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大飞机设计制造部分关键技术概述 | |
为节省流量,手机版未显示文章中的图片,请点击此处浏览网页版 | |
飞机制造是典型的知识密集、技术密集和资本密集的战略性产业,并且具有高技术、高风险、高附加值的特点,是一个国家工业化水平和经济实力的重要标志。中国的大飞机设计制造项目是创新型国家的标志性工程,采用了大量前沿的设计理念,引入了先进的制造技术。本文结合中国民用飞机的发展历程介绍大飞机研制过程中的部分设计制造关键技术。
中国民用飞机发展简介
(1)发展初期以仿制前苏联的飞机为主,也相应地采用苏制技术标准。
1957年借鉴前苏联某机型,成功制造出农林机运5飞机。
1965年计划借鉴前苏联的相关机型制造运6飞机,其技术水平大致与DC-3相当,最终项目停止。
1966年开始以前苏联某型号为原型研制运7,1970年12月首次试飞,1982年设计定型,1984年改装,并于1986年投入中国航线,最大载客60人,包括改型机共交付100余架。
1969年起研制了运8军用运输机,几经改型出口多个国家。同年还开始了运9的研制,项目于1971年终止。
(2)从运10开始,民用飞机的技术路线开始转向欧美。
1970年以波音707为原准机开始研制的运10飞机,1980年9月26日试飞成功,1984 年完成了拉萨、哈尔滨、昆明、广州、新疆等多个机场、107个起落、155h 的试飞,后因各种原因项目终止。运10项目的终止,使中国民用飞机错失了发展良机,逐渐与世界民用飞机设计制造先进水平拉开了差距,并造成了技术人才的断层。
1974年开始研制、1977年设计定型的运11飞机,主要用于农林服务。其涡桨改进型运12于1982年试飞成功,并先后取得英、美适航证。客机型可载17人,先后出口100余架。
(3)20 世纪八九十年代主要是开展国际合作研制飞机,但大多以失败告终,虽然也获得了一定的技术积累,但并未获得关键技术,形成自己的核心技术积累。这段时间,中国民用飞机设计制造技术与国际先进技术相比差距逐渐拉大。
1995年中美合作生产民用飞机,1998年合作研制其100座级后续机型。结果因订单问题该机型只生产2架,该100座级飞机的合同也在两年后被外方终止。
(4)中国人从未停止过自主研发民用飞机的梦想。
西飞公司研制的新舟60,于1988年立项,经历改型,历时10年取得中国适航证。1999年,开始在长安航空公司投入运营,并先后出口多个国家。
ARJ21-700涡扇支线客机2000年立项,2008年首飞,目前适航取证工作正在顺利开展,已累计获得200架订单。
(5)中国民机研制的技术现状。
目前中国已经具备了研发民机的技术能力,但在新材料、机载系统、发动机等关键领域还需要依赖进口,在设计细节、制造质量、装配工艺、适航验证、控制等各领域,还存在一定的差距。
但是通过自主创新与国际合作,目前国内的航空工业也形成了大量的技术积累,在研在制的飞机都大量采用了这些先进技术。
大飞机设计制造关键技术应用
作为国家意志的大飞机项目,举全国之力、聚全国之智,充分利用国内外的一切资源,在机体设计制造中应用了大量新技术及关键技术,保证了大飞机的竞争力。
1 三维紧固件系统CAFE
全三维无纸化设计在国外早已应用广泛,但在我国很长一段时间还是同时采用三维数模和二维图纸来共同表达设计数据,这其中一个重要的原因就是装配信息的三维表达较为困难。
中国商飞公司利用自身在MBD和工程技术方面的知识积累,自主开发出了基于CATIA软件的CAFE系统,成功实现了工程知识和商业软件的完美结合,不仅有效地解决了三维标注、紧固件信息表达等技术难题,还大大地简化了制造工人的装配操作。CAFE系统中紧固件的实例化如图1所示。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 |
电脑版 | 客户端 | 关于我们 |
佳工机电网 - 机电行业首选网站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