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包容性增长”指不能单纯发展经济,而需要全面均衡发展。随着“包容性增长”发展理念的提出,企业的经营管理者应调整好思路。应摒弃单纯把财务指标的增长做为首要的绩效目标的做法,应以包容性增长理念推进企业管理创新。
包容性增长与科学发展观一脉相传,不但继续寻求经济社会的协调和可持续发展,而且又突出强调了经济发展的兼容并蓄、参与共享、引入知识与人力资本和将每一个个体都纳入发展等深度调整生产关系的理念。随着国家发展理念及大政方针的改变,企业的经营管理者应调整好思路,彻底摒弃把财务指标的增长做为首要的绩效目标的做法,以包容性增长理念推进企业管理创新。
1 强化企业的社会责任
包容性增长理念要求企业改变就生产论生产,就经济论经济的思维模式,树立经济与社会协调发展的观念。企业作为社会公民,要更多地具有公共精神。担负起更多的社会责任。
1.1 创造良好效益。为极大丰富人民的物质生活。为国民经济的快速稳定发展发挥自己应有的作用
保持良好的经营状况和持续赢利能力,是企业最基本的经济责任,也是企业履行社会责任的物质基础和前提。企业要创造良好效益就必须做到以下几点:(1)依靠科技进步,采用先进技术,用现代科学技术武装企业,提高企业职工的科学文化水平和劳动技能,使企业的经济增长方式由粗放型向集约型转变。(2)采用现代管理方法,开拓创新,加强管理,提高企业经营管理水平,降低成本,不断挖掘潜力,提高劳动生产率,以最少的消耗生产出最多的适应市场需求的产品,不断提升赢利能力,为投资者带来长期良好的回报,为经济繁荣和人民幸福做出积极的贡献。
1.2 企业在遵纪守法方面作出表率
作为一个有社会责任感的企业,除了要追求利润外,还应遵从社会道德规范,遵守国家的法律、法规,包括环境保护法、消费者权益法和劳动保护法;完成所有的合同义务,带头诚信经营,合法经营,承兑保修允诺。同时,要根据本企业的特点,形成富有自己特色的企业文化,带动企业的职工、企业所在的社区等共同遵纪守法,共建法治社会。
1.3 保护资源和环境,实现可持续发展
企业作为社会公民对资源和环境的可持续发展负有不可推卸的责任。(1)积极开展环境保护宣传教育活动,普及环保知识,提高全员的环保意识,把环境保护工作纳入日常生产经营活动的全过程中,实现全过程、全天侯、全员的环保管理。(2)企业通过技术革新,采用清洁生产工艺,推行清洁生产,减少生产活动各个环节对环境可能造成的污染。(3)对生产全过程污染进行监控,实现污染物达标排放和污染物总量控制。(4)通过公益事业与社区共同建设环保设施,以净化环境,保护社区及其他公民的利益。
1.4 大力资助社会事业
很多地方在发展社会事业上投资不足或无力投资,企业应充分发挥资本优势,为发展社会事业,为成为一个好的企业公民而对外捐助。采取的形式如下:(1)赞助社区。这是对企业所在地事业的赞助,能进一步提高企业的市场竞争力,扩大影响范围,杭州娃哈哈集团在当地组织了儿童艺术团,出版了娃哈哈画报,筹建娃哈哈大厦,从事儿童艺术教育等。(2)慈善货助。具有社会价值和社会需要。在社会公众中能引起很大的反响,如上海大伟力鞋业有限公司,向上海福利院捐款,助养一名孤儿。(3)文化赞助。企业应支持和赞助具有充分公众基础的艺术形式和体育项目,体现企业对发展文化、体育事业的赤诚之心和社会责任感,在公众心目中树立起良好的形象。
2 健全价值分享机制
包容性增长理念要求企业不能只重视价值创造,也要注重价值分享。分配公平体现着社会财富分配的合理性和平等性,是人们评判社会公平与否及公平程度的直接和主要依据。工资、奖金、红利等是企业分配中最为重要的部分,因此成为企业是否分配公平的一个重要评价指标。当前一些企业职工收入过低,差距过大,这些现象的背后都有社会不公的影子。因此,企业要不断完善价值分享机制。
2.1 健全利润分享制
利润分享制是指企业所有者和企业职工共同分享企业利润的一种分配模式。职工只参加企业利润的分享,不承担企业的经营风险。企业根据盈利情况决定是否进行利润分配、比例、方法。它实际上是对企业税后利润的一种内部再分配,是对工资和奖金的一种补充形式。分红额度要按照一定的比例从企业利润中提成。在分红总额确定之后,员工之间的分配应采取按工资的固定百分比、工资的累进百分比、“分红系数”三种方式分配。
2.2 建立企业市场价值分享制
它是一种以企业股票价值增值为基础的企业纯收益分配模式。企业授予职工本企业股票,职工和企业其他股东一起分享企业市场价值增加(股票价格上涨)带来的收入和股息,同时也承担股票价格下降的风险。
2.3 完善企业所有权分享制
企业所有权分享制是指企业职工通过持有企业一定份额的股份,以股东身份参加企业纯收入分配的一种企业收入分配模式。职工具有企业的员工和企业的所有者双重身份,职工既是企业的员工,也是企业的股东和企业的所有者,与企业其他股东一起,共同承担经营风险,共同分享经营收入。职工持股一般通过购买企业股票、创造的知识产权转换为企业股权,利润分享和业绩奖励等获得的企业股权。
2.4 完善企业管理权分享制
企业管理权分享制是指企业职工参与企业经营管理的一种企业管理模式,即企业职工与企业所有者分享企业管理权。在企业管理权分享过程中,职工根据法律或有关规定参与企业管理,通过职工参与企业管理,对企业的收入分配产生影响。
3 注重员工创造力的发挥
包容性增长理念要求企业不能只重视管理效率,也要重视员工创造力的发挥。激发全体员工的创造力,就要不断培育激发员工创造力的环境和机制,创造一个鼓励员工开拓创新的宽松环境。
3.1 加强员工培训教育
创造力是可以后天培养的,培训可以提高创造力水平。要营造提升员工技能的环境,不仅要为员工提供就业的场所,还要为员工提供学习、锻炼的机会,在提升员工的能力方面要根据员工的不同层次,根据每个员工的职业规划给予不同的知识、技能培训,使员工能够创造性地完成工作。
3.2 建立有效的激励机制
建立公平合理的薪酬制度。要通过制定劳动分配制度,将体力劳动和脑力劳动,复杂劳动和简单劳动、普通劳动和技术性强的劳动区别开来,使员工的报酬分配同他们所在的不同岗位、不同工种的职位高低、责任大小、劳动强度,技术高低,贡献大小结合起来,从而达到公平合理。要有意识地提供非薪金性的报酬来满足员工的工作满足感,如通过建立组织内部的价值分享系统来满足员工多元化的需求,其中包括组织内部信息、知识、经验的分享等。
3.3 营造鼓励员工创新的组织氛围
企业要营造鼓励员工创新的组织氛围,使员工在这种氛围中,能够按照自身的个性特点、专业优势、兴趣爱好从事自主性的创新工作;同时企业对员工创新活动要进行保护并对其进行正确的引导和鼓励,使其在相互影响和相互激励中将个体的创新行为纳入企业整体的创新过程。四是成立相应的组织机构。企业应成立协会、俱乐部等非正式组织。增强员工之间的相互联系,促进员工之间的知识交流与共享,通过交流与沟通,最大限度地发挥聚集效应,促进创新活动的开展。
4 建立包容性的企业文化
企业文化是企业生存,创新和发展的动力之源,对创新型人才的保持和发展至关重要。企业应通过优秀企业文化所建立的共同价值观念,吸引、留住,凝聚和激励人才,使其能力最大限度地释放,这就需要创建适合创新型人才发展的包容性文化。
4.1 包容失误失败
创新是指初次出现、首创或在现有的基础上改进更新。既然是新探索、新发现、首创,那么就意味着创新本身存在巨大的风险,创新的过程会充满着失误或失败。探索真理的过程就是一个不断战胜错误、从相对真理走向绝对真理的无止境的过程。即使在探索过程中形成的阶段性认识,往往也是不完善的或不正确的,如果一出现失误就指责、就怀疑、就封杀,那就可能堵塞了通向真理的道路。因此,营造包容失误失败的氛围十分重要,它有利于创新型人才缓解创造失误或失败所造成的紧张感,使他们能够放下“包袱”,轻装前进,增强战胜困难的信心、勇气和力量,鼓励更多的人去探索、去创造。
4.2 包容他人胜过自己
有些人缺乏客人之量,特别是容不得别人超过自己,嫉贤妒能,总是担心自己的名誉、地位被别人抢走。在这种思想的驱使下,进而排斥、压制人才、甚至打击人才。这种做法对企业的发展危害极大。对于冒尖人才,要出于公心,以事业为重,应当多一点偏爱,多一点袒护,多做一些补台的事情,甘当人梯。包容他人胜过自己,就是要为比自己优秀的不同年龄、不同专业技术职务、不同专业研究背景的人才提供公平竞争、脱颖而出的舞台。正如胡锦涛总书记所说的:“要努力为人才发展营造良好环境。要坚持用事业聚才育才,针对各类人才成长特点。提供干事创业、发挥作用的平台,使各类人才创业有机会、干事有舞台,发展有空间。”只有这样,才能让冒尖人才逐渐成熟起来,强壮起来,创造事业的辉煌。
4.3 包容人才个性
每个人都有个性,而创新型人才的个性则表现得更加突出。创新型人才是具有创造精神和创造能力的人,他们往往不同凡响,勇于进取和开拓;有较强的永不满足的求知欲和永无止境的创造欲望;能够在处理问题中突破常规,独具匠心,能够在发表意见时入木三分,见解独到,开创事业新局面。但就个性品质和情感等因素来看,不同人有不同的个性和特点。有的不善言辞,不善交际,甚至不懂人情世故;有的清高、孤傲,不合群,有的甚至给人以狂妄、离经叛道的印象。邓小平曾经指出:“凡是有点干劲的人,有点能力的人,他们总是相信自己,他们往往是有点主见的人。越有主见的人,越是自信,这个并不是坏事。”因此,对于具有鲜明个性的人才,我们要有心胸,要包容个性,掌握特点、善待差异,予以保护。
4.4 构建“竞合”文化
竞争与合作是矛盾的统一体,我们既需要合作,也需要竞争。如果没有竞争,合作就会缺乏生机与活力,就会变成一潭死水,合作是为了更好地竞争,合作越好,力量就越强,成功的可能性就越大。竞争不能没有合作,没有合作的竞争是孤单的无力的竞争,是“你死我活”或两败俱伤。只有在竞争中合作和在合作中竞争,才能保持最大的生机和活力。因此,企业应创建一个创新求异,宽容失败和竞合适当的企业文化。
7/2/2012
|