。”
作为国内最大的PCB厂商之一,沪士电子同样面临类似的问题:超过60%的营业额用于原材料的采购。沪士电子生产的PCB主要应用于折叠式移动电话、通讯用背板、电脑主机板、电脑周边产品和汽车产品等,其产业特性是生产期较长、品种繁多。
事实上,沪士电子一直非常重视信息化建设,先后上了ERP、HR等系统,并已经有了非常深入的应用。但随着交货期越来越短、备料时间越来越短,沪士电子开始逐渐感觉到来自客户端的压力和不满。“一方面我们的产品线很广,所用的材料也多,信息不畅就导致一些特殊物料未备货;另一方面我们是采用‘按单定制’以客户为导向的做法,而不是以市场为导向,因此即使我们有很多的库存,也经常会发生由于备料与客户需求不同而断料的情况,为使我们非常痛苦。”王翔说。
另外,沪士电子的供货商有上百家,主要分布在境外,他们无法知道自己在沪士电子的存货状况,与沪士的协同也非常困难,由于备货过多也常有抱怨。可以说,由于采购方面存在的问题,已经影响到沪士电子的整个供应链。
为此,沪士电子决定从采购端开始建设供应链管理系统。经过一段时间的接触,2003年7月中旬,沪士电子选用了明基逐鹿的SRM开始实施,并于去年9月份完成整个项目实施。目前,沪士电子的采购周期已经从实施前的1个月变成2周。
突破瓶颈
“我们的ERP应用已经基本上达到了极致。”王翔的自我评价并没有夸张。沪士电子自1992年在江苏省昆山市建厂,就开始了信息化建设,并于1996年上马ERP,借鉴台湾地区企业在电子制造行业的信息化经验,不断根据自身需求进行应用的深入挖掘,现在已完成了各种内部应用,并完成了ERP系统与生产自动化系统的集成。
即便有这样的信息化基础,沪士电子依然存在较多问题。据明基逐鹿软件企业E化事业部高级顾问周洋介绍,在前期咨询中发现沪士电子在三个方面存在明显问题:企业的物流控制方面销售、生管、物控三个部门信息不沟通;备料周期过长;和供应商之间还有一定距离。
“仅一种材料就有800多个型号。”面对如此庞杂的物料采购,沪士电子一般采用的方式是由销售部门直接与物控部门联系,由于跳过了作为产销协调的生管部门,造成了流程紊乱和沟通不畅。明基逐鹿开出的药方是将销售端整理的资料放到SRM系统上,这样生管和物控部门都可以看到相关信息。同时系统会自动将相关消息发手机短信或者EMAIL给生管部门,以便生管及时做出协调处理。同样,生管的处理意见也会发布在系统上,销售和物控就可以及时看到并对工作做出调整。
在上SCM之前,沪士电子由于对备料没有进行细分,从而使备货周期达到了1个多月,无形中加大了库存压力和拉长了备货周期。对此问题,明基逐鹿的解决之道是把备货的时间切细,现在沪士电子只要踩着时间点备货采购就可以了,这样同一时间的库存大大缩小,周转起来也很快。
另外,沪士电子与供货商的沟通不畅则主要体现在供应商与沪士有一定的距离,供货商不知道自己在沪士的库存有多少,具体物料的数量有多少、什么时候需要补给等问题都不透明。明基逐鹿对症下药,把供应商需要知道的相关信息放到网上并且及时更改,这样供货商就可以24小时查询相关讯息。沪士电子与供货商的距离也由此拉近。
“在电子制造领域,不是厂商与厂商的竞争,而是供应链与供应链的竞争。”正是基于此,沪士电子在信息化程度已经很高的基础上,加大供应链管理方面的IT投入。“在通过降低成本来保持竞争优势方面,我们的效果已经很明显。”王翔一脸轻松。
2/20/2005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