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化工工业原料分配及物流外包服务存在人才资源结构不尽合理、布局分散难以形成集聚效应、市场不够规范等问题。本文通过分析线上线下资源相结合的化工工业原料分配及物流外包服务模式、平台运营与赢利模式,提出建设服务于化工园区的生产和服务外包体系的物流模式。
发展现状
国内外目前对于化工行业的生产及服务外包的研究较少,但是一些跨国公司一直都进行着探索和实践。跨国公司采用或提供的外包服务主要包括化工原料物流、工程总承包、工业气体供气、人力资源管理、技术咨询服务等。以化工物流外包服务为例,中国跨国化工企业有2000多家,大多施行物流外包,长期专注于长江沿线大型专业第三方分包储运码头的建设。随着化工产业部分向中部地区转移,跨国企业开始在中部进行物流外包服务建设。
化工行业物流具有以下特征:物流规模大;技术专业性高,对安全性保障要求高;投资规模大;政府、行业、法规等方面对行业监管力度大、复杂,以上特点决定了第三方物流服务企业的建立和运营具有很大难度。因此,中国要通过化工行业外包平台的建立培育一批适应现代化工业物流需求的第三方物流企业,提升物流业能力水平,组织实施化工园区的物流联动发展的示范工程,建设电子口岸、综合运输平台、物流资源交易平台和大宗商品交易平台,开展信息发布和信息系统外包等服务业务。
以化工园区为基础,发展园区物流是方便园区企业高效物流运作的有效途径。化工行业的突出特点是产品链长,产品的上下游关系紧密,相互关联的不同装置有条件集中在一起,通过管道进行原料或产品的互送,以产业链的形式将上、中、下游产品环环相扣,使上游企业的产品成为下游企业的原料,不断延长生产链,实现原料、中间产品和副产品的综合利用,甚至上游企业生产的废物也能够成为下游企业的原料,形成生产过程的一体化和成本的集约化。因此 ,化工行业特别适合建设化工园区。
国外化工园区已经发展了近100 年,积累了丰富的经验。有名的化工园区有美国得克萨斯墨西哥湾(Gulf of Mexico)化工园区、韩国蔚山(Ulsan)和丽川(Y eochon)石油化工园区、新加坡裕廊(JTC)工业园区、日本千叶(Chiba) 、水岛(Mizhshima) 和鹿岛化工园(Kawanoe) 、荷兰鹿特丹(Rotterdam)沿江石油化工带、比利时安特卫普(Antwerpen)化工区、沙特朱拜勒(Zhubail)石化基地、德国路德维希(Ludwigshafen)化工区和德国的鲁尔(Ruhrgebiet) 化工区等。主要特点是园区规模大,装置之间优化配置,园区实现项目设计一体化、产业结构一体化、管理运营一体化、公用工程一体化、环境保护一体化、物流传输一体化,将产业链和产品链维系在一起,形成较为完善的运行体系。
中国经过近30年的发展,化工园区已近百家,主要类型有大型石油化工型、精细化工型、城市搬迁型、老企业型等。化工园区的建立有利于招商引资,有利于城市建设规划,有利于改善长期困扰中国化学工业的技术落后、规模和布局小而散的问题,进而通过园区建设,采用先进技术,扩大生产规模,提升企业竞争力。化学工业主要特点是产品链长,相互关联度强,上道工序的产品常常是下道工序的原料,生产装置可以相互连接,有利于生产控制、安全操作和 “三废” 处理,化工园区的建设符合化学工业内在发展规律;有利于引进高新技术,符合世界化学工业发展方向。
根据国内园区发展来看,化工工业原料分配及物流外包服务主要有以下缺点:
一是人才资源结构不尽合理。中国虽然拥有多个科研院所、产业联盟、专家群以及以化工专业为特色的高校,但是没有一个统一的平台整合这些智力资源。
二是布局分散,难以形成集聚效应。产业集聚能产生显著的经济效应,服务外包也讲究规模效应,但目前中国化工行业服务外包发展布局比较分散,企业规模小,缺少龙头企业和知名品牌。缺乏规划布局引导政策,承接与开发大型服务外包项目能力不足,集聚效应受到较大制约。
三是市场不够规范。其一是缺少服务标准和服务规范,使得发包商和接包商之间出现不信任,最终导致交易终止;其二是缺少服务流程过程的检测和评价机构及服务,使得发包商无法了解接包商服务过程和全貌,影响信息对接;其三是没有完善的支撑平台,要么线上的服务内容不符合现实的商务模式,要么就是线上服务内容太少,线下服务太多,增加了服务的时间成本和人力成本。
因此,围绕中国化工园区的建设和管理,建设服务于化工园区的生产和服务外包体系,整合园区资源对其进行高效利用是中国化工行业进行生产及服务外包的最佳路线。
服务模式选择
外包服务模式
一般来说,企业实施物流外包可供选择的模式主要有以下三种。
1)部分业务外包模式,或称专项业务外包模式。即将一项完整的物流管理职能工作的一部分外包给企业外部的物流服务机构,其他部分继续由企业自身物流部门负责。例如,将物流规划和设计工作外包给物流专家,而企业的物流信息、运输、仓储等业务的实施和管理仍由自己负责。这种外包模式有利于企业根据自己在物流业务中的优劣势采取适宜的外包模式,且容易把握和达到外包目的。
2)整体业务外包模式,或称一条龙外包模式。即将一项完整的物流管理职能工作全部外包给企业外部的物流服务机构,企业自身物流部门不再履行此项职能,只是作为联络者、协调者和企业代表。例如,将企业物流规划、物流设计、物流信息管理、物流运作等相关工作整体外包。这种外包模式有利于打破企业内部原有的管理格局,尽可能减少非企业核心业务的影响,以提高企业核心竞争力。但这种模式的选择需要良好的外部环境,需要对外部的物流服务机构进行深入的调研。
3)复合业务外包模式,或称综合业务外包模式。即将多项物流管理职能工作外包给企业外部的物流服务机构。既可将多项外包业务交给同一物流服务机构,也可将某些职能管理的部分业务外包。这种模式需要社会上有健全的物流服务提供机构,完善的管理制度和服务体系,且能够大大减轻企业物流管理的各种压力和矛盾,使企业有更充足的时间关注战略性、核心竞争力、前瞻性和宏观管理等方面的一些重大问题的研究和决策。
化工工业原料的分配外包服务本质是知识流程的外包服务(即Knowledge Process Outsourcing, KPO)是围绕对业务诀窍的需求而建立起来的业务,指把通过广泛利用全球数据库以及监管机构等的信息资源获取的信息,经过即时、综合的分析研究,最终将报告呈现给客户,作为决策的借鉴。
KPO的流程可以简单归纳为:获取数据-进行研究、加工-销售给咨询公司、研究公司或终端客户。知识流程外包过程涉及到要求专业技能的知识密集型业务流程,国内这一环节仅限于随机地对专家的咨询,因此知识的获取不够规范,处于分散状态。可以开发一个知识集成系统,针对相应的具体工业流程,通过专家系统进行流程分析,分析结果和决策判断可以作为一种知识服务提供给相关企业。网络支撑平台可以建立一个系统,通过系统实现网上合同的确认和线下签订,同时可以开拓和工业园区管委会的接口,进行一些数据的分享。部分知识服务可以提供给园区管委会,将园区管委会作为服务对象。
线上线下资源相结合的化工工业原料分配及物流外包服务的实现模式是:企业或者园区管委会提出原料分配服务需求,通过网络平台进行发布;通过专家库进行方案征集,请首席专家对方案进行评估;收集一系列案例,总结共性流程作为模板,开发一个软件作为基本数据的共性分析软件,软件可以分为企业版本和专家版本,进行针对性服务;专家的分配方案如果获得企业的认可,通过管委会、企业、专家三方的确认,就可以通过管委会进行物流分配或是管道流量分配的调节和控制。
平台运营与赢利模式
企业物流外包的运营与赢利模式可以划分为:普通运营与赢利模式、集群企业的运营与赢利模式。化工园区工业原料分配及物流外包服务的运营与赢利模式既可以采用普通模式,也可采用集群企业模式。
企业物流外包的普通运营模式如下:战略联盟型,即以契约的形式与第三方物流结成战略联盟,实现内部信息共享,相互协作;综合型,即通过拥有大量固定资产的第三方物流企业,为企业提供高集成度的物流服务;综合代理型,即与具有互补性的第三方物流供应商合作,让其为本企业提供高集成度的一体化服务;功能型,即合作的第三方物流企业只为本企业提供低集成度的物流服务,服务功能单一,一般不涉及物流的整合与管理;集中型,即与拥有一定资产和较广物流网络的第三方物流企业合作,在某个领域为本企业提供集成度较低的物流服务;缝隙型,即与以局部市场为对象、拥有较少的固定资产的第三方物流企业合作,为集中企业提供特定客户层的物流服务。
物流外包的集权企业模式为:根据企业的集群程度,可以将企业物流外包的运营模式分为简单的物流外包、准物流外包、“1 n”物流外包、“n 1”物流整体外包、“n n”物流整体外包。简单的物流外包不直接经营物流业务但信息共享,由专业第三方物流承担。
准物流外包运作具有规模性,单个企业进行横向一体化合作,通过组建第三方物流企业,专门为其提供物流服务。
“1 n”物流外包是指集群企业与第三方物流企业合作,组建新的第三方物流企业,为集群企业提供物流服务,企业对外包物流环节有一定管理和控制权。集群企业通过联合方式,将物流业务外包给第三方物理企业经营,而自己只从事生产经营活动,从而实现“n 1”物流整体外包。
“n n”物流整体外包是指集群企业将所有物流业务交由聚集了不同功能的第三方物流中心或物流同区运作。第三方物流企业能够以规模化、功能化、综合化的方式为集群企业提供物流服务。
中国的产业现状是制造业比重偏高,服务业不足。随着中国经济总量的不断增长,中国的经济急需结构调整,结构的调整就要求大力发展服务业。建设工业园区或产业集群的发展模式已成为现代工业的发展现状和趋势,企业研发能力和产品的独特性是其实现高附加值的环节,合理整合企业的非主流业务,大力发展相关共性非主流业务的现代服务外包平台建设,对企业结构调整,集中精力关注价值最大的部分,突出其核心竞争力具有重要意义。
作者: 化工行业生产力促进中心 胡迁林 江莉 / 鲁西化工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杜凤莲 李长金 陈运峰 / 北京化工大学 李好义
注:本课题由“十二五”国家科技支撑计划课题“工业原料分配及物流外包服务平台建设及应用”(2012BAH08F03)支持。
5/18/2013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