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场竞争是推动市场经济发展的“助推器”。市场竞争是多内容、多形式和多层次的。其中决定企业命运的战略性竞争首推目标市场竞争,其他一切竞争几乎都是围绕目标市场竞争而展开的。本文拟就企业目标市场竞争战略问题作些粗浅探讨。
一、目标市场竞争的内涵、性质及类型
所谓目标市场,就是企业在市场细分的基础上,从满足显在的或潜在的目标顾客的需求出发,并依据企业自身经营条件而为自己选定的一个或为数很少的特定市场。一言蔽之,目标市场,就是指企业产品和劳务的消费对象。
哪里有市场,哪里就有竞争,市场与竞争是一对孪生子,不可分割。而市场竞争,说白了,就是卖方之间为了寻找有消费要求、有货币支付能力的买方而发生的竞争。由此可见,作为卖方的企业,其竞争的主要对象是经营本企业同类产品的其他企业,其目的是与同行争夺买方,吸引买方购买本企业的产品。因此,企业竞争乃是指企业之间为了获得有利的生产和销售条件而发生的经济关系,正如列宁所说“这种为共同市场而劳作的独立生产者之间的关系叫做竞争”。(注:《论所谓市场问题》、《列宁全集》第1卷第81页。)
一个社会的总体市场,可以按不同的需求愿望和有货币支付能力的相关群体,划分为各种细分市场。企业在权衡竞争中的各方面条件后,作出选择和争夺对自己最有利的某一个或几个细分市场,作为主要经营目标的决策和行为,就是企业目标市场竞争战略。
竞争作为一种经济关系,既具有斗争性,又具有联系性和依赖性。企业之间在竞争中总是既相互排斥,又相互联系和相互促进的。一个处于劣势的企业,只有当其推出的产品在市场上与其他产品发生联系时才能发现其劣处所在,才感到有压力,并将其压力转化为前进的动力。所以,只有从既有排斥又有联系的经济关系上理解竞争,才能揭示竞争的本质。企业目标市场竞争也同样具有竞争所固有的性质,即既可能在相互排斥中进行争夺,又可能在相互调和中进行协作。
在目标市场竞争中,企业之间的既排斥又依赖的程度,视目标市场的容量、层次和企业的条件而不同,其目标市场竞争的类型大致可分为四类:
1.排挤型。即在目标市场竞争中,一个企业的进展必使另企业衰退,优胜劣汰。这通常发生在不少企业同时以同一产品进入容量不大的目标市场争夺中。我国生产电风扇、电视机、vcd、 西装之类产品的企业就出现过“胜者兴旺败者倒闭”的现象。
2.分占型。即在目标市场竞争中,各企业的产品各占一定的市场份额。当目标市场容量大而各企业产品尚不能满足需求时,可常见到这种分占现象。这种分占,有的发生在异质区域市场之间,有的发生在异质层次市场之间,有的则发生在同质市场中。
3.独占型。即某企业以其独特的技艺独占别的企业所难以渗透的某一目标市场。我国的“六神丸”药品,在非洲市场上独占鳌头,就是一例。
4.联合型。即某些企业为增强竞争实力,相互联合起来,以各自的长处协作生产同一产品进入目标市场,这种竞争,有的是以强手为龙头,联结弱家而增强优势。例如,上海自行车公司与许多自行车厂联合,形成生产永久和凤凰两个名牌产品的企业集团,就属这一类。
二、企业目标市场竞争的动向轨迹与机理
目标市场竞争的动向是有一定规律性的,竞争者的战略演变也是有一定的轨迹可寻的。因此,在研究目标市场竞争战略对策之前,有必要先研究一下企业目标市场竞争的动向轨迹和机理。
所谓目标市场竞争动向轨迹,就是包括企业自身和竞争在内的生产经营者,在一个相当长时期内,对某一产品所投向的目标市场,根据各自的市场环境和内部经营条件的变化情况,在区域上和层次上从开拓、转移至退出的全演变过程。目标市场竞争动向轨迹,实质上是产品的目标市场生命周期的表现。企业正是根据自身条件和产品目标市场生命周期的不同阶段,采取不同的竞争战略,从而显现出竞争战略的动向轨迹来。
目标市场竞争动向轨迹是与进入目标市场的产品流向轨迹密切相关的。在目标市场竞争中,不同产品有不同的流向轨迹,归纳起来主要有:
1.“顺流逆转”周期流向轨迹。这种轨迹,主要发生在产业更新换代快而导致技术密集性程度降级较大的产品中。所谓技术密集性程度降级较大,是指某产品在导入期属技术密集性很高,几乎只有发达国家和地区才能生产和经营,并进入高层次市场,但随着科技的迅猛发展,一系列技术密集性更高的产品问世,原先技术密集性很高的产品就会逐步降级,成为技术密集性相对较低甚至降格为劳动密集性的,不仅“顺流”至中小层次市场,而且为不发达国家和地区大量生产和经营。于是,这种产品就喜剧性地出现在发达国家和地区的高层次市场,反而被不发达国家和地区占领的“逆转”状况。我们把这种产品从高层次区域市场“顺流”至低层次区域市场,再反过来由中低层次市场“逆流”至高层次区域市场的全流程称之为“顺流逆转”周期流向轨迹。
2.“顺流”周期轨迹。就是指产品的目标市场先进入高层次区域市场,随后“顺流”至中低层次区域市场的流程。此流程常发生在有一定技术性能和时代流行特色的非必需品中。例如,牛仔裤等流行服装,魔方、飞蝶、呼拉圈之类流行玩具。这类产品的流行常常是基于消费者追求时尚和模仿心理,一旦从低层次区域市场退出即衰亡,不发生“逆转”至高层次区域市场的现象。
3.“逆转”周期轨迹。是指产品在不发达国家和地区生产经营,除进入本身中低层次市场以外,还“逆转”入发达国家和地区的高层次区域市场的流程。“逆转”周期轨迹常发生在劳动密集性较强,尤其是手工艺品、鞋帽制品、耗用劳动力较多的建筑工程等。主要原因是不发达国家的劳动力价格低廉。
4.中心辐射型轨迹。即指产品定点在某一国家或地区生产经营而销售至广泛地区市场的流程。这常发生在以下情况中:一是特有资源的制成品,如稀有矿产制成品以及茅台酒等特色产品;二是特有技术产品,如特色玉雕、特色绣衣等。这类产品往往得利于独占资源和技艺,一旦同类资源被开发,特技得以流传,竞争势必会加剧,中心辐射轨迹也随之消失。
各种目标市场竞争的轨迹,反映着各国和各地区之间目标市场竞争战略区域层次转移的规律性。各国和各地之间目标市场竞争区域层次战略之所以会出现上述四种类型的轨迹,乃是由引起目标市场竞争流向轨迹的机理,即企业生产经营产品由比较利益动态变化而引起市场竞争相对优势升降的周期性所决定的。
由于各国和各地区的市场环境、生产经营条件和消费需求是不断变化的,因而比较利益及其形成的“势位差”也是变化的。发达国家和地区原推出的居优势的产品,一旦当目标市场在高层次市场中已趋饱和而进入不发达国家和地区的低层次市场后,一方面发达国家和地区研制、开发了比较利益更高的新产品,势必放弃相形见拙的老产品;另一方面这些老产品在不发达国家都往往是导入不久的新产品,生产经营都方兴未艾。这样一衰一兴,不发达国家就形成了比较利益的相对优势。于是这些原来发达国家“顺流”而下的产品,现在“逆转”而返回发达国家的高层次市场(只要有消费需求)就是必然的了。
所以,比较利益动态变化而引起市场竞争相对优势升降的周期性,是目标市场竞争流向轨迹的内在动因,即机理。企业把握这一机理以及由此而产生的目标市场竞争流向轨迹,对于制定和调整目标市场竞争战略的决策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三、企业目标市场竞争的基本战术
(一)攻击型。攻击型战术,是对竞争者采取主动出击的战术。企业通过市场调查研究,吸取竞争对手的长处,结合本企业的特点,发挥差别优势,采取适当的竞争策略,攻击竞争对手的短处,以争夺更多的目标顾客,提高市场占有率。
攻击型战术又可分为三种:一是正面攻击。即以同类产品,从竞争对于手中夺取目标市场的占有率;或者是占优势企业为巩固市场领导地位,而对同类产品采取排斥性的攻击,以将其排挤出市场;或者为使企业从第二、第三位置跃至领导地位,而向占优势企业发动夺位性进攻。正面攻击见效快,但难度高,风险大。二是包围攻击。即先采取种种措施占领外围市场,逐步从局部优势发展为综合优势,再取得目标市场优势。这是一种蚕食竞争战术,具有进能攻,退能守的稳妥性特点,但进展缓慢。三是侧翼攻击。即抓住竞争对手的某些弱点,以己之长攻彼之短,以取得目标市场的局部优势。此战术易于得手,风险不大,但成效也较小。
(二)防御型。即企业面对竞争对手的攻击而构成较小的威胁时,为保护本企业利益而采取的限制和抵制竞争者威胁的战术。防御型战术通常适用于为巩固领导地位的企业。
防御型战术一般可分为七种类型:
1.壁垒防御。即企业为巩固目标市场领导地位而对攻击者采取针锋相对的防御措施,如攻击者降价,企业也降价。
2.侧翼防御。指企业除保护其自己占领的核心地带以外,重点改进薄弱环节,变其弱项为强项,以防止被进攻者打开缺口。
3.先发制人。这是以攻为守的防御,是企业在发现同行攻击而尚未形成声势时,利用自身的优势先声夺人,攻击对手弱点以巩固自己在目标市场的地位而采取的一种战术。
4.后发制人。这是以守为攻的防御战术,即企业发现同行攻击已捷足先登在市场居于优势地位时,并不匆匆反击,而是精心研究对方产品的不足之处和世界同行同类产品的长处,在博采众家之长的基础上推出比竞争对手产品更胜一筹的新产品,在时机成熟时投放市场,与攻击者相抗衡,此战术因往往能使被攻击者由被动变主动,变劣势为优势而不失为一种高明的防御战术。
5.反击防御。指企业对竞争对手的攻击,采取“以其人之道还治其人之身”的反击式的防御战术。如攻击者降价,企业也降价,甚至更大幅度降价。攻击者推出优质服务的举措,企业就推出更优的服务承诺,以其诚来赢得更多的目标顾客。
6.机动防御。其特点是通过加快产品更新换代速度,以尽快适应消费需求的变化,来灵活地避开竞争对手的攻击,达到巩固其目标市场领导地位的目的。
7.撤退防御。即企业在丧失优势的情况下所采取的战略性撤退的防御战术。撤退,即放弃原目标市场,仅是手段,通过战略性撤退,以寻求、开拓、占领新目标市场,才是其所要达到的目的。
(三)心理型。这是指企业为力图在目标顾客心理上最终树立对本企业及其产品的良好形象而采取的旨在攻心的战术,故又称之为“印象”战术,其着力处是注意向目标顾客提供质优价廉的产品和良好的售前、售中、售后服务,为社会公益事业作贡献,搞好公共关系,以其诚信取信于民。欲使心理战术收到事半功倍之效,企业必须对目标市场需求情况尤其是目标顾客的心理需求了如指掌,以有的放矢,投顾客所好,使其感到“正中下怀”。心理战术运用得好,其所产生的心理效应,不仅能给企业赢得最佳的效益,而且其效果的持续时间也最长。
四、企业目标市场竞争战略的选择
企业目标市场竞争战略,基本形式有两种:一是正位竞争;二是错位竞争。
所谓正位竞争,就是企业在经过调查研究并已达到知己知彼的条件下,同自己实力地位相当的企业进行正面争夺目标市场的竞争。美国的百事可乐公司与可口可乐公司之间的势均力敌式的目标市场争夺就属此类。这种正位竞争的形式常在实力雄厚的企业之间展开,可称之为强者对强者面对面的竞争。
所谓错位竞争,是企业错开对手的锋芒,以己之长击彼之短而确立相对优势竞争地位的一种战略。
错位竞争战略,用于企业目标市场竞争中,完全符合产品流向的规律性。国内外许多企业的经验表明,错位竞争战略用得得当,不仅可以“顺推”得势,而且可以“逆转”取胜。例如,四川省飞亚食品公司,原先只是一个山沟中的小厂。在全国味精市场基本饱和的情况下,该厂味精目标市场的覆盖面和占有率仍较为可观。其“诀窍”就在于该厂在市场调查和细分市场时已发现,全国高、中层次的味精市场已饱和,但不少低层次市场,尤其是山区,还是未开垦的“处女地”。特别是山区居民进城卖掉一些鸡蛋、土产,买几角钱味精回去增加菜肴口味的要求还是不小的。于是,该公司就避开“正位”而采取“错位”市场竞争战略,用建立山区销售渠道和一角一包的小包装等策略,以不起眼的低层次市场为主要目标,开拓、占领了不少山区味精目标市场,为企业赢得了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一)“错位”目标市场竞争战略的形式
“错位”目标市场战略的定位,可以从静态与动态两个方面来研究。
1.静态的“错位”战略,有两种形式:
(1)顺“错位”定位。企业以自己的实力地位, 选择竞争对手不如自己的目标市场,进行渗透和扩展的战略,称为“顺‘错位’定位”。任何一个企业都有其优势与劣势、强项与弱项,其优与劣、强与弱都是相对的。顺“错位”定位的特点,就是以己之长攻彼之短。例如,日本的汽车、家用电器,因在国际市场上居领先地位,他们就主攻美国和欧洲的高层次市场,而微软则不如美国,就主攻欧、亚等中低层次市场。我国一些非沪产优质自行车,在全国中小城市中颇为热销,也是顺“错位”定位成功的例子。
(2)逆“错位”定位。与顺“错位相反, 逆“错位”定位的特点是以弱选强之薄弱点而攻之。即一个实力不强的地区或企业,采用选择实力较强的地区或企业的某个薄弱环节而攻之,变总体劣势为个体优势而占领市场的战略。例如,上海等高层次市场,企业往往比较注意生产高档次产品,而忽视生产高层次市场中也需要的低档次产品,这时,那些实力不强的企业生产一些低档次产品,就可能巧占市场优势。典型的例子是一些以农村家庭工业为基础的专业市场,他们采取选择大厂不能生产,小厂又不愿生产的低档小商品进行生产和经营,竟顺利地将产品打入包括上海、广州、北京、天津等大城市在内的全国市场。这表明,逆“错位”战略运用得当的话,的确能显奇效。
2.动态的“错位”战略,有以下三种动向:
(1)顺降式“错位”转移。即企业在先进入高层次市场以后, 按照产品的生命周期和竞争对手参与市场竞争的状况,适时地从高层次市场降向中低层次市场的战略转移。在现代科学技术突飞猛进和商品生产高度社会化以及迎接知识经济挑战的今天,产品生命周期呈缩短的趋势,而竞争者进入市场竞争则越来越快,越来越多。据国外测算,一项成功的新产品,往往在一、二年内就会因大批竞争对手的市场介入,竞争的日趋激烈而提早进入饱和期。为此,企业必须采取“人有我优,人廉我转”的策略。
(2)逆升式“错位”转移。即指实力不强的企业, 将占不到优势的产品,先打入低层次市场,然后在增强实力过程中,提高产品的优势地位,逐步向中高层次市场转移的一种战略。江苏靖江“光芒”牌热水器,早期在附近地区市场上销售,以后随着企业实力的增强和产品质量的提高,逐步扩展到全国中高层次市场,就是采取这一战略。我国不少工业品,也是先打入亚非拉地区市场,再伺机向欧美市场升级的。逆升式“错位”转移战略的特点,是首先站稳脚跟,然后逐步升级。这是实力不强的企业占领市场的稳妥之策。
(3)开叉式“错位”转移。这是指实力中等的企业, 将具有中等偏上水平的产品先打入中层次目标市场,进而再像“开叉”那样,从中间同时向高层次市场和低层次市场扩展的一种转移战略。其特点是,产品有多种型号、多种品种和多种价格,能满足多层次市场需求。常用于牙膏、化妆品、收音机之类商品的生产和经营。
五、应注意的几个问题
目标市场竞争的成败,关系到企业的兴衰。欲使企业在目标市场竞争中“常竞常胜”稳操胜券,企业在制定、运用目标市场竞争战略、战术时,必须注意以下问题:
一是考虑企业目标市场竞争的条件,以便知己知彼,权衡利弊,量力而行,扬长避短。首先要考虑产品的目标市场总容量及其前景。目标市场容量越大,前景越好,企业之间在竞争中的协调可能性就越多。即使其目标市场上的竞争者较多,也会因目标市场的容量大、潜力大,而在总体上同行排斥性不那么明显。我国近年来,方便食品、啤酒、可乐型饮料等商品,在市场上十分热销的事实已证明这一趋势。第二,要考虑本企业的经济实力和经营能力。这主要有六个要素:产品的品种、质量是否符合消费者的需求;价格是否适当;服务是否周到;资金和技术力量是否雄厚;销售渠道是否畅通,推销手段是否有力;最后还要考虑相关竞争企业的经济实力和经营能力。除了同样针对上述六个方面因素,对相关竞争企业作对应性研究以外,重点是作市场覆盖率的动态趋势的研究。其一般方法是:第一步先预测一定时期内的消费需求规模,与现可供量相比求出可扩大的市场容量;第二步预测同一时期各竞争企业(包括可能新增企业和剔除淘汰、转产企业)可能扩大的市场销售量;第三步研究本企业可能扩大占领的市场销售量。倘若竞争对手实力雄厚本企业难以抗衡,那么应采取或者争取挤入对方尚未占领的空穴市场,或者争取通过技术输入,联合经营等方法,共同分割市场。如果其他竞争企业实力较差,竞争当然容易取胜,但也应居安思危,以逐步占领高层次市场,让出低层次市场为好。
二要掌握企业目标市场竞争的基本原则。企业要使自己在目标市场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除了要坚持“真实性”原则和“正当”原则(即产品必须货真价实,广告必须实事求是,手段必须正当)以外,最重要的是遵循“扬长避短”的原则。
在目标市场竞争中,企业之所以必须遵循扬长避短原则,是因为任何企业都具有和只具有相对优势条件,不具有绝对优势条件。在市场经济发展中,资源分布不均和经济发展不平衡是一个绝对规律。任何企业不管其实力多强,都只具有相对优势,而不可能占有一切优势;同样,不论其实力多差,都会在某一方面占有一定优势,而不可能毫无优势,关键在于企业能否发现自己的优势和劣势,并善于扬己之长,避己之短。美国是实力雄厚的国家,但仍有不少市场都被台湾、香港、南韩的企业所占领。我国温州的家庭工业、江苏的乡镇企业,凡成功占领目标市场者,无不在扬长避短上显示威力。
为了在目标市场竞争中,较好地实现扬长避短,企业必须努力做到以下四条:
1.确定企业的差别优势。企业在制订目标市场竞争战略时,必须注意分析自己的相对于竞争对手的某些差别优势,以便以己之长攻彼之短。
2.要把握时机,捷足先登。在市场竞争中,企业要针对目标市场的变化特点,抢先设计新产品、抢先投入生产、抢先进占市场、抢先转移市场。
3.必须灵活主动,随机应变。市场瞬息万变,只有及时研究市场机制运行规律,充分了解和掌握需求动态的变化趋势,适时调整经营方向和竞争策略,以变应变,才能在日趋激烈的市场竞争中不断取胜。
4.注意发挥整体效益。企业选定了自己的差别优势,确定核心策略后,仍要和其他辅助策略组成有机整体,以在市场竞争中各显神通,相辅相成,相得益彰,发挥整体竞争效益。
1/12/2005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