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业绩效管理(BPM)循环,按照顺序可以分解分为六个相互衔接的阶段:目标管理、业务规划、计划预算、监控、分析评估及报告。
作为一线软件实施人员,我们随时都可以感受到,企业战略的重要性和战略管理在实施过程中的复杂性。这也就是为何软件企业开始普遍关注战略企业管理理念,并推出企业绩效管理(BPM)平台的背景。通过实施企业绩效管理,可以帮助企业更有效地执行战略。
战略实施,是很多企业头痛的问题。企业战略决策者或者核心经理团队都迫切需要一种战略支持平台,帮助其澄清企业未来发展战略的各要素,整合原本分离运作的部门和个人的目标和行为,并对战略执行的情况进行有效的监控。在这种环境下,战略管理的工具——企业绩效管理应运而生。
企业绩效管理系统是企业战略管理的信息平台,它通过平衡记分卡等战略管理的方法,借助信息技术,将战略目标和行动联系起来,帮助企业有效规划收益和资本的使用,监督执行,洞悉绩效,确保企业及其子系统(部门、流程、工作团队和员工个人)的绩效成果能够与企业的战略目标保持一致,并促进企业实现快速成长的战略目标。
笔者认为,企业绩效管理循环,按照顺序依次分为六个相互衔接的阶段:目标管理、业务规划、计划预算、监控、分析评估及报告。
目标管理
即帮助企业制订战略目标,并将战略目标加以分解、快速传递到整个组织,而且简化操作。目标管理的内容包括:企业愿景、战略、目标;平衡计分卡;战略地图;业关键绩效指标库;风险管理。
通过平衡记分卡(BSC)管理系统,企业可以按照四个维度(财务、顾客、内部流程、员工能力),结合企业的经营战略,定义相关的成功要素,并且将这些要素最终落实到组织各个环节,同时可以设立多个KPI指标进行考核。BSC的作用有二,一是强调指标的确定必须兼顾财务性和非财务性因素;其二是强调企业对非财务性指标的管理。
企业战略地图是为实现战略精确控制而开发的一种战略控制工具,在企业整体循环运行中,由于各个环节彼此之间相互连接,因而各个环节的目标也存在着影响关系。通过战略地图,企业可以找出各种结果性目标和驱动性目标之间的关联,管理人员可以根据部分目标,尤其是驱动性目标的实施情况,来判断实现其他一些重要目标的可能性。
用户释疑:
ERP与商业智能、企业绩效管理之间是怎样的关系?
企业绩效管理是实现战略有效执行的过程工具,侧重于方法论;商业智能的原动力来自于如何对ERP等业务系统的数据进行分析,因而侧重于技术工具;ERP则为企业绩效管理的过程提供了大量的基础数据。
建立明确的切实可行的企业关键业绩指标(KPI:KeyProcessIndication),是做好绩效管理的关键。KPI可以使部门主管明确部门的主要责任,并以此为基础,明确部门人员的业绩衡量指标。
业务规划
在业务规划阶段,通过提供建蘑运营模拟、方案评估,帮助企业快速优化资源配置、有效控制运营风险,并快速衡量不同方案的成本和收益。
在这一阶段,企业应该首先按设定的战略目标,建立多套企业运营的执行路径、资源配置及盈利计算的模型;通过模型,预测企业在采用不同的战略执行方案后对目标所产生的影响;最后,根据模拟结果,选择最佳的企业战略执行方案。
预测建模要考虑一些为人们所理解的、又具有很实际意义的模型。不同企业有不同的运营模式,因而会有不同的建模方式。企业绩效管理平台提供了一些基本的预测模型,而要达到完全客户化量身定做的业务规划,目前还没有软件厂商能做到包罗万象,因此,需要与用户一同来设计预测模型。
计划和预算
针对计划和预算阶段的企业绩效管理需要,BPM通过自上而下和自下而上的预算体系,帮助企业根据需要按年、季、月快速灵活地编制预算,并对企业的快速成长提供及时的预警。
当计划以定量的方式表现并转化为预算时,通常由业务预算、资本预算及财务预算等构成。在这一阶段,企业经常碰到的问题是,缺乏足够的基础信息作为制订计划的依据,预算制订的过程过于冗长,计划的弹性也很差。
制订计划预算,必须要有一个多层次的、可伸缩性的计划分解工具。在系统设计中,还要充分考虑提供有效的绩效指标工具和全面预算工具。
监控阶段
针对监控阶段的企业绩效管理需要,BPM系统通过提供关键绩效指标的动态监控及绩效警报,对企业关键绩效指标进行全方位监控,并持续改进绩效。通过信息系统的自动警报,管理人员可以通过电子邮件、短信、PDA、Web等方式自动获取信息,企业对绩效的监控由此变得更为简单、高效、快捷。
企业、部门、员工在执行计划的过程中,很重要的需求是,对绩效指标进行全程追踪,并将追踪的结果与设定的标准做比较,分析其中的差异,并对潜在的问题发出预警,同时还要与企业外部的标杆绩效(Benchmarking)做比较。
在前述的目标管理环节中,企业可以根据战略按照平衡记分卡的四个维度定义不同层次的关键成功要素(CSF),对于每个关键成功要素,企业可以设定多个关键绩效指标(KPIs),并将这些KPI指标具体落实到部门。这些指标的实际表现可以来自业务运营系统,也可以来自数据仓库。企业可以定义公式和取数周期,以便经常监控到这些指标,同时还可以设置偏移量、系统定期运行取数,并与偏移量做比较,使管理层对各种KPI的状态可以一目了然。
分析评估
在分析评估阶段,BPM系统通过采用商业智能(BI)技术,以丰富的图表和灵活的分析方式,从多个角度、多个层次辅助企业透析业务状况和商业策略。
一旦某些业务环节的KPI出现问题,系统实施与维护人员一定要对这些问题的来龙去脉进行全面的诊断分析。即对财务、制造、物流、客户、市场等数据,进的多维度的深入分析,帮助管理人员做出实时、正确的决策。
商业智能从技术层面可以分为三个阶段,一是数据仓库建模,二是数据抽取、转换和装载,三是前端决策支持界面的开发和部署。由于数据仓库建模和数据装载要占整个商业智能建设周期的70%~80%的时间,所以要预先开发一个数据仓库建模和抽取数据的管理工具,以缩短项目的建设周期,降低风险。
业务合并和报告
最后,针对业务合并和报告阶段的企业绩效管理需求,BPM系统提供合并方案、数据收集工具、抵销与合并工具、货币转换工具和业务分析系统,以缩短企业的报告周期,并帮助企业从业务到财务,对运营状况进行多维度、多角度的透析,使企业报告更规范、真实、准确、及时。
在此阶段,企业需要及时、完整、精确地将财务、业务、营运的绩效,报告给企业管理层;同时外部报告应考虑日益严格的规章制度和更加谨慎的投资者。企业绩效管理信息平台应能够同时实现内部报告和外部报表,通过各种报告工具,自动接收、上报内部往来业务资料,审核相关数据,并进行业务汇总和报表合并等。由此,企业将获得更加科学、可靠的内部和外部报告,帮助企业管理者和投资者及时了解企业的整体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
1/19/2005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