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识管理喊了很多年,各种知识管理精髓、管理理念,让人眼花缭乱!我们该如何正确理解知识管理?知识管理有没有模式可循?如何构建知识管理机制,把员工的个人知识转换为企业的智慧资产?
知识管理有模式可寻
通过对企业知识管理模式的研究,中国人民大学信息资源管理学院张斌教授认为:“知识管理有一定的规律可寻。企业在知识管理理念的指导下,为推进知识管理,针对企业自身特点建立的一整套的标准化的方案或管理规则,在具体的企业管理过程中表现为特定的可操作性方法与方式,这种模式应该由特定的要素来构成,它应该有大体上的一些要素,在一定的环境下,各个企业具有一种可效仿性。”
经典的知识管理模式:分别是编码管理模式和人物化管理模式,这两个模式是非常值得学习和研究的很重要的模式。第一种模式,即编码管理模式,主要是从显性知识入手,以显性知识为主,很多公司大量的资金主要是投在对知识库的构建,或者建立信息系统这样一种模式。第二种模式,即人物化管理模式,在一些企业里,隐性知识是主体,有些企业采用人物化管理模式,主要是通过人与人一对一的交流,即使在信息系统里面投资,也只是投入一小部分,主要是做寻人知识库或专家库,只要找到拥有知识的人,就可以进行很好的知识管理。
后来,有些学者根据企业不同特点、核心业务活动,又把知识管理分为事务模式、集成模式、协作模式或者专家模式等。还有一些学者开始研究不同国家的知识管理模式,包括美国、德国、日本,现在也在研究中国企业知识管理的一些模式。
知识管理的八大要素
那么,关于企业知识管理模式有没有基本的要素?张斌教授指出,通过对国内外的一些案例研究发现,在知识管理模式构建中,有八个核心要素。首先是知识管理理念;第二是知识管理的目标;三是组织架构;四是规章制度;五是人员的配置;六是平台建设、系统建设;七是实施方案的选择和制定;八是对知识管理的评价和评估。
关于知识管理理念。在很多过去的研究中,没有把理念作为重要的一个部分,认为这是外延的一些内容,实际研究发现,不同的模式,不同的选择,很大程度上是受其价值观、文化的影响,这是非常重要的。国内外不同国家的知识管理模式,文化的因素、理念的因素是非常重要的,有时候会直接影响到企业的很多选择。比如在知识管理失败案例中,惠普中国采用的知识管理模式就是不合理的, 文化的影响会成为知识管理成败的重要因素。
关于目标。知识管理建设目标,很多知识管理的研究人员都会提到,费拉保罗曾经有个经典的说法?,他认为知识管理就是用集体智慧实现显性和隐性知识共享的一种新途径。
关于组织架构,在知识管理架构方面,不同的国家区分度并不是很大,关键是在于不同企业的选择。目前国内企业在实施知识管理中,主要有三个层面:一个是领导的架构;第二是具体部门的架构;第三是不同部门知识管理组织的架构怎么去做。目前企业比较多的采用的是由一个副总或主管来兼知识管理,有的企业可能老总对这个问题比较感兴趣,会兼管知识管理。还有一些国外的企业,建立了知识管理委员会,或者构建了相对高层的组织。在中间层面上,一般来说比较多的选择知识管理部门。在每个业务部门,大多是用知识管理专员这样的方式。
关于规章制度问题。每个企业的规章制度是不一样的,在有关的制度规章中,主要是要保证知识管理的实施。比如组织体系在制度中进行固定的一些规章,还有就是知识管理基本的管理办法,除此之外还有很多企业做了知识管理的具体的流程制度设计、知识库的设计等等。还有一些比较重要的激励性的规章制度。
人员配备和组织架构是相互关联的,主要有三个层次:第一是高层,第二是中层,第三是执行层。通常来说,高层位置是管理层,在美国一些知识型的企业里面,他们在组织架构中,现在开始突出了核心能力的组织架构,以核心能力为中心的组织架构,打破了过去不同层面,很多工作平均分配。比如:美国的一些企业,前几年已经出现了“三驾马车”,把财务总监、人力总监和知识总监或者叫信息总监,把这三个总监放到了比普通中层更高的位置,基本上享受副总的待遇。因为企业开始关注的是,在一个企业的战略资源中,这三种资源是最重要的资源。现在,在国内我们也在推崇这样一种理念。
关于平台建设。这个问题,很多企业都能清晰认识,以系统简单、易用为原则。
关于实施方案,主要是对整个知识管理的实施进行规划、计划,这里面包括具体规划、系统的实施,还有工作部署的方法、时间进程的确定等等,具体规划中特别关注流程、组织、技术三个方面的工作。
最后,是关于知识管理的评估。判断企业做的工作是好还是不好,有没有完成目标,实际上是要做评估的。这里面需要做一个评估考评体系,目前典型的参考标准就是MAKE标准。
张斌教授强调,在整个知识管理模式中,这八个方面是比较重要的要素,也是企业在做知识管理中,必备的几个方面。总的来说,理念和目标是前提性的要素,而组织、规章、人员配备、平台性的建设是基本的工作,或者是保障性的因素,方案的实施、知识管理的评估是推动要素,也是最终检验知识管理价值的要素。(作者:李代丽)
1/2/2013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