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线工博会

对我国企业信息化现状分析
神华集团神朔铁路公司 王永军 窦随权
企业信息化是句外来语,在我国港澳和台湾地区俗被为“企业资讯化”。企业信息化起源于1993年美国率先提出的“信息高速路计划”。此后日本、德国等纷纷效仿提出各自国家的信息化发展战略,当时它们提出的信息化泛指整个社会的信息化,而企业信息化是其中最重要的组成部分。
究竟什么是企业信息化呢?企业信息化是企业应用信息化的过程,是指在企业的生产、经营、管理等各个层次、各个环节和各个方面,应用先进的计算机、通信、互联网和软件等信息化技术和产品,并充分整合、广泛利用企业内外的信息资源,提高企业生产、经营和管理水平,增强企业竞争力的过程。比如,大量企业都建立企业网站,利用它发布企业信息、产品信息等,使这些信息可以很方便、很快捷地传递到各个角落,达到宣传产品的效果。它们当中的一些企业在信息化初步实践中得到了好处,同时也开始尝试使用搜索引擎、企业邮箱、信息化模块化产品、CRM(客户关系管理系统)等信息化技术。
2002年,中国企业信息化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国家经贸委经济信息中心第4次对国有重要骨干企业、520户国家重点企业、120户试点企业集团和地方重点企业的信息化建设与应用水平进行了问卷调查,收回有效问卷570份。其中,83.3%的企业设立了副总裁、副总经理级的信息主管,比2001年调查的638户企业设立信息主管的比例69.4%提高近14个百分点; 89.7%的企业建立了专门的信息化领导管理机构,比2001年提高了13.2个百分点(当时调查的638户企业建立信息化领导管理机构的比例为76.5%。)94%的企业已经制定、正在制定或计划制定企业信息化总体规划;77.4%的企业建立了统一的信息管理制度;80%的企业制定了“十五”信息化建设投入预算;89.1%的企业设有专职信息系统管理和维护人员;86.7%的企业根据技术发展和业务需求适时进行了系统改造和升级。74.9%的企业把“信息化人才培训”列为工作重点;77.5%的企业降低了成本(如采购成本、加班成本等);67%的企业缩短了生产周期和作业时间;64.6%的企业扩大了产品销售收入;66.3%的企业提高了流动资金周转率;36.7%的企业提高了按期交货能力。
调查还显示:570户企业中填报效益数据的279户企业截至到2001年末,信息化累计投入71亿元,累计产生直接经济效益117亿元,也就是说,每投入1元产生1.64元的效益。正因为如此,大多数企业(77.9%)负责人对信息化效果感到满意,比2001年度调查的638户企业的满意度提高了25.9个百分点。这些数据说明,我们国家已走入了信息化时代,企业信息化已为我们的企业带来了巨大效益。归纳起来,信息化对企业实际作用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企业开展信息化是实现企业快速发展的前提条件
企业开展信息化可以实现企业自身的快速发展。企业存在的目标就是追求利润最大化,它们都渴望自身快速发展。企业开展信息化,可以利用它得到行业信息、竞争对手信息、产品信息、技术信息以及销售信息等,同时也可以及时对这些信息进行分析,做出积极的市场反应,达到了企业迅速发展的效果。
二、企业开展信息化,有助于实现传统经营方式的转变
传统的加工业离不开生产和销售,传统的零售业也离不开供、销、存。但是在信息化发展的今天,这些关键环节都可以借助信息化去实现,同时企业开展信息化可以派生其他新型的销售手段。美国亚马逊书店(www.amazon.com)首先尝试在网上销售图书并获得成功,成为带动全球B2C电子商务(企业与个人交易)发展的风向标。国内也有一些开展网上零售成功的企业,比如:当当书店(www.dangdang.com )。读者可以在网上不限时间地随意挑选喜爱的书籍,从中体会信息化给生活带来的“现代气息”。书籍的网上销售方式是对传统经营方式进行挑战最成功的例子,国内越来越多的企业也在逐步开展网上销售的经营方式,在传统经营的基础上开辟了一些企业营销新模式。
三、信息化能够给企业带来实实在在的利益,企业开展信息化可节约营运中的各项业务成本,并大大提高工作效率
企业信息化使传统经营方式发生了转变,主要表现在节约成本和提高工作效率两方面。根据美国的一项调查显示,在呼叫中心,一个训练有素、服务能够持续24小时并且态度保持不变的服务人员,其一个人每个月大概能接待350名客户。调查同时表明,客户询问最多的问题是“银行利率是多少”。这就很荒谬,因为这些简单的问题造成了呼叫中心工作人员的重复劳动,他们本来应该更多地参与解答一些复杂的问题。所以,我们需要把这些简单问题剥离出来,让客户通过网络实现自助服务。结果,这名呼叫中心的工作人员每个月同等条件下能够负责15000名顾客,工作效率提高了45倍。在利用信息化手段节约成本的同时,企业信息化的应用还给企业内部各个环节上的沟通创造了条件,有助于改变企业内部的低效体制。 如企业实现管理系统信息化后,上级管理者可随时跟踪、监控下级的工作状况,从而提高了工作效率。
四、企业开展信息化可以使内部管理结构更加扁平化
企业信息化的开展使信息资源在企业内部得到共享。并且使原始信息在从传递到决策过程中,反馈时间大大缩短,决策层与基层、各部门之间的沟通更加快捷,管理更加直接。由于信息化在管理中发挥的作用,拉近了管理层与各基层之间的距离。
企业信息化给企业带来了三种变化 :第一种是替代性变化。举例来讲,汽车发明之后取代了马车,这就是取代式变化。它反映在经济GDP上的效应是一到两倍;第二种是升级式的改变,依然以汽车为例,伴随着高速公路的修建,高性能的汽车出来了,从每小时30公里的马车到每小时250公里的跑车,这种升级式的改变给经济GDP往往带来10倍以上的增长;第三种改变是结构性变化,以美国为例,一般员工都是在城里上班,住在郊区,这样就诞生了“郊区经济”,在科技进入郊区经济的过程中,经济就发生了结构性的变化,它在GDP上的反映是促成了100倍以上的增长。在信息化的过程中,也演绎着类似的变化。在从传统商业模式向e商业模式发展的过程中,企业的生态环境随着信息化的实施也发生了结构性的变化。
有些人对信息化持有怀疑态度,造成这种思想的很大原因是前几年热起来又冷下去的网站。笔者的看法是:任何一种科技产品或理念在寻找自身商业定位的时候,一定会创造泡沫。100年前,福特生产出了第一辆汽车,在此后的一段时间内,仅美国就拥有了100多家汽车公司。结果呢?今天美国只剩下3家大的汽车公司,其他近100家汽车公司都化作泡沫飞散了。网站也是如此,今天能够存活下来的仅有雅虎等少数几家网站,而其他的网站已经或者将很快被淘汰出去。那么其他网站跑到哪儿去了呢?已经被内化到传统企业内部中去了,成为企业信息化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002年,国家经贸委出台信息化贴息技改项目,科技部启动“十五”制造业信息化工程,地方政府亦纷纷出台各种政策支持企业信息化,因而产生了投资带动效应。另一个方面,入世后市场竞争压力加大,我国企业特别是被调查的这些国有大中型骨干企业的信息化意识增强,认识提高,加上大多数企业负责人对信息化效果的满意度提高,信心、决心增强,因此普遍上调了信息化预算。但在看到上述进展和成效的同时,还要看到企业信息化建设与应用水平依然不高,还存在不少的问题:
1.企业用于信息化建设的资金投入力度依然不够
从调查统计看,与以往相比,虽然企业用于信息化建设的预算有所增加,投入力度也有所加大,但是从投入绝对额占总资产的比重看,只有0.75%,与国外大企业一般投入在8%至10%的比重还相差甚远。在被调查的企业中,即便是一些很著名的、效益相对好的企业,也反映:他们能够用于系统开发建设、IT产品采购的费用常常捉襟见肘,并不宽裕。
2.信息化人才特别是复合型骨干人才匮乏且流失严重
从调查统计来看,企业信息技术人员只占企业员工总数的0.72%,每百人中,信息技术人员还不到一人,其中既懂IT技术又懂业务流程和企业管理的复合型骨干人才更加稀缺。这在很大程度上制约企业信息化建设的质量和速度。
3.系统建设与应用总体水平仍然不高,系统集成和资源共享水平低
从调查统计来看,除财务(已建企业比例95.1%)、人力资源(71.1%)、OA(办公自动化)(65.1%)系统外,其他相对复杂的高端应用系统全部实现和部分实现或已建立(基本建立)和阶段建立企业所占比例均在50%以下。
4.系统集成和资源共享水平低
由于缺乏总体规划、总体设计和过程控制,而且不同的系统或模块由不同厂商分别提供、孤立建设和实施,导致大多数企业应用系统处于“信息孤岛”状态。单体应用、部门级应用居多,企业级集成应用少。调查统计显示,不同系统之间互联互通的比例大多低于1/3;联网应用范围小,大多局限在管理部门和本地;全部实现信息共享的企业只有41户,所占比例仅为7.2%,部分实现信息共享的企业336户,占59%,尚未实现信息共享的企业仍有193户,占33.9%。
5.国内IT产业产品结构不合理、基础薄弱、技术水平低,不能满足企业信息化建设的需求  
除PC机、财务应用软件之外,高端技术和产品仍然受控于国外企业。虽然从调查统计可以看到,国内领先的IT企业联想集团不但PC机在570户企业销售量达到20多万台,市场份额达50%以上,高居榜首,而且在一些高端产品领域也开始崭露头角,但与国外大公司相比,仍有较大差距。
此外,在企业信息化过程中也出现了一些误区,很多应用信息化的企业并没有真的提升企业的竞争能力。相当多的情况是,用户在厂家的鼓动下,不顾自己企业的管理水平和人员素质,也不清楚自己的具体需求,只是为了一些新概念就定购了一些高价、高性能而不能应用的“先进”系统,真可谓削足适履。结果事与愿违,非但没有得到应用的效果,反而影响了原来正常的运营和操作,更为严重的是,他们应用信息技术的信心因此受到很大打击。他们没有认识到:
(1)信息化不能代替经营决策而只能帮助决策。
企业的经营决策永远是企业经营者的职责。信息化可能会帮助企业决策者提供信息,但是,决策的任务必须由经营决策者承担。决策的过程同时也是一个风险判断的过程,计算机系统为我们提供的信息越多,如不经过梳查,反而容易使决策过程变得复杂。很多民营企业者本身没有很高的学历,也不太懂信息系统,但他们的经营决策很果断,有些取得了很大成就。而一些大型企业拥有很现代化的信息支持系统,却没有产生相应的效益。当然,对大多数国内企业而言,简单实用的信息管理系统的确可以辅助决策者防范风险,理性决策。
(2)信息化不能代替执行只能促进并监督执行。
信息系统本身不能代替生产过程中各级操作人员处理各种意外或执行结果。但信息系统可以准确保存人操作的历史记录,可以监督各级员工是否完成职责。
找出问题所在,我们应努力做好以下几方面工作:
☆ 努力为企业信息化创造良好、宽松的外部环境。
建议有关部门组织IT业界、用户企业、专家学者等多方面的力量,集思广益,系统总结、梳理现行政策问题、障碍,抓紧制定、出台中国企业信息化政策框架体系,并在统筹规划的前提下,本着急用先立的原则,出台与企业信息化进程相配套、相适应的具有针对性和可操作性的政策措施,为企业信息化创造良好、宽松的外部环境。切实推动我国企业特别是一批国家重点企业的信息化在未来几年里跨上新台阶,增强核心竞争力。
☆ 甲方、乙方、第三方携手推进企业信息化,提高成功率,建设有中国特色、有效益的信息化。
导致企业“信息孤岛”、集成应用水平低、资源不能共享,信息化成功率不高、效果不佳的原因虽然是多方面的,但其中越来越为各方面所认同的一个十分突出的问题就是企业信息化缺乏总体规划、系统设计、过程监控以及系统扩展提升与持续优化策略。不同的信息系统、甚至同一系统的不同模块,由不同厂商、在不同时间分散提供、孤立建设和实施。解决这个问题的关键在于引入真正中立、客观的第三方,协调甲方乙方关系,帮助企业对信息化建设与应用进行总体规划、系统设计,协助企业进行招标选型、实施监理、验收评估以及系统扩展提升与持续优化。三方共同携手,努力提高企业信息系统应用的集成度、扩展性和信息化项目的成功率,减少以至消除“信息孤岛”,实现资源共享,以提高企业信息化建设与应用水平。
☆ 企业信息化必须突出以人为本,下大力气抓好“信息化人才培训工程”。
企业信息化是一场深刻的革命、循序渐进的过程和艰巨复杂的系统工程,没有一大批、一代甚至几代高素质、复合型的信息化人才是不可能完成的。调查显示,大多数企业在人员培训上虽然已有了计划,但投入小,实施的力度不大,因此必须坚持“请进来,送出去”的原则,有计划、有要求、有检查、有考核地上上下下齐动员,真正让“信息化人才培训工程”在企业内部开花结果,有效地支持和保障信息化建设的顺利进行和健康发展。
同时,应当鼓励和动员有关各方面的力量,开展企业信息化学历教育、职业资格认证培训以及分行业、分应用的有针对性的短期培训,为企业培养信息化人才特别是复合型人才提供专业化培训服务和更有力的支持。
另外,被调查企业普遍反映:信息化骨干人才留不住,好的人才招不来。这主要是由于国有企业用人机制僵化,国有企业改革不到位。为此,国有企业必须继续深化改革,使企业的体制机制真正适应信息化建设对人才的要求。
☆ 加快信息产业的发展和结构调整,扭转受制于人的困状。
从这次调查可以看出,企业信息化建设所需的核心技术和高端产品受控于人的局面并未改观。国内IT产业只能生产和提供一些低档低附加值的产品,涉足核心技术和高端产品研发、生产的企业很少,市场占有率极低。正像某位有远见的IT大企业负责人所讲的,如果我们不加大力度,杀出核心技术的重围,我们的IT企业发展的路子就会越来越窄,我们的IT企业将面临的是没有市场的“市场经济”。可见,抓住未来几年我国企业信息化向纵深发展、应用服务需求依然强劲的大好机遇,加大力度调整我国信息产业结构,加快实现产业升级,大力发展高附加值、高端的产品以及信息化咨询服务业,解决信息产业大而不强的问题。
从企业经营学角度上看:企业产品的销售、企业技术开发能力、企业文化和企业抵御风险能力是企业经营中四个最主要的因素。 而当前,笔者通过实践认为:企业在发展中除了需要注意把握以上四个因素外,开展企业信息化同样重要。
信息化的意义又在哪里?举几个数字来说明。在过去30年内,全球财富500强企业的淘汰率非常之高:1970年~1980年之间,全球财富500强中有32%的企业消失了;1980年~1990年之间,这个数字提高到了47%;1990年~1998年之间,更是突破了50%,达到了54%,也就是说9年间有一半以上的财富500强企业消失了。当我们审视这些数字背后的含义时,我们发现,只有那些“创造在市场竞争中不可取代位置”的企业才能生存下来。对于企业来说,如何建立自己在市场竞争中的不可取代位置呢?很重要一点就是要比别人有更快的获取和处理资讯的能力。
如果再落实到企业内部,信息化的意义在于怎样让尽可能多的人接触到信息,比如说尽量让企业的员工信息化,让企业上下游的伙伴实现信息化,紧接着让企业的客户能够信息化,这就达到信息化的最高境界了。企业必须把信息化的范围扩大,最理想的状态是把你的整个企业都变成了一个自助的企业——“自己帮助自己”。让所有需要信息的人能在最短的时间内取得所需的信息。
那么今天,e商业与传统商业的环境相比究竟有什么变化呢?我们研究后发现,今天的市场特性发生了变化,企业所面对的消费者和企业之间的竞争与传统商业环境相比都有了变化。而企业在实现信息化以后,传统的商业服务被重新定义了,IT技术就是促成这一变化的钥匙。
国家目前已经推出了旨在全面考评“建设有效益的信息化”的企业信息化指标体系试行方案,将正确和客观地评价中国企业信息化水平,引导企业信息化建立在有效益、务实的基础上产生重大影响,受到企业界的强烈关注和支持。 1/11/2005


电脑版 客户端 关于我们
佳工机电网 - 机电行业首选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